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的赏析摘抄
1、篱牢犬不入
2、那押司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为他面黑身矮,人都唤他做黑宋江;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自在郓城县做押司。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住,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如土。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作及时雨。
3、句子:少时,一托盘把上楼来,一樽蓝桥风月美酒,摆下菜蔬时新果品按酒,列几般肥羊、嫩鸡、酿鹅、精肉,尽使朱红盘碟。
4、魂飞魄散:吓得魂魄都飞散了。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5、水浒传读后感
6、明晃晃:光亮闪烁的样子。
7、赏析:这段景物描写突出了天气大热,僻路难行,军人疲惫,杨志焦躁。景物描写融入了情节。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众军人才能在黄泥岗歇凉喝酒,被蒙汗药麻翻,“生辰纲”才能被“智取”。3.句子:无形无影透人怀,四季能吹万物开。就树撮将黄叶去,入山推出白云来。赏析:但凡世上云生从龙,风生从虎。”这一阵风正好可以衬托大虫的来势凶猛,从而反衬武松的勇猛.4.句子:其时正是仲冬天气,连日大风,天地变色,马蹄冰合,铁甲如冰。”“那雪降了一夜,平明看时,约已没过马膝.赏析:这里使用景物描写来暗示,衬托人物的性格.、情趣和身份。5.句子:写雪天擒索超,略写索超而勤写雪天.日无晶光,朔风乱吼.赏析:将天气的恐怖与险恶展现于读者眼前,也为下文人物出场烘托了气氛.6.句子:次日彤云压城,天惨地裂.独引一支军马出城冲突.赏析:要塑造索超的形象,但并未对其进行正面描绘,而是在“雪天”二字上多施笔墨,借助于自然环境的描绘,突出肃杀的气氛,从而将索超的威猛有效地烘托出来,使人物形象在画面中自现。
8、那张三、李四便道:“小人兄弟们特来参拜师父。”口里说,便向前去,一个来抢左脚,一个来抢右脚。
9、《水浒传》第18回:
10、水浒传第8章好词好句-......今夫文章之为物也,岂不异哉!如在天而为云霞,何其起于肤寸,渐舒渐卷,倏忽万变,烂然为章也!在地而为山川,何其迤逦而入,千转百合,争流竞秀,窅冥无际也!在草木而为花萼,何其依枝安叶,依叶安蒂,依蒂安英,依英安瓣,依瓣...
11、连月朔风紧起,彤云密布,四下里早纷纷扬扬下起一天大雪来”,“当日那雪直下到一更天气”。又是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又是一场看似平淡但却寓意深长的雪。赏析:寥寥几笔,便描绘出了雪的纷乱无序,这种无序与人物复杂的思想斗争相结合,一点一滴地透射出情节的变化,使意象与情节的发展形成默契的配合,预示了武松与潘金莲之间一场灵与肉的较量,也暗示了武松被逼上梁山的原因。8.“纷纷扬扬下着满天大雪”,“林冲踏着雪只顾走,看看天色冷得紧切渐渐晚了.一个酒店,被雪漫漫地压着”赏析:在漫天大雪走投无路之际,以景物的出现为情节发展透出了“柳暗花明”之感,也为下文人物上梁山铺平了道路.
