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昚
1、靖康二年(1127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赵伯琮(后改名赵昚)出生于秀州(今浙江嘉兴)青杉闸的官舍。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
2、赵昚是赵匡胤的七世孙,宋高宗的养子。
3、赵子偁 赵子偁(?-1143年)是南宋时的宗室、宋孝宗的生父、庆国公赵令譮的儿子、赵德芳的五世孙,与宋高宗同辈,获封秀安僖王。 族系表 宋太祖赵匡胤——秦王赵德芳——英国公赵惟宪——新兴侯赵从郁——华阴侯赵世将——庆国公赵令譮——秀安僖王赵子偁 宋太宗赵光义——商恭靖王赵元份——濮安懿王赵允让——宋英宗赵曙——宋神宗赵顼——宋徽宗赵佶——宋高宗赵构
4、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宋高宗赵构崩于德寿宫中,宋孝宗赵昚听闻后失声痛哭,两天不能进食,又表示要服丧三年。赵昚为了服丧,让太子赵惇参预政事。淳熙十六年二月初二(1189年2月18日),宋孝宗赵昚禅位于赵惇,赵惇即为宋光宗。赵昚自称太上皇,闲居慈福宫,后改名重华宫。群臣为其上尊号为寿皇圣帝,赵昚继续为赵构服丧。
5、赵构先死
6、赵昚在位时,替岳飞平反,启用主战派大臣,锐意收复中原。他在内政上加强集权,整顿吏治,重视农业生产,形成“乾淳之治”,被后世认为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
7、赵眘一般指赵昚。宋孝宗赵昚(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初名伯琮,后改名瑗,赐名玮,字元永,宋太祖七世孙,宋高宗养子。南宋第二位皇帝,宋朝第十一位皇帝。绍熙五年六月初九(1194年6月28日),赵昚去世,在位27年,享年68岁,葬会稽府永阜陵。
8、孝宗即位的次年改元隆兴这年的四月,孝宗授意张浚筹划北伐。五月张浚派遣濠州(今安徽凤翔县)李显忠渡江出击。先后收复了灵璧,虹县等地,继而又攻陷了宿州(今安徽宿县)。后孝宗任命李显忠为淮南京东河北招讨使,邵宏渊副之。金军左副元帅纥石烈志宁亲自率兵来攻,先被李显忠击退,后有调兵前来。但此时的邵宏渊按兵不动,还企图动摇军心,有些参战的将领还带兵临阵脱逃。李显忠孤军奋战,终是难支只好趁着夜色撤离宿州。金军乘势掩杀,宋军大败,死伤不可计数。
9、虞允文一方面在财力、物力、兵力上积极为北伐作好准备,另一方面,他建议孝宗遣使赴金,要求修改隆兴和约中部分侮辱性的条款,一是要求金朝归还河南的宋朝帝王陵寝之地,二是改变宋帝站立接受金朝国书的礼仪。
10、对于孝宗来说,祖宗陵寝长期沦于敌手,每次金使南来,自己必须下榻起立接受国书,他内心早已视为奇耻大辱。因此,他立即同意虞允文的建议,于乾道六年闰五月,派范成大使金,提出归还河南陵寝之地和更改接受国书礼仪的要求。金世宗断然拒绝宋方的要求,金朝群臣也都对南宋擅自破坏和议康宁的升平景象。史称“乾淳之治”。
11、宋孝宗赵眘,眘读shen,四声,是慎的异体字
12、宋孝宗赵昚,字元永,系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秦王赵德芳之后,其父赵子偁曾为秀水县丞(孝宗登基后追封为秀王),与宋高宗赵构同辈,居住在嘉兴运河杉青闸一带之官邸。据说其母张氏曾梦见有人送给她一只羊而怀孕,于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十月生孝宗于官邸。
13、年,登基之初即打着高宗的旗号下诏:“追复岳飞原官,以礼改葬,访求其后,特与录用。”当年十月,又颁发正式文告,宣布追复岳飞“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武昌郡开国公、食邑六千一百户、食实封二千六百户”之待遇。(《金佗编》卷十三)。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经岳飞家属要求,给还了岳飞原有田宅。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应岳飞之子岳霖的要求,发还了宋高宗写给岳飞的全部“御笔”、“手诏”(秦桧为陷害岳飞,曾从岳家抄走)。
14、历史上赵构和赵昚是养父和养子的关系。赵构是我国南宋的建立者,由于赵构没有孩子,就把赵昚过继给自己。后来赵昚继承皇位,史称宋孝宗。
15、隆兴北伐
16、zhàoshèn
17、北伐失败后,隆兴二年(1164年)金世宗为了达到“以战促和”的目的,发兵南下,先后攻占楚州,濠州,滁州等地,并准备渡江南下。在这种情况下,孝宗同意议和,这年十月双方签订协议。这就是历史上的“隆兴议和”。北伐失败后宋孝宗想要再次北伐。乾道五年八月,孝宗召虞允文入朝,升其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掌握军政大权。
18、赵,是一个汉语常用字,读音是zhào,最早见于西周时代,一般指中国古代赵国;赵姓,引申为北方地区。
19、绍兴二年(1132年),六岁的赵伯琮幸运地被失去生育能力的宋高宗赵构选中,养育于宫中。
20、平反岳飞
21、赵昚,字元永,南宋朝第二位皇帝。赵昚生于秀州,南宋秀安僖王赵子偁之子。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七世孙。公元1132年,被南宋高宗赵构养育于宫中,公元1160年,被立为皇子。公元1162年,被立为皇太子,同年赵构退位,赵昚继位,南宋皇位回到了宋太祖一系。赵昚继位后,励志图强,是南宋朝比较有作为的皇帝。
22、赵字的常用组词为归赵、赵女、赵服、狐赵、赵复、吴赵、二赵、罗赵、赵盾、后赵,含有赵字的成语有围魏救赵、完璧归赵、张王李赵、秦筝赵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