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泻千里比喻
1、意思是形容江河奔流直下,通畅快速,在古诗中多描写瀑布等雄壮之景。
2、一泻千里和一泄千里的区别:没有一泄千里这个成语,现今汉语中只有一泻千里这个成语。
3、[成语解释]泻:水往下直注。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
4、[反义词]迂回曲折、斗折蛇行
5、一泄千里是错误的写法,应为一泻千里。
6、出自:清朝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7、[产生年代]古代
8、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9、《少年中国说》讴歌了祖国未来的英姿及其光辉灿烂的前程,对肩负着建设少年中国重任的中国少年寄予无限希望,鼓励他们奋然而起,投入到改造中国的战斗中去。文字语言特点是高度凝练、概括,气势宏大,感情饱满。文章多为四字一句,而且押韵,处运用反复、对偶、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大量地引用了典故,使文章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
10、[近义词]一日千里、一落千丈、一蹶不振
11、[常用程度]常用
12、没有一泄千里这个成语或词语。正确用法是:一泻千里。因为是错误词语,所以不能作为区别区分。
13、[感情色彩]褒义词
14、译文:红日刚刚升起,道路充满霞光。黄河从地下冒出来,汹涌奔泻,浩浩荡荡。
15、出自宋·陈亮《与辛幼安殿撰书》:“大江大河,一泻千里。”
16、原文: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17、浩浩荡荡。浩浩荡荡可以将黄河奔流一泻千里的磅礴气势写出来,泻,水往下直注,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
18、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指速度快。
19、[成语结构]补充式
20、一:助词,表示加强语气;泻:水急速地向下流;千里:表示流程远。形容江河湍急,奔腾直下。
21、译文:长江豁然中间奔流,奔腾千里直泻江南。
22、一泻千里是中国古代典故,比喻大动作能驱散烦恼,同时也是比喻“一着落就了事,效果非常显著”的意思。具体来说,它指的是:一次性的决断与行动,会大大减轻人们所面对的困难或烦恼,达到心情舒畅、问题得到解决的效果。
23、泻的意思是:水往下直注。一泻千里的意思是: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急。
24、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势奔腾直下,比喻文笔或曲调气势奔放、流畅。今又比喻急剧持续地下降。
25、一泻千里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yíxièqiānlǐ,意思是形容水往下直注流下,流得又快又远。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出自唐·李白《赠从弟宣州长史昭》诗:“长川豁中流,千里泻吴会。”易错写为“一泄千里”。
26、[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速度快
27、现比喻行文畅达,气势奔放,文章一气呵成,严谨有力。也比喻口才的雄辩,形容一个人在答辩时可以做到流畅,迅速,思维敏捷。也泛指直线下降,势头很猛。
28、一泻千里
29、[典故出处]唐·李白《赠从弟宣州长史昭》诗:“长川豁中流,千里泻吴会。”
30、黄河之水一泻千里,奔涌着向东流
一泻千里比喻
31、比喻发展迅速,不可阻挡。也比喻文笔流畅,气势奔放。
32、黄河以(不可阻挡)之势一泻千里浩浩荡荡地向大海奔去。
33、大江和大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指速度快【近义词】一泻百里、一落千丈、每况愈下、一日千里、一蹶不振【反义词】迂回曲折、一潭死水、斗折蛇行、死水微澜
34、河出伏流一泄的意思是:黄河潜藏的水流爆发出来,势不可挡,浩浩荡荡,象征着少年中国的发展无可限量。
35、没有一泄千里这个词语
36、象征的意义应该就是指的这种澎湃激情,值得这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出自《少年中国说》,意思是河水的流动是按照已经形成的河道流动,一旦洪水滔天,一泻千里,就是一片汪洋大海。
37、黄河以(气吞山河)之势一泻千里浩浩荡荡地向大海奔去。
38、意思是黄河潜藏的水流爆发出来,势不可挡,浩浩荡荡,象征着少年中国的发展无可限量。
39、扩展资料:
40、造句如下:
41、泻的意思是:水往下直注。一泻千里的意思是: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一泻千里【出自】宋·陈亮《与辛幼安殿撰书》:“大江大河,一泻千里。”
42、都可以。前一句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