12、喏喏连声:一声接一声地答应。形容十分恭顺的样子。
13、智深见了,心里早疑忌道:“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来,莫不要攧洒家?那厮却是倒来捋虎须,俺且走向前去,教那厮看洒家手脚。”
14、自言自语:指自己对自己说话。
15、郁郁不乐:形容心中充满愁苦,很不愉快的样子。
16、《第七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1【环境描写】绯罗缴壁,紫绶卓围。当头额挂朱红,四下帘垂斑竹。官僚守正,戒石上刻御制四行;令史谨严,漆牌中书低声二字。提辖官能掌机密,客帐司专管牌单。吏兵沉重,节级严威。执藤条祗候立阶前,持大杖离班分左右。户婚词讼,断时有似玉衡明;斗殴是非,判处恰如金镜照。2【环境描写】火轮低坠,玉镜将悬。遥观野炊俱生,近睹柴门半掩。僧投古寺,云林时见鸦归;渔傍阴涯,风树犹闻蝉噪。急急牛羊来热坂,劳劳驴马息蒸途。3【动作描写】睡到四更,同店人都未起,薛霸起来烧了面汤,安排打火做饭吃。林冲起来晕了,吃不得,又走不动。薛霸拿了水火棍,催促动身。董超去腰里解下一双新草鞋,耳朵并索儿却是麻编的,叫林冲穿。
17、《水浒传》充满了官逼民反的悲壮和“替天行道”的豪情,是一曲“忠义”的悲歌。小说通过对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的全过程的描述,展现了北宋末年政治腐败、奸臣当道、民不聊生的社会面貌,在封建专制社会具有普遍意义。作为对社会全景式的描述,在政治的上层,有高俅、蔡京、童贯、杨等一群祸国殃民的高官;在政权的中层,有受前者保护的梁士杰、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贺太守等一大批贪酷暴虐的地方官;在此之下,又有郑屠、西门庆、蒋门神、毛太公一类胡作非为、欺压良善的地方恶霸。如此广泛的对于社会黑暗面的揭露,是随着长篇小说的诞生而第一次出现。
18、赏析:心理描写,写出了鲁智深的警惕性非常高,他已经识破了这些泼皮破落户的诡计。
19、胡思乱想:没有根据,不切实际地瞎想一阵。
20、第八回:
21、赏析:动作描写,写出了鲁智深的身手非常敏捷、灵活,武艺高强。
22、府尹道:“他做下这般罪,高太尉批仰定罪,定要问他‘手执利刃,故入节堂,杀害本官’,怎周全得他?”(P52-53页)
23、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人面上行得人
24、智深不等他占身,右脚早起,腾的把李四先踢下粪窖里去。张三恰待走,智深左脚早起,两个泼皮都踢在粪窖里挣扎。
25、《水浒传》第四回“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中鲁智深一共打闹了两次:第一次是喝了挑酒汉子的酒后,醉打众僧人。
26、仙音院竞奏新声,教坊司频逞妙艺。水晶壶内,尽都是紫府琼浆;琥珀杯中,满泛着瑶池玉液。玳瑁盘堆仙桃异果,玻璃碗供熊掌驼蹄。鳞鳞脍切银丝,细细茶烹玉蕊。红裙舞女,尽随着象板鸾箫;翠袖歌姬,簇捧定龙笙凤管。两行珠翠立阶前,一派笙歌临座上。2【人物描写】院公引到庭前,高俅看时,见端王头戴软纱唐巾,身穿紫绣龙袍,腰系文武双穗绦。把绣龙袍前襟拽扎起,揣在绦儿边。足穿一双嵌金线飞凤靴,三五个小黄门相伴着蹴气毬。3【环境描写】前通官道,后靠溪冈。一周遭青缕如烟,四下里绿阴似染。转屋角牛羊满地,打麦场鹅鸭成群。田园广野,负佣庄客有千人;家眷轩昂,女使儿童难计数。正是:家有余粮鸡犬饱,户多书籍子孙贤4【人物描写】那太公年近六旬之上,须发皆白,头戴遮尘暖帽,身穿直缝宽衫,腰系皂丝绦,足穿熟皮靴。《第二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5【人物描写】崎岖山岭,寂寞孤村。披云雾夜宿荒林,带晓月朝登险道。落日趱行闻犬吠,严霜早促听鸡鸣。6【人物描写】头裹芝麻罗万字顶头巾,脑后两个太原府纽丝金环,上穿一领鹦哥绿纻丝战袍,腰系一条文武双股鸦青绦,足穿一双鹰爪皮四缝干黄靴。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腮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7【人物描写】口松云髻,插一枝青玉簪儿;袅娜纤腰,系六幅红罗裙子。素白旧衫笼雪体,淡黄软袜衬弓鞋。蛾眉紧蹙,汪汪泪眼落珍珠;粉面低垂,细细香肌消玉雪。若非雨病云愁,定是怀忧积恨。《第五回九纹龙剪径赤松林 鲁智深火烧瓦罐寺》1【环境描写】钟楼倒塌,殿宇崩摧。山门尽长苍苔,经阁都生碧藓。释迦佛芦芽穿膝,浑如在雪岭之时;观世音荆棘缠身,却似守香山之日。诸天坏损,怀中鸟雀营巢;帝释欹斜,口内蜘蛛结网。没头罗汉,这法身也受灾殃;折臂金刚,有神通如何施展。香积厨中藏兔穴,龙华台上印狐踪。2【动作描写】深见了,人急智生,便把禅杖倚了,就灶边拾把草,把春台揩抹了灰尘;双手把锅掇起来,把粥望春台只一倾。那几个老和尚都来抢粥吃,被智深一推一交,倒的倒了,走的走了。智深却把手来捧那粥吃。3【外貌描写】智深洗了手,提了禅杖,出来看时,破壁子里望见一个道人,头带皂巾,身穿布衫,腰系杂色绦,脚穿麻鞋,挑着一担儿,一头是个竹篮儿,里面露些鱼尾,并荷叶托着些肉;一头担着一瓶酒,也是荷叶盖着
