欧非句子网:专注分享好词好句
位置: 欧非句子网 / 句子精选 / 文章内容

王阳明内心强大十句优选汇总185句

2024-06-09 投稿作者:┈━═☆甜々蜜√ 点击:62

王阳明内心强大十句

1、生活在一个更容易发胖、得富贵病的时代,连身材都控制不了,如何掌控自己的人生?

2、毋责人,但自治。

3、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4、七、“乐是心之本体。仁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欣合和畅,原无间隔。”

5、九、“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6、王阳明曾说:“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在一般人眼中,读书是人获取知识的最关键途径。但在王阳明看来,我们心中有良知,良知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所以读书不是为了获取知识,只是验证、呼唤我们良知所已有的知识。

7、王阳明始终认为,一个傲字,是人生所有大病的根源。为人子女的,如果骄傲自大的话,对父母肯定不孝顺;为人属于的,如果骄傲自大的话,就肯定不忠诚。一个人骄傲自大的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这是一个人所有恶劣品质中最恶劣的一种。

8、让孩子从小爱上读书、孝顺父母,是王阳明家训的头等大事。

9、《示宪儿》

10、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孝顺父母,是做人的天性良知。

11、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12、“格物”即“慎独”,即“戒惧”。

13、学识影响眼界,眼界决定格局。

14、“如果只是求记住,就不能理解;如果只是求理解,就不能使自心的本体光明了。”可见王阳明要人勤读书的目的是培养自家心体,自得于心,以其心学语境而言,就是光明良知。所以,套用孟子的话就是,万书(物)皆备于我——天地之间的一切书籍,都是为我光明良知而存在的。

15、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

16、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17、王阳明家规的核心是良知教育,主张“蒙以养正”,把勤读书、早立志、学做人、做好人作为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

18、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才不会觉得自己了不起,才能屈能伸,能下人。

19、杨震拒收贿赂的故事被世人熟知:面对行贿者“不会有人知道”的论调,杨震义正言辞的回复:“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会没有人知道呢?”

20、王旦听后,也不生气,笑着说:“按道理应当这样啊。我任宰相时间久,处理的政事多,缺失也必然多。寇准对您从不隐瞒,可见他忠诚直率,这也是我最敬重他的地方。”

21、让儿孙做个好人,才是家庭兴旺延续的根本。

22、而心地,原本是佛教用语,指的是存心、用心。存心就是光明良知,用心就是诚意。归根结底,所谓“心地好,是良士;心地坏,是凶类”说的就是:念头正时是良人,念头歪时是坏人。

23、“饮食有节”,是古人对待饮食的态度。

24、这条家训的意义在于: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25、王阳明曾经被刘瑾追杀,在龙场被乡民攻击。

26、《王阳明全集》

27、王阳明认为,人皆有良知,只要肯致良知,人人皆可成圣。既然大家都是圣人,都处于同一层面,任何人就没有资格轻视别人,所以,“谦”是良知的命令,也是我们对待天地万物基本的、正确的态度。

28、能容人,是大器

29、这四句翻译一下很容易,但详细阐述其深邃的思想原理与道义却很难。按原句的直译:没有善恶之心的是道体,有是非之心的是人利益所在的选择,对一切事不关己的事物进行是非判断是人的良知,逐渐升华自己是人一辈子的使命。

30、毋任情,毋斗气;

王阳明内心强大十句

31、“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是王阳明在自己死前的日子里对自己一生的总结。王阳明之所以这般自信和激昂,皆是他的心学智慧使然。“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是王阳明大气磅礴一生的真实写照。

32、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最好的家风,就是父母的教养。

33、让孩子学会控制负面情绪,他就已经离成功更近了一步。

34、信念,需要找到自己符合基本规律,符合“天理”且鼓舞自己的高远志向

35、学谦恭,循礼仪;

36、幼儿曹,听教诲:

37、这很难做到,但正因为难,才成为中今中外,由普通走向杰出的一道天堑。

38、一常快活便是功夫。

39、天地养育万物,又何时计较、贪过小利?

