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边塞诗句大全
1、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2、胡人的士兵痛哭着个个泪流滂沱。
3、三、抒发边疆战士的杀敌报国、建功立业之抱负。格调高亢。
4、《白马篇》魏晋:曹植
5、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7、译文:与故乡之隔有三千里之遥啊,我已被幽闭在这深宫里二十年了。听到这曲《何满子》,眼泪竟忍不住落在了君王面前。
8、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9、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0、边塞诗,唐时最鼎盛。
11、徒然见到的是西域葡萄移植汉家。
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13、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14、唐代高适的《送李侍御赴安西》
15、《从军行七首·其四》
16、一、多写边塞风光,大漠孤烟,很具画面感。
17、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18、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1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0、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抒写戍边将士的浓浓乡情,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21、拓平疆场逐尘暗;扫尽风烟放日红。横批:所向无敌
22、大雪霏霏迷漫了辽阔无边的沙漠。
23、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24、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25、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26、“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27、《春望》唐代诗人杜甫
28、李颀(690年~751年),汉族,郡望赵郡(今河北省赵县),河南颍阳(今河南省登封市)一带人,唐代诗人。开元二十三年中进士,曾任新乡县尉,后辞官归隐于颍阳之东川别业。
29、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30、其实,不然。
七言边塞诗句大全
31、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沙子象积雪一样洁白而带有寒意。近看,但见高城之外,天上地下满是皎洁、凄冷的月色,有如秋霜那样令人望而生寒。
32、最早,起源于魏晋南北朝。
33、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34、它,只不过是唐诗的主要题材而已。
35、陆游《书愤》: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36、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37、行人在风沙昏暗中听到刁斗凄厉;
38、所以,我们在读这些边塞诗,可以在心中勾勒出一幅边塞图长卷,色调浓郁、浑然一体、气象雄浑、风格自然。
39、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40、听说玉门关的交通还被关闭阻断;
41、或听到细君公主琵琶声幽怨更多。
42、唐•李益
4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4、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45、他们的边塞诗,创作很具美学之风格,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等格调满溢。后来,大诗人李白、杜甫、王维的边塞诗的加入,更使得边塞诗盛行一时,更有无数边塞诗的名篇流传千古。
46、苦竹岭头秋月辉,苦竹南枝鹧鸪飞。嫁得燕山胡雁婿,欲衔我向雁门归。
47、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48、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49、白话译文:
50、白天士卒们登山观察报警的烽火;
51、由此,也可总结出边塞诗一般涉及的内容特点:
52、《陇西行》
53、作者简介:
54、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55、全诗句句蓄意,步步逼紧,最后才画龙点睛,着落主题,显出它的讽刺笔力。
56、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57、意思是: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58、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59、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大量的边塞诗人,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高适、岑参等七言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60、铁脚踏碎边塞雪;征帆鼓满高原风。横批:志在必夺
七言边塞诗句大全
61、意境,凄美。气势,却豪情万丈。
62、《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63、野营万里广漠荒凉得看不见城郭;
64、《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的诗作。此诗前二句,作者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65、李颀擅长七言歌行,边塞诗,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人皆有唱和。主要作品《李颀集》。
66、据史料,唐之前约有200首左右,唐时就有200多首。故而,多数习惯性认知会将边塞诗看作是唐代的专利诗。
67、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68、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69、大家只得豁出命追随将军去拼搏。
70、边塞诗内容丰富都包括军旅生活、塞外风光、反映戍边的艰辛以及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71、盛唐时,也是边塞诗创作的最鼎盛时期,彼时,出现了不少很有代表性的鼎鼎有名的大诗人,比如骆宾王、王昌龄、高适、岑参等。
72、比较经典的边塞名篇,贴几篇让大家欣赏下:
73、宋.文天祥
74、二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上写烽火台前大漠如雪,下写受降城外月色如霜,营造了一个荒凉、严寒、凄冷的环境,将边地生活的孤苦展现出来,为下文表现征人思乡巧妙地设定了情境。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进而生发出浓郁的思乡之情。
75、《凉州词二首·其一》
7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8、边塞诗是以边塞軍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创作的诗词。其特点是:1.诗的总格调,边塞軍民充满爱国精神和浪漫豪情。2.诗的风格,奔放雄伟,慷慨激昂。3.诗的内容,以边塞景色和战争场面为主。4.诗的题材内容以七言歌行为主,也有七言律诗。据统计,边塞诗唐以前不足200首,《全唐诗》收2000多首。
79、反霸权秣兵厉马;固长城立业建功。横批:威武之师
80、故而,边塞诗的意象,我们可以看到有如下:
81、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82、祖国山河金汤固;钢铁长城龙虎腾。横批:藏龙卧虎
83、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84、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85、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86、四、有离家,就会有思乡,所以边塞诗也最离不开写边疆将士的思乡情愫。所以,营造的诗意,是哀凉的。
87、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廖落四周星。
88、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89、译文: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90、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插不了簪了。
七言边塞诗句大全
91、夜上受降城闻笛
92、《赤壁》作者,杜牧。这是一首凭吊赤壁古战场诗人所写的咏史诗。描写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9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94、明代杨继盛的《就义诗》
95、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96、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97、译文:自己虽死,浩然正气回归太空,但一颗耿耿丹心耿耿丹心照耀千古。这一生还未来得及报效国家,死后也要留下忠魂来弥补。
98、唐代张祜的《宫词二首·其一》
99、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00、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101、折戟沉沙铁未销不是边塞诗,而是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咏史诗《赤壁》。《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102、《过零丁洋》
103、《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104、一方绿野招丹鹤;万里春风牧白云。横批:绿色军营
105、二、抒写边疆战士之艰苦、之怀乡,悲恻、恢弘。
106、胡地的大雁哀鸣着夜夜惊飞不停;
10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08、《古从军行》这首诗借汉皇开边,讽玄宗用兵。白日黄昏繁忙,夜里刁斗悲呛,琵琶幽怨,景象肃穆凄凉。接着渲染边陲的环境,军营所在,四顾荒野,大雪荒漠,夜雁悲鸣,一片凄冷酷寒景象。最后写如此恶劣环境,本应班师回朝,然而皇上不准。而千军万马拼死作战的结果,却只换得葡萄种子归国。足见君王之草菅人命。
109、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10、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111、黄昏为了饮马他们又靠近了交河。
112、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13、译文:功名在万里之外,心声在一杯之中。虏障在燕支之北,长安在太白之东。
114、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115、原文:古从军行
116、适合部队七字对联有:
117、年年征战不知多少尸骨埋于荒野;
118、《出塞二首·其一》
119、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120、烽火、狼烟、马、宝剑、铠甲、孤城、羌笛、胡雁、鹰、夕阳、大漠、长河、长城、边城、胡天等。
七言边塞诗句大全
121、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22、因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此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