27、不三不四: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样子。
28、二、好句摘抄及赏析。
29、喃喃咄咄:絮叨不绝。
30、第8回林冲见了,起身接着道:“娘子,小人有句话说,已禀过泰山了。
水浒传的赏析摘抄
31、只见县里走出一个吏员来。看那人时,怎生模样,但见:眼如丹凤,眉似卧蚕。滴溜溜两耳悬珠,明皎皎双睛点漆。唇方口正,髭须地阁轻盈;额阔顶平,皮肉天仓饱满。坐定时浑如虎相,走动时有若狼形。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之心机。志气轩昂,胸襟秀丽。刀笔敢欺萧相国,声名不让孟尝君。
32、《第七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33、赏析:语言、动作描写,写出了张三、李四的阴险和狡猾,想趁鲁智深不注意时偷袭他。
34、【环境描写】火轮低坠,玉镜将悬。遥观野炊俱生,近睹柴门半掩。僧投古寺,云林时见鸦归;渔傍阴涯,风树犹闻蝉噪。牛羊来热坂,劳劳驴马息蒸途。
35、《水浒传》时我国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是一部描写和歌颂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它以发生在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为题材,生动地叙述了起义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塑造了一系列农民起义英雄形象,直接鼓舞了封建社会人民大众对统治者阶级的反抗斗争。它运用纯粹的白话,达到了绘声绘色、惟妙惟肖的艺术效果,确立了白话文体在小说创作方面的优势,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地位,对后代文学具有深远影响。
36、对宋江的第一个角度的理解:
37、三年五载:指三五年的时间。
38、第二,宋江到底是仗义的英雄?还是国家的忠臣?我们可以从他上梁山之前和上梁山之后的几件事来分析一下。上梁山之前,他为了自己的心腹兄弟,私放晁盖。并且为了怕事情暴露,杀死阎婆惜。从这些事情上来说,我们可以说宋江是一个仗义的英雄。那么上梁山之后,他就变成了一个义军的首领,他领导梁山兄弟的几次战役,都充分显示了他的指挥和组织才能。而在受招安之后,他就变成了一个国家的忠臣。他把梁山的堂名由原来的“替天行道”改为“顺天护国”,这是一个国家的忠臣才有的行为。所以说无论我们以怎样的主观情感对宋江或褒或贬,或爱或恨,都不能否认他是中国古典文学人物画廊里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
39、第七回:
40、赏析:语言描写,写出了府尹的趋炎附势,胆小怕事,不敢得罪高太尉。
41、第二次是在山下小酒店喝醉后,回山后醉打山门,打坏了金刚像。
42、赏析:用优美的景物来反衬心中的阴郁,感叹人生落差之大,表明豪情壮志。2.句子:一轮红日当空,没半点云彩,其日十分大热。当日行的路,都是山路崎岖小径,南山北岭,却监着那十一个军汉,约行了二十余里路程。那军人们思量着要去柳荫树下歇凉,被杨志拿着藤条打将来,喝道:“快走!教你早歇!”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当时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里行,看着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
43、大闹野猪林。体现了鲁智深敢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性格误入白虎堂。体现里林冲逆来顺受的性格江州劫法场。体现了众兄弟的情谊。
44、他明知道这件事,转转宛宛,在府上说知就里,禀道:“此事果是屈了林冲,只可周全他。”(P52页)
45、为是林冲年灾月厄,遭这场屈事,今去沧州,生死不保,诚恐误了娘子青春。今已写下几字在此,万望娘子休等小人,有好头脑,自行招嫁,莫为林冲误了贤妻。”那娘子听罢,哭将起来,说道:“丈夫,我不曾有半些儿点污,如何把我休了!”林冲道:“娘子,我是好意,恐怕日后两个相误,赚了你。”这里是林冲和娘子的对话,为什么把它选上呢,因为这体现了林冲对自己娘子的真心啊,如果没有真心对她,试问怎么会说这样的话呢
46、吃到半酣里,也有唱的,也有说的,也有拍手的,也有笑的。
47、呼保义第四个绰号就是“呼保义”。呼保义这个词,一直到今天,大家都无法把它解释清楚。有一种解释说,保义是南宋时候武官的一个称呼,叫保义郎。另外一种解释,说“保”,就是保持的保;“义”就是忠义的义,“保义”即保持忠义,呼的意思,就是大家都那样叫他。大体上说,呼保义这个词实际上讲的是宋江对待国家的态度,对待朝廷的态度,对待皇帝的态度。?