40、八、“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41、譬树果,心是蒂;

42、其中《示宪儿》被称为王阳明家规“三字经”,整篇家书,用歌谣体式,三字一句,共三十二句,一韵到底,朗朗上口。可以说,《示宪儿》三字诗既是亘古不灭的教育法门,也是另一个角度的阳明心学。

43、六、“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区区剪除鼠窃,何足为异。若诸贤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之功,此诚大丈夫不世之伟绩。”

44、王阳明认为,人是否感到快乐,都是由自己的内心来觉得的,也就是说,世间并非有那么多的不快乐,很多时候,不快乐是我们自己强加给自己的。所以,在纷繁复杂的世间时刻保持快乐,才是真功夫。

45、那些盛气凌人,看不起别人的人,都是没有修养的目光短浅者。一个有修养的君子,不会因为别人的地位低,或没有才干而看不起别人;其次,他们看不起别人,无非是因为别人不如他,但是未必别人以后也不如他,所以说,这是目光短浅。

46、毋责人,但自治

47、如此,有何修身养性可谈?所以,王阳明讲“毋说谎”,要依良知而行,要有诚意。阳明心学认为,良知无善无恶,但良知所发出的“意”却有善恶,这个“意”就是念头,我们要在事情上依良知的指引修正我们的念头,这就是诚意。

48、汝谛听,勿轻弃。

49、王阳明认为,多赞赏孩子,使孩子内心富足,他们就会自信,心态平和,才能看到别人的优点,虚心提升自己。

50、看到这里,很多人会认为,恶人的良知被遮蔽,就是良知不能发挥作用,分不清是非善恶,于是有了好人和坏人之分。所以,良知就是心地,良知光明,就是良人;良知被遮,就是恶棍。

51、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

52、凡做人,在心地;

53、王阳明所提出的“持志如心痛”的观点,比喻的手法用得非常形象,意思是说心怀着一个志向,一日未曾实现,一日便会感觉到它刺得人心头发痛。以心痛为喻,这是一种何其强烈的紧迫感,也正因这种紧迫感,王阳明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实现自己人生志向的行动中去。

54、“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解,却于身外觅神仙。”这是王阳明的《养生歌》,通俗易懂,意义却极为深远。依王阳明之见,养生要由修身来体现,它贯穿于饮食起居等日常生活中。

55、不压抑孩子,丰富他们的内心,心量才会水涨船高。

56、蒂若坏,果必坠。

57、学谦恭,循礼仪;

58、王阳明说,只要立志真切,就能克治私欲。

59、明末的心学门徒高攀龙也有类似的家训:我儿生在世上,只想着怎样做一个人,这是第一重要的事,其他事都不要紧。做人的道理不必多说,只消看看《大学》这本书即可。按书上说的去做,就不会有错。

60、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内心强大十句

61、能容人,不能只靠教,更要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实践中培养。

62、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

63、玩物,必然丧志。不立志,何谈将来立德、立功、立言?

64、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必有事焉(心上无时无刻不存天理、去人欲),所以“毋说谎”,只是个具体要求,王阳明希望家人后辈真正做到的是“诚意”。

65、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

66、最后第四点,极符合“义”的内涵:“当弃富贵即弃富贵,只是致良知;当从父兄之命即从父兄之命,亦只是致良知。其间权量轻重,稍有私意于良知,便自不安。”这就是王阳明所谓的循礼义。

67、从小让孩子懂得,越自律,越自由。自律,是爱自己的最好方式。

68、从小教会孩子,不因所谓的优越感而骄傲自大、目中无人。

69、“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王阳明告诫家人毋贪利,并不是说任何追求利的行为都是错误的,而是主张在追求利的过程中,让良知流行其中,所以“毋贪利”其实是让人省察克治,最终把贪利的念头清除出心。

70、《增广贤文》说,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追。

71、毋说谎,毋贪利

72、王阳明经历过一次人生的低谷,但是他在人生低谷的时候做了一次逆袭,被贬至贵州龙场驿的时候,在那里面潜心悟道。那么王阳明在悟道的时候,突然有一天茅塞顿开,恍然大悟,到底他悟到了什么?

