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著名的文言小故事
1、翌日,帝更其衣,左右知其衣之异,皆称其“美衣”。帝悦然,俱与游于街。民畏其威,不敢言。后一小儿言其无衣,遂传之于众人。帝惊而窘,而为天下所笑。
2、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烛火虽微,卒能燎原。——《后汉书·周纺传》
3、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4、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经
5、伯牙子鼓琴,其友钟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6、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
7、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8、凌霜不肯让松柏,作宇由来称栋梁。——唐·史俊
9、君子之道,始于自强不息。——宋·王安石
10、无绵绵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大戴礼记·劝学》
11、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唐朝时期,荆州地区50多年没有举人到京城应考中过进士,因此被称为“天荒”,直到唐宣宗时期,有一个荆州举人刘蜕中了进士,破了天荒。荆州魏国公崔铉特地奖励他70万钱。刘蜕不受并回信说:“五十年来,自是人废;一千里外,岂曰天荒。
12、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晋书·虞溥传》
13、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14、【原文】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5、图难于易,为大于细。——三国(蜀)·诸葛亮
16、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唐·刘禹锡
17、立业建功,事事要从实处著脚。——明·洪自诚
18、任重则道远者,不择地而息。——汉·韩婴
19、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宋·佚名
20、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战国策·秦策五》
21、尝有一帝,好新衣。一日,来二奸者,自谓裁缝,能织精美之布,且愚者不可见也。帝闻之大喜,令其即制之。二人假织,而欲收多金。然人皆夸其美。
22、男儿立身须自强。——唐·李颀
23、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唐·白居易
24、天下事当于大处著眼,小处下手。——清·曾国藩
25、