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物类歇后语和喻事类有什么分别
1、刘备借荆州——只借不还;
2、蒜地捣葱——离不了辣味
3、喻物比喻类歇后语
4、了解卜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5、看到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子才能恍然大悟,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6、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很多的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最初的歇后语与现今的歇后语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是对当时通用的成语、成句的省略。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称之为“藏词”。后来的歇后语在结构上是“比喻――说明”式的俏皮话。使用的人往往只说出比喻部分,剩余的部分只能靠自己来领悟。
7、第三,喻物类。
8、比较出名歇后语举例
9、第三,喻物类。如:
10、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11、《辞海》: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多为群众熟识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可以隐去后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说“围棋盘里下象棋”,以示不对路子;
12、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意思是为古人所遇到的困难、危险担忧、发愁。比喻不必要的担心和忧愁。
13、蚂蚁扛大树--(应该是)蚍蜉撼树--不自量力。
14、鸭子走路--跩起来了(是说“肚中无半点墨水,硬装满腹锦绣,讲起话了,也是瞎引经据
15、【电线杆子上绑鸡毛】属于谐音类。电线杆子上绑鸡毛----好大的掸子(胆子)。往往要转几个弯由“掸子”想到“胆子”,就领悟它的意思。
16、长大了的上一句是:三日不见 替古人担忧的上一句是:看三国掉眼泪或看戏流眼泪 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 看戏流眼泪——替古人担忧 三日不见——长大了! 替古人担忧:谓不必要的忧虑。 这两个歇后语都属于故事类歇后语。例如: 刘备借荆州——只借不还; 林冲棒打洪教头——专看你的破绽下手;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刘备、林冲故事的,自能了然于心。;遇有交叉兼类情况的,则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如: 纸糊的琵琶——谈(弹)不得 这类歇后语兼喻物、谐音,现归入谐音类。 综览上述分类,设比恰当是歇后语的共同特点。然而,“比喻总是跋足的”。歇后语的前半段比喻部分,有时不免有不恰当或不可取之处,有的还会涉及一些生理缺陷、迷信说法和旧风俗等,这都是为了取其某种性质或特点,以引出所比喻的意义。 歇后语的分类:谐音类,喻事类,喻物类,故事类 歇后语简介:歇后语是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一部分是“俏皮话”,也可以看成是汉语的文字游戏。最初的歇后语与现在我们看到的歇后语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是对当时通用的成语、成句的省略。
17、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动物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18、如:刘备借荆州——只借不还
19、歇后语,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它集诙谐幽默于一体,读了之后往往能令人会心地一笑。歇后语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
20、芝麻田里的老鼠--吃香
21、第二,喻事类。如:
22、有的书把它列入“双关语”一类,也是有道理的。
23、喻物类: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例如:秋后的蚂蚁-。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24、扛进弄堂的木头--转不过弯来
25、综览上述分类,设比恰当是歇后语的共同特点。然而,“比喻总是跋足的”。歇后语的前半段比喻部分,有时不免有不恰当或不可取之处,有的还会涉及一些生理缺陷、迷信说法和旧风俗等,这都是为了取其某种性质或特点,以引出所比喻的意义。
26、第四,故事类。如:
27、捏鼻子吃葱——忍气吞声(生)
28、最初的歇后语与现今的歇后语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是对当时通用的成语、成句的省略。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称之为“藏词”。例如用“倚伏”代替“祸福”(出自《道德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种歇后语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其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29、黄牛肩脚——不负责任;
30、石头上栽葱——劳而无功;白费工夫
喻物类歇后语和喻事类有什么分别
31、第一,谐音类。如:
32、有几种类型:
33、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34、经常牛唇不对马嘴--被称为瞎跩)
35、武大郎卖鸭子——隔五十斤鸭子逛马路——大摇大摆五斤的鸭子三斤的嘴——就是嘴行五分钱鸭头——得把嘴我们是鸭子的爪爪——连手网船浪只鸭——拖杀屠夫宰鸡鸭——不在话下头顶鸭舌帽——脸上下不去偷猪不成摸只鸭——不落空偷鸡不得摸了一只鸭子——反正不落空铜钱银子是人身上的垢,鸭背上的水——去了又来天津卫的鸭子——海逛;海来的
36、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
37、如:弄堂里搬木头——直来直去
38、屋檐下的大葱——心不死;叶烂皮干心不死
39、如:空棺材出葬——目(墓)中无人;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
40、老鼠上街——人人喊打
41、芋叶上的水珠--不长久
42、如:弄堂里搬木头——直来直去;冷水发面——没多大长进。