73、节饮食,戒游戏;

74、贪,看似得,实则失;得了当下,失了未来。

75、知道读什么书,只是选对了路,如何把路走对,还需要功夫。有人曾问王阳明:“读书却记不住,如何是好?”王阳明的回答是:“只要理解了就行,为什么非要记住?其实,理解已是次要的了,重要的是使自己的心的本体光明。

76、但实际上,责己是真切的为自己好,而责备别人却对自己毫无益处。有句古话说的好:“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毋责人”,遇事不要“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

77、心地好,是良士;

78、能下人,是有志

79、责备别人是件轻快活,上下嘴唇一碰,就完事了。责备了别人后,也不必再有后续工作。但责己就特别麻烦,凡是责己,是自己必有错了。认识到了错误后,就要否定自己,然后还要改正,这个过程非常痛苦而且耗费气力。人往往好逸恶劳,所以,很多人都在责人而不责己。

80、并将内在的谦恭,化作外在彬彬有礼的举止。

81、毋说谎,毋贪利;

82、能容人,是大器。

83、就如树上的果子,良心是蒂,蒂坏了,果子也就掉了。

84、而孝悌,《论语》中称“其为人之本与”。王阳明一上来就说了人生的两件大事,孝悌和读书。孝悌是人之根本,而读书则是发明本心,修身而成为圣贤的途径。

85、笑对人生,王阳明的微笑就来自于内心的自信和深入人心的平静,他觉得人生沉浮都是过眼云烟的事情,一辈子那么长,不要因为一时的喜悲,而觉得内心有什么样的纠结。

86、王阳明所谓的“戒游戏”,不是彻底和那些游戏断绝往来,而是要以道与志向贯穿游戏。“虽小道必有可观”。

87、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88、饿了吃饭是天理,但如果超出你的经济基础,大鱼大肉,这就是人欲。其次,饮食不可断,不能用外力阻止人体需求,对身体百害而无一利。最后,你要把食物彻底消化吸收,否则不如不吃。

89、王阳明这段话大意是谁,你无需别人来判断你做得对不对、说得对不对,只要你心中有数就行了;而不管别人能否看见、听见,即使在独处的时候,你也应该坚持做正确的事、说正确的话,这样,你的内心才能实现真正的强大。

90、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内心强大十句

91、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光复大业;韩信胯下之辱,十年磨剑,终遇明主。

92、王阳明被贬至贵州龙场驿的时候,作出了一件事情,很多人觉得是不是一个行为艺术。王阳明打造了一个石棺,让自己每天躺在石棺里面,静思己过,悟道。把自己置于一种心无旁骛的境地,突然之间,一直蕴藏在他体内的一股强大的生命能量。好像是从地下找到了岩浆的喷口一样,并发喷出,令他心灵和身体都有了剧烈的颤抖。

93、王阳明训导家人“毋说谎”,因为说谎意味着欺骗良知,非致良知。良知说“是”,你偏说“非”,良知说“非”,你偏说“是”。长此以往,形成惯性,就成了口是心非的人,成了个虚伪的人。不但别人鄙视你,纵是你本人,因常和良知作对,也会受到良知的谴责。

94、能容人,是大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王旦是宋代的宰相。一天,宋真宗向王旦“告密”说:“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意思是,你虽然总说寇准好,寇准却专门说你坏。

95、“勤读书”,那么读什么书呢。王阳明曾对“勤读书”开出书单:

96、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所谓的圣人之道,人的自我成长,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方法和过程,就是潜能充分实现了,所谓的吾性自足。并不是说我本来就是圣人,而是我清醒中具备了一切成为圣人的潜能发挥出来了,以前寻求成为圣人的条件和理解,彻底搞错了方向。

97、“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坏,是凶类。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这是王阳明家训的尾声,琅琅上口、朴实无华的几句话却足以让人深思一生。

98、毋任情,毋斗气

99、毋说谎,毋贪利;

100、五、“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

101、学谦恭,循礼仪

102、玩乐,是孩子的天性,但绝不可过分沉溺游戏。

103、毋任情,毋斗气;

