脍炙指的是
1、释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和称赞和传讼。
2、脍炙人口是偏正式短语结构。脍炙都是指的烧烤。脍炙人口是指一个作品非常的上口,读起来朗朗上口令人念念不忘。前面的脍炙是修饰后面的人口的。
3、流脍入口的意思:流脍人口,汉语成语,拼音是liúkuàirénkǒu,意思是指(诗文等)被人广为传颂称美。
4、不是脍炙人心是脍炙人口(kuàizhìrénkǒu)解释: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和称赞和传讼。引经据典(yǐnjīngjùdiǎn)解释:引用经典书籍作为论证的依据。
5、因为他能得到人心喜欢的抚慰,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能体会到的,因为一件事情可以让人的心这段感情上的寄托,对越是能够表达人心自在,把它当成一种生活中脍炙蓝队的人心渴望得到真正的享受,因为他超越了平常人心所能感受到的范围,所以他能够激发人们对内心的渴望,也是他产生了无比渴求的愿望
6、是脍炙入口。它和流脍入口意思相近。
7、【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如‘水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又‘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皆脍炙人口。”【词语解释】:脍:切细切薄的肉、鱼;炙:烤。烤熟的肉。切细的烤肉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为众人所称赞。 【字词解释】:脍:形声字,从月,会声,本义是指切细切薄的肉。炙是会意字,上面是肉,下面是火,就是用火烤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喜欢吃。
8、生鱼片在中国古代也是常见的鱼类菜品。中国早于周朝就已有吃生鱼片(鱼脍)的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出土青铜器“兮甲盘”的铭文记载,当年周师于彭衙(今陕西白水县之内)迎击猃狁,凯旋。大将尹吉甫私宴张仲及其他友人,主菜是烧甲鱼加生鲤鱼片。
9、它是偏正关系的短语类型。词语的意思就是人人都称赞的好的事物,包括文章,美食等。这样的词语有很多的,例如,美丽的草原,魅力甘肃,滔滔不绝的江水,爱的礼物,可爱的宝宝,迷人的微笑,平静的生活,温柔的谎言,甜蜜的爱情,漫天的乌云,含笑的花
10、脍炙人口
11、中国早于周朝就已有吃生鱼片(鱼脍)的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出土青铜器“兮甲盘”的铭文记载,当年周师于彭衙(今陕西白水县之内)迎击猃狁,凯旋。
12、在日本,北海道渔民供应生鱼片时,由于去皮后的鱼片不易辨清种类,故经常会取一些鱼皮,再用竹签刺在鱼片上,以方便大家识别。这刺在鱼片上的竹签和鱼皮,当初被称作“刺身”,后来虽然不用这种方法了,但“刺身”这个叫法被保留下来。
13、刺身就是指鱼生之类的东西,指将新鲜的鱼贝类生切成片,蘸调味料直接食用的鱼料理。
14、发音:kuàizhìrénkǒu
15、大将尹吉甫私宴张仲及其他友人,主菜是烧甲鱼加生鲤鱼片。《诗经·小雅·六月》记载了这件事:“饮御诸友,炮鳖脍鲤”,“脍鲤”就是生鲤鱼。《礼记》又有:“脍,春用葱,秋用芥”,《论语》中又有对脍等食品“不得其酱不食”的记述,故先秦之时的生鱼脍当用加葱、芥的酱来调味。
16、出处:五代·王定宝《唐摭言·海叙不遇》:“如‘水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又‘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皆脍炙人口。”
17、出处:《曲藻》。
18、《孟子·尽心下》亦有提及脍。曾晰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曰:“脍炙哉!”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这亦是成语“脍炙人口”的由来,原意是指脍炙的美味,后来指作品受欢迎和为人熟悉。
19、示例:一部脍炙人口的《国风》与《小雅》,也是“三百篇”的最精采部分,便是诗歌合作中最美满的成绩。(闻一多《歌与诗》)
20、刺身是日本料理中最具特色的美食。据记载,公元14世纪时,日本人吃刺身便已经成为时尚。
21、近义词:喜闻乐见爱不释手交口称誉
22、起源于中国,两汉时期就有人吃这个的,三国大臣陈登特别喜欢吃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