48、好句:人无千日好,花无百园红
49、《第一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1【环境描写】香焚宝鼎,花插金瓶。
50、表壮不如里壮
51、人无刚骨,安身不牢
52、对宋江的第二个角度的理解:
53、千军万马:形容兵马众多或声势浩大。
54、赏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鲁智深和这帮泼皮破落户们吃喝得非常高兴和快乐。
55、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56、骏马却驮痴汉走,美妻常伴拙夫眠
57、《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完全通俗口音写成的长篇小说,它标志着古代通俗小说语言艺术的成熟。《水浒传》的语言生动、活泼,极富表现力,充满生活气息。无论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其语言或细腻,或简洁,或夸张,或明快,都显得粗俊爽,雄健豪放。在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中,《水浒传》是运用日常口语达到炉火纯青艺术境界的典范。
58、赏析:语言描写,写出了孙定的耿直、善良。他要护林冲周全。
59、这段栩栩如生的描写,写出了一个近似鲜活的人物,宋江是一个“仗义疏财”的人,天下不论识与不识的,提起宋江莫不交口称赞,也无不以结识宋江为荣。宋江因此获得了极高的声誉。但宋江一方面对朋友义重如山,一方面他又十分讲究忠孝。他出身地主家庭,又是宋朝统治机构下层的郓城刀笔小吏。
60、怏怏不乐:心中郁闷很不高兴。
水浒传的赏析摘抄
61、完聚:意为家人由离散后重新团聚。
62、《水浒传》真实反映了农民起义的全过程,它由相对独立、完整的各个故事联结成一个整体。一百二十回的《水浒传》是由层次分明而又统一连贯的前、中、后三大段落组成。作者首先写了林冲、晁盖、武松、鲁智深以及宋江等人的故事,一方面反映了各种形式的“逼上梁山”,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各路英雄逐渐聚集,梁山队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63、宋江得到百姓指引,从小路来到睦州城下。邓元觉回援,被花荣一箭射死。天师包道乙和郑彪迎战宋江。王英、扈三娘不敌郑彪妖法,夫妻同亡,宋江也被妖法所困,得到乌龙神指引才脱险。武松被包道乙飞剑斩去一臂,凌振炮轰包道乙,关胜刀劈郑彪,鲁智深追敌将失踪,宋江打下睦州城。
64、一、好词摘抄。
65、《水浒传》里边的每一个英雄好汉,基本上只有一个绰号。宋江却有四个绰号:黑宋江、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呼保义。而他每一个绰号,都表现了他在这个方面的特点,也表现出了这个人物的复杂性。
66、《水浒传》第18回宋江刚出场的时候,就对他有一个全面的介绍。他是世代务农,世世代代种地,守一些田园过活。自幼攻读经史,受到传统的文化教养。更主要的一点?就是他所从事的职业。他在县衙里边当一个押司。所以从他的家境出身以及所受的文化教养和所从事的职业,我们可以判断,他的家境出身使他有一定的正义感,他的职业养成他处事谨小慎微,随机应变的习惯,也培养了他喜欢玩弄权术的手段。这是我们对宋江的第一个角度的理解。?
67、《水浒传》不仅是农民起义的壮丽史诗,而且是中国古代英雄传奇的光辉典范。它以辉煌的艺术成就彪炳文学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