104、四心无所累,意无所牵

105、王阳明除了要家人遵循内心认可的礼法外,还要家人遵循道义。什么是道义?王阳明的解释是:“心得其宜为义,致良知则心得其义也。”意思是,心安就是义,而让人心安的办法则是致良知。

106、一勤读书,要孝悌

107、勤读书,要孝悌

108、《增广贤文》中说:“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追”。这正是告诫我们任情恣性的危害。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与感情,合理地表露情绪,这样才能提升人生的质量和敏锐度。

109、由于长年在西南边疆为官、征战,家书成为王阳明开展家族教育的主要途径,现存《王阳明全集》收录了大量王阳明写给兄弟、子女及晚辈们的书信,字里行间,融入了他对整个家族晚辈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希望。

110、王阳明说“器虚则受,实则不受,物之恒也”,谦虚就是要把自己当成空的器皿,而不是实在的一块铁墩子。做人要谦虚,不能“太满”,“太满”不但装不进东西,而且最终伤害的是自己。

111、人生难免有得意失意的时候,不管你身处什么样的条件,同样会有开心或者不开心的事情,就像王阳明所说的一样,荣辱得失也都是相辅相成的,世上也没有绝对的事情,如果非要有的话,那只是你的心态问题,把你的心态放平,比什么都强

112、记住王阳明这四句话,让你在人生中豁然开朗,洒脱的面对人生。

113、王阳明的心学一直在强调人们要时时反省自身,正视自己的不足和过错,不要一味责怪他人。如果只是一味地责怪别人,只看见别人的过失,那就无法看到自己的不足,久而久之,只能是陋习缠身,惹人厌烦。

114、二、“无事时是独知,有事时也是独知。人若不知于此独知之地有力,只是在人所公知处用功,便是诈伪。”

115、真正厉害的人,更能容得下别人。别人弱势,不轻视;别人成功,不眼红。

116、《王阳明全集》是2011年10月12日上海古籍出版社于出版的图书,作者王守仁。《王阳明全集》是研究王阳明心学思想及王阳明一生最重要的著作,是儒家思想中最具个性、最具争议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一部现代人成功修身、强大个人内心的励志作品。

117、古语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118、得意时就喜不自禁,失意时就怒气冲天,这就叫人被情感所左右。当泛滥的情绪主宰你之后,你根本关注不了当下,分不清对错。

119、但他以德报怨,依然相信善良,帮助乡民建房、读书、耕种。

120、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王阳明躺在石棺里面悟道的时候,突然有一天晚上。一个闪电一声惊雷,冲天直接劈下,王阳明,顿时坐起,哈哈大笑。因为他这一刻彻底的顿悟。用武侠小说的一句话就叫做任督二脉突然之间被打通,心灵和身体都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一样恍然大悟,悟道成功。

王阳明内心强大十句

121、凡做人,在心地

122、王阳明教家人遵循的礼法,首先是我们内心认可的礼法,然后才去遵循它。除此而外,伪礼法都应该被轻视,甚至是鄙视。

123、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

124、一次,中书省的文件送到枢密院,因为文件不合格式,寇准阅后,便报告了宋真宗,王旦因此受责。不出一个月,枢密院的文件送到中书省,也有不合格式的地方,秘书觉得正好以牙还牙,高兴地把它呈给王旦,王旦却让秘书把文件送还枢密院,让寇准修改后再送来,寇准想起自己的作法,不禁汗颜。

125、那么王阳明这次顿悟到底悟到的是什么呢?一句话: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126、很多人在生活中面对着失恋,失业是指各种各样的问题,觉得不开心,王阳明的话就是劝他的学生,快不快乐,和外界的环境没有太大的因素,主要在于自己的内心,让自己有一个足够强大的内心来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127、心学大师,知行合一,知道的事情做不到,等于不知道。

128、良知永远是向善向“是”的,但是,我们的心所发出的意(念头)却是有善有恶的。所以王阳明要求我们要诚意——真诚地对待自己的念头——即正念头。

129、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130、勤读书,要孝悌;

131、王阳明一生,经历坎坷,却能成就圣人绝学,他通过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想修炼宠辱不惊、无所无惧、无忧无怖的强大的内心,主要是靠自己去修行。