43、一个巴掌打不响——孤掌难鸣
44、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45、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
46、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歇后语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歇后语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
47、老虎和猪生的--又恶又蠢
48、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49、第二,喻事类。
50、弄堂里搬木头——直来直去;
51、歇后语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得最的语言文化之一,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脍炙人口,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52、老和尚的木鱼--生来就挨揍
53、棋盘里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
54、故事类: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例如:曹操吃鸡肋-。只要知道曹操故事的,一般也能了然。
55、林冲棒打洪教头——专看你的破绽下手
56、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看到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子才能恍然大悟,因而也更饶有兴味。有的书把它列入“双关语”一类,也是有道理的。
57、老鼠的鼻子--大不了
58、如:黄牛肩脚——不负责任;老鼠上街——人人喊打。
59、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刘备、林冲故事的,自能了然于心。
60、乌龟撞石板~硬碰硬属于故事类和喻物类歇后语
喻物类歇后语和喻事类有什么分别
61、【歇后语常识】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62、关公护嫂嫂--千里走单骑
63、鸭子走路——大摇大摆。歇后语的分类:
64、纸糊的琵琶——谈(弹)不得
65、上绑鸡毛----好大的(胆子)。
66、这类歇后语是用客观的或想像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段的“谜底”。
67、谐音类: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例如:小葱拌豆腐-。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68、花生壳,大蒜皮——一层管一层
69、空棺材出葬——目(墓)中无人;
70、老鼠的尾巴--养不肥
71、交叉兼类:兼喻物、谐音或喻事、故事。例如:纸糊的琵琶-,就兼喻物、谐音。
72、棋盘里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
73、歇后语详解
74、如:刘备借荆州——只借不还;林冲棒打洪教头——专看你的破绽下手。
75、如:黄牛肩脚——不负责任
76、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77、洗菜的洗莱,剥葱的剥葱——各管一工
78、三日不见--长大了(也说三日不见——刮目相看)指分别虽短,但应以新的眼光看待人。指人的变化很快。
79、烧火剥葱——各管一工
80、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81、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段的“谜底”。
82、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动物作比方。了解卜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83、如:空棺材出葬——目(木)中无人
84、分别是:三日不见--长大了!
85、敌敌畏拌大蒜——又毒又辣;毒辣
86、芝麻里的绿豆--独大
87、冷水发面——没多大长进;
88、冷水发面——没多大长进
89、三国已经成历史,无论如何担忧都改变不了历史事实,所以说担忧没有意义的闲操心,用来劝说人不要为没有意义的事情耽误精力。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想多了也没有意义,现在更注重的现在和将来的发展。
90、林冲棒打洪教头——专看你的破绽下手;
喻物类歇后语和喻事类有什么分别
91、老歪脖子树--正不过来
92、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刘备、林冲故事的,自能了然于心。扩展资料:关于鸭子的其他歇后语:
93、喻事类: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例如:冷水发面-。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截的"谜底"。
94、这类歇后语是用客观的或想像的事情作比方。
95、典,而且
96、脑壳捣大蒜——扎扎实实
97、《中国语言文字大百科全书》:歇后语是指说话的时候把一段常用词语故意少说一个字或半句而构成的带有幽默性的话语。通常有两种。1.原始意义的歇后语,指把一句成语的末一个字省去不说,也叫“缩脚语”。如《金瓶梅》里来旺媳妇说“你家第五的‘秋胡戏’”,就是用来影射“妻”,因为“秋胡戏妻”是有名的故事、剧目。也有利用同音字的。如称“岳父”为“龙头拐”,影射“杖”字,这里代替“丈”。2.扩大意义的歇后语,在北京叫俏皮话,是指可以把一句话的后面一半省去不说。如“马尾拴豆腐”省去的是“提不起了”。有时候也利用同音字。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98、这类歇后语兼喻物、谐音,现归入谐音类。
99、长大了、替古人担忧上一句是看三国掉泪。
100、第一,谐音类。
101、多种类型相结合的,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如:
102、有肉的馒头--不用捏折
103、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如:
104、猴子吃大蒜——翻白眼
105、第四,故事类。
106、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动物作比方。
107、大蒜苗做枕头——昏(荤)头(荤)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