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勤俭节约的小故事50字
1、苏秦刺骨
2、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奋图强努力读书。
3、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4、关于勤俭节约是我们每一个中国公民都应该董的道理,没有共产党,毛泽东老一代革命家,为我们新中国打下了江山我们更应该董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儿女更应该做到的,现在我们对每一粒粮食,更加不能浪费,在家吃饭,和在食堂吃饭必须光盘行动。
5、晏子食不重肉,一餐只吃一个肉菜,做饭以够吃为限。
6、勤俭节约的民间故事
7、赵匡胤教女俭朴,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却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讲究俭朴。
8、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只用胡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9、从前,一个叫吴成的农民,相传他临终前,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10、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11、要说这个莫过于中国的开国功勋世界伟人我们尊敬的周总理,周爷爷了。
12、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
13、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为了不乱花一文钱,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
14、苏轼在饮食生活上异常节俭,写下《节饮食说》,平时自己吃饭,一杯清酒,一个肉菜,请人吃饭不超过三个肉菜,甚至可以酌情减菜。别人请他吃饭,也不能超过三个肉菜,否则就不赴宴。
15、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
16、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
17、勤俭节约的小故朱元璋的故乡凤阳,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好处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
18、“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19、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瞌睡)。
20、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
21、我们以前的书里曾经学到过一篇文章,那就是我们敬爱的主席,毛泽东和敬爱周总理,周恩来总理他们在家里穿的睡衣都打上了布丁,勤俭节约是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榜样
22、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23、孙敬悬梁
24、周恩来总理把他的工资都捐赠给了别人,直到逝世都是无儿无女无财产。这是一位真正的人,一位纯粹的人,一位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位有益于人民的人。
25、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
26、他老人家担任总理时就四身衣服替换,临去世都穿了那身平时穿旧了的衣服,一生穿了两双皮鞋,身为伟大的领导人,丝毫不奢华,以朴实的身价和朴实的心态对待人生,他受到了全世界人们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