132、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133、勤读书,要孝悌;

134、王阳明认为,人只要知识储备足够,彼此之间的智能差别并不大,而一旦上了战场,胜负的归属很大程度上看的是谁的心能不能被千变万化的局势所撼动。现代社会,面对各种竞争,要想实现自我价值,达成人生目标,也同样需要掌握好“此心动与不动”的智慧。

135、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136、如何致良知呢?第一,听命于良知。第二,集义。就是集善,做事符合道义。第三,量知而行“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

137、“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这一深沉的思索是王阳明心学智慧的一个重要部分。阳明心学的一大特点是“以正人心为本”,所谓的心中贼,其实就是那些我们常见的消极情绪、念头、习惯、恶行等等。王阳明心学认为,人们的各种私欲植根于心,只有通过自省才能提高自己的修养,按照道德规范去进行和生活,这就是“破心中贼难”之所在。也就是说,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只有从自己内心开始,才能真正地改变自己。

138、他当时被贬到龙场驿,虽然说那里的山还是那里的山,水还是水,龙场驿还是龙场驿,但是他自己仿佛在一个全新的宇宙中重生。所有的痛苦迷茫,在霎那间烟消云散。仿佛从来没有经历过,王阳明顿时内心有一种新天地,我心一片光明的感觉。

139、能下人,是有志;

140、王阳明心学四决是: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41、读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门槛最低的高贵。

142、一、“凡人智能相去不甚远,胜负之决,不待卜诸临城,只在此心动与不动之间。”

143、节饮食,戒游戏

144、孩子一生做人的基础,孩子的未来,全都藏在一点一滴的家风家教当中。

145、百年老店瑞蚨祥,在一次大火中烧毁了所有账本,掌门人决定:凡瑞蚨祥欠的账一律奉还,凡欠瑞蚨祥的账一笔勾销。这便是“小商求利,大商谋道”。

146、王阳明家训的第一条就是“勤读书”。

147、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

148、四、“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

149、任情恣性,放任自己的性情,不受拘束,是易放难收的危险行为。

150、心地恶,是凶类。

王阳明内心强大十句

151、做一个好人,从眼前看,得不到什么好处,但从长远看,却是占了大便宜;做一个不好的人,眼前可以得到一些好处,但从长远看,必然要吃大亏。学习王阳明家训,在实际中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做一个“心地好”的人,如此定会对自己大有益处。

152、斗气、赌气,意气用事,更会失去理性,损人不利己。

153、“四句教”是王阳明全部思想的高度概括和凝练总结,他明确指出:心的本体晶莹纯洁、无善无恶;但意念一经产生,善恶也随之而来;能区分何为善、何为恶这种能力,就是孟子所说的“良知”;而儒学理论的重点之一—格物,在这里就是“为善去恶”。真是画龙点睛,简易直接,不偏有,不着空,直趋中道。这一主旨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其核心仍然是“致良知”。阳明心学的精髓就是以“良知”为核心价值的道德自觉精神,以民为本的人文精神,和而不同、多元和谐的包容精神,强调“知行合一”的力行实践精神。

154、生气这东西,人人都会有,但你不能过。你生气的时候,其实就是把外来的东西强行纳入了自己心上。和它一较劲(斗气),就完全不符合天理了。

155、在人生中,很难做到不斗气。有人问王阳明,人若忿懥(生气)了该怎么办?王阳明回答:“忿懥几件,人心怎能无得,只是不可有耳。凡人忿懥,着了一分意思,便怒得过当,非廓然大公之体了。故有所愤懑,便不得其正也。”

156、有一种修养,叫“勿以身贵而贱人”。

157、自治,就是自己治理自己。一言以蔽之,就是自我管理的能力。自我管理,听上去很大,其实无非就是责己。常反省自己的不对之处,加以改正。当你把所有精力和时间都用在自我管理上,正如王阳明所说的,你哪里有时间去责人呢?

