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端午节的词语
1、家家插艾、快乐端午、喝雄黄酒、仲夏登高
2、五月五,是端午,敲敲锣来打打鼓。吃粽子,赛龙舟,唱唱歌来跳跳舞。五月五,是端午,粽子香,龙舟舞。香飘万里,舞动祝福。祝你:生活美好,五彩缤纷;事业收获,五谷丰登!端午节快乐!
3、吃粽子,赛龙舟,喝米酒
4、端午雨,时民间岁时占验习俗。俗信端午节下雨,不吉;反之则吉。此种俗信在宋代即已存在。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提要录》云:“五月五日哨,人曝药,岁无灾。雨则鬼曝药,人多病。此闽中谚语。”又许月卿《次韵蜀人李施州芾端午》自注云:“临川人谓端午日雨,鬼旺人灾。清赵怀玉诗自注亦引有“端阳无雨是丰年”的谚语
5、人声鼎沸艾叶菖蒲
6、不是词语,是一个纪念的节日
7、端午节吃粽子,自古以来就有的风俗,一直延续到现在而没有改变。谜底顿读为“食/古不化”
8、顺阳在上喜赛龙舟
9、食古不化[shígǔbùhuà]
10、重五山村仲夏登高
11、粽叶飘香、香嫩糯米、鲜美夹心、龙舟竞渡、屈志从俗、五月端阳、风雨端阳、重五山村
12、【屈艳班香】:屈:指屈原;班:指班固。象《楚辞》、汉赋那样词藻艳丽,情味浓郁。称赞诗文优美。
13、指抑制意愿迁就世俗。
14、粽叶飘香[zòngyèpiāoxiāng]
15、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是纪念屈原的日子。
16、指端午节出现大风大雨。
17、躲端午是端午节习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归家躲端午之俗。此俗宋代似已形成,陆游《丰岁》诗有“羊腔酒担争迎妇,遣鼓龙船共赛神”之句。《嘉靖隆庆志》亦记云:“已嫁之女召还过节”。又,《滦州志》:“女之新嫁者,于是月俱迎以归,谓之‘躲端午’”。
18、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又是一年粽叶飘香时。
19、举止端庄,节节败退,
20、风雨端阳[fēngyǔduānyáng]
21、重五山村、重五恶日、粽叶飘香、艾叶菖蒲
22、五月端阳龙舟竞渡
23、顺阳在上、屈志从俗、食古不化
24、【骚人墨客】:骚人:屈原作《离骚》,因此称屈原或《楚辞》的作者为骚人。墨客:文人。指诗人、作家等风雅的文人。
25、指对所学的古代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不善于按现在的情况来运用,跟吃东西不消化一样。
26、吃粽子,纪念屈原,汨罗江
27、雄黄酒、赛龙舟、人声鼎沸、包粽子、登山、采艾蒿、屈志从俗、阖家团圆、欢歌笑语
28、端午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是纪念屈原的是一个爱国诗人
29、屈原因志投江。纪念他吃粽子。成为风俗习惯
30、我国传统节日,农历五月初五日。相传古代诗人屈原在这天投江自杀,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天当做节日,有吃粽子、龙舟竞渡等风俗。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1][2][3][4]
描写端午节的词语
31、粽叶飘香风雨端阳
32、五月端阳[wǔyuèduānyáng]
33、重五恶日、江米粽子、纪念屈原、食古不化
34、应该属于名词类的词语
35、端午是名词。
36、【衙官屈宋】:衙官:军府的属官;屈:屈原;宋:宋玉。要以屈原、宋玉为属官。原为自夸文章好。后也用以称赞别人的文采。
37、喜赛龙舟、龙舟竞渡、五月端阳、风雨端阳
38、喜赛龙舟、总成眷属
39、即端午节。
40、红一道绿一道、门楣、莫名其妙、肃然起敬、双黄鸭蛋、曾经沧海难为水、蛋白柔嫩、如嚼石灰、为别处所不及、朱砂豆腐、淡青壳、秀气、饰物、白嘴吃、一闪一闪、囊萤映雪。
41、端午安康,是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
42、屈志从俗[qūzhìcóngsú]
43、家家插艾重五恶日
44、不是,端午节是一个节日,为纪念屈原而建立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