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大全100首名句
1、送别的诗句-
2、唐.孟浩然
3、《送朱大入秦》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6、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7、宋代·杨万里
8、《送元二使安西》
9、诗题中的朱大是何人,如今已不得而知,据诗中的意思来推测应该是一位入秦的游侠。唐诗中最不缺的就是送别诗,一般的送别诗多数都是写景写情。写景的如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如诗如画;写情的如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令人动容;还有借景抒情的,如李白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写得的生动感人。但孟浩然这首送别诗,却是别具一格,不写景只写一把宝剑。
10、唐代·李白
1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12、《芙蓉楼送辛渐》
13、唐代·王维
14、唐代·王昌龄
15、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也是如此。所以这两首很相似。
16、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7、《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8、我认为唐代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9、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1、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22、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和《别董大》这样的诗内容和格调很一致。一般的送别诗都是充满哀伤凄凉的感觉,别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一改送别诗的风格,宽慰友人,充满豪迈意味。
2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4、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25、例如: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人生总是难免有分离,古人分离时以诗别友,来表达自己的惜别之意。但有的诗是以悲伤来表达;有的是用勉励朋友自强不息的话语来表达,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几首以不同感情来与友人离别的诗。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首送别诗,写得情景交融,声色具备。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尤耐人咀味。对景怀人,意味深远。而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也同是借助景物写出了惜别之情。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前两首诗都是以借景抒发与友人不舍的惜别知情,透出伤悲之感,而高示的《别董大》却以勉励朋友的话语来与友人惜别。 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三首诗都抒发了与朋友的惜别之情。不同的是第一首虽是常见的送别诗,但意致缠绵,语近情遥,有弦外之音,读之令人神往。全诗语言自然朴素,不事夸饰,别具特色。第二首诗把画面的冷色和孤寂心情和谐相融,从而形成清澈空灵的意境。第三首诗采用白描手法,以景烘情,语言朴素,感情真切,风格健美,余意无穷。 李白的《送友人》,语言流畅明快,情意真挚蕴藉。送别其实是相当伤感的场面,可李白写得情意绵绵却又豁达明朗,他那种对友人前途命运的担忧和祝福,比眼泪、杨柳要实在得多。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举目远眺,楚山孤影绰绰,更增入惆怅,这里没有正面描写离情别意,而是通过“楚山孤”,表达友人旅途的寂寞和自己羁宦的孤苦。三句仍没有写离情,却突然提起洛阳亲友,既点明辛渐将往之处,又藉此代人设问,以引出结。结句为诗眼所在,“冰心”;“玉壶”,皆冷而洁,有冷于名利而洁身自好之意,自甘寂寞中透露出高傲。 高适的这首送别诗。前两句写严酷的冬景。黄云千里,大雪纷飞,雁声凄楚,北风呼啸的景象,烘托出董大所处环境之恶劣,也写出日暮天寒,游子何之的惆怅。后两句以劝慰的语气,勉励他不要因为环境艰苦,旅途寂寞而悲愁,而要看到四海之内有知音。表明了作者与董大友情之真挚,也反映出诗人质朴、豪爽、开朗、达观的情怀。 在人生的漫漫的道路上,我们有很多的悲欢离合,是离愁,是乡愁,都有我们一一惜别的情谊,仿佛再也没有这样“高山流水”的默契了。但“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所以,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我们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晚唐绝句自杜牧、李商隐以后,单纯议论之风渐炽,抒情性、形象性和音乐性都大为减弱。而郑谷的七绝则仍然保持了长于抒情、富于风韵的特点。 这首诗是诗人在扬州(即题中所称“淮上”)和友人分手时所作。和通常的送行不同,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往潇湘(今湖南一带),自己则北向长安。 一、二两句即景抒情,点醒别离,写得潇洒不着力,读来别具一种天然的风韵。画面很疏朗:扬子江头的渡口,杨柳青青,晚风中,柳丝轻拂,杨花飘荡。岸边停泊着待发的小船,友人即将渡江南去。淡淡几笔,象一幅清新秀雅的水墨画。景中寓情,富于含蕴。依依袅袅的柳丝,牵曳着彼此依依惜别的深情,唤起一种“柳丝长,玉骢难系”的伤离意绪;蒙蒙飘荡的杨花,惹动着双方缭乱不宁的离绪,勾起天涯羁旅的漂泊之感。美好的江头柳色,宜人春光,在这里恰恰成了离情别绪的触媒,所以说“愁杀渡江人”。诗人用淡墨点染景色,用重笔抒写愁绪,初看似不甚协调,细味方感到二者的和谐统一。两句中“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等同音字的有意重复,构成了一种既轻爽流利,又回环往复,富于情韵美的风调,使人读来既感到感情的深永,又不显得过于沉重与伤感。次句虽单提“渡江人”,但彼此羁旅漂泊,南北乖离,君愁我亦愁,原是不言自明的。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三、四两句,从江头景色收转到离亭别宴,正面抒写握别时情景。驿亭宴别,酒酣情浓,席间吹奏起了凄清怨慕的笛曲。即景抒情,所奏的也许正是象征着别离的《折杨柳》吧。这笛声正倾诉出彼此的离衷,使两位即将分手的友人耳接神驰,默默相对,思绪萦绕,随风远扬。离笛声中,天色仿佛不知不觉地暗了下来,握别的时间到了。两位朋友在沉沉暮霭中互道珍重,各奔前程——君向潇湘我向秦。诗到这里,戛然而止。 这首诗的成功,和有这样一个别开生面的富于情韵的结尾有密切关系。表面上看,末句只是交待各自行程的叙述语,既乏寓情于景的描写,也无一唱三叹的抒情,实际上诗的深长韵味恰恰就蕴含在这貌似朴直的不结之结当中。由于前面已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宴饯、风笛暮霭等一系列物象情景对离情进行反复渲染,结句的截然而止,便恰如抔土之障黄流,在反激与对照中愈益显出其内涵的丰富。临歧握别的黯然伤魂,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乃至漫长旅程中的无边寂寞,都在这不言中得到充分的表达。“君”“我”对举,“向”字重迭,更使得这句诗增添了咏叹的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