158、不抬高自己,亦不贬低别人,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159、人的确是有感情的动物,但老天给我们这种感情时,不是让我们来挥霍、放纵它的。流露情感时要适度、适可而止。如果无法做到适度和适可而止,那就是任情。人如果不能控制过度的情绪,就最终会成为情绪的奴隶,为其所驱使。

160、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宰相肚里能撑船,胸襟越大,成就往往越大。

161、三、“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162、或许外界的环境能影响一个人的心情,但是当你的身心强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不受外界的困扰,这才是我们应该修炼的事情,所以说常快活便是功夫,能做到经常开心也是一种境界。

163、古人说:“诚信是金”,诚信,是做人的基础,更是孩子一生最大的财富。

164、幼儿曹,听教诲:

165、这种看法其实是不对的。王阳明早就说过,良知无论光明还是被遮蔽,它都发挥作用,也就是说,它肯定能判断出是非对错。但是,恶人不会执行良知的命令,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166、吾教汝,全在是。

167、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168、王阳明告诉家人要“节饮食”,分为三个层次。首先,饿了就吃,但不能吃太多,只要保证我们身体的能量即可。不但不能吃太多,而且要量力,这个“力”是经济基础。

169、它必须是原汁原味的经典,也就是当时流行于世的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些书的内容都是激发人内心中固有的善意和智慧的,用今天流行的话来说,充盈着满满的正能量。

170、二而却去心上寻个天理,此正所谓理障。

171、这个事件是有记载,但是真实到什么程度,我们今天不去考虑。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当时的那一件事也真是稀奇,躺在一个石棺里面去悟道,很久之后,突然之间任督二脉全部打通,内心恍然大悟。

172、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73、王阳明曾说:“不求日增,只求日减。”其实,他的这个观点和老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观点殊途同归。这两位圣贤都认为,在做人的道路上,每日都应当减少内心的欲望,当人的贪欲一点点减少的时候,才会渐渐进入一种顺其自然的潇洒境地。

174、三但议论之际,必须谦虚简明为佳,若自处过任而词意重复,却恐无益有损

175、节饮食,戒游戏;

176、任何时候,人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

177、很多人都把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生活弄得太复杂了,应该简化自己的人生,让自己简简单单的去生活。有些事情过多的重复也就无益了,比如说在生活中一些烦恼,整天揪住烦恼不放,也没有什么意义了。人生就是一个去繁就简的过程,简化自己的人生,让自己的人生留下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在自己的情绪在自己的内心中。

178、“致良知”是阳明心学的核心。良知就是“好心地”。有人问王阳明:“既然良知是指引人向善的,而人人皆有,为何会有恶人?”王阳明回答:“恶人的良知被遮蔽了。”

179、真正厉害的人,内心强大,才能容得下自己的缺点。

180、王阳明告诫家人时用的比喻非常贴切,他说心就像果子的蒂一样,而人的行为就像果子一样,如果蒂不好,果子会受到影响;如果蒂坏了,果子也会尚未成熟就坠落,甚至烂掉。

王阳明内心强大十句

181、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182、一个有志向的君子,他知道自己的志向在高处、远处,即便处在比别人优胜的环境中,也会谦卑自牧,清静自守,绝不会盛气凌人。

183、他从小就为自己立下了坚定的信念,那就是成圣成贤,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信念,他才能始终坚持寻找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无论面对怎样的诱惑,又遭受怎样的打击,都能保证“不动心”,做到心中无敌。

184、学谦恭,“谦”,就是谦下。《易经》中谦卦的卦形,是高山在地下,象征着内心高耸如山,外表却谦和如平地,锋芒不露,谦虚谨慎。王阳明对《易经》了如指掌,当然知道谦的力量,所以他告诉家人和弟子们,要谦恭。

185、王阳明以致良知学说影响世界,而阳明心学的良知,就是一个天理。王阳明认为,天理原自寂然不动,原自感而遂通,如果一个人真的肯在良知上用工夫,不蔽于欲,自能临事不动,不动真体,自然能应变无言。另外很重要的一点,王阳明心学的基础是立志,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茫茫荡荡。

阅读更多

>>相关标签内容推荐:   王阳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

4 条评论网友点评 登录后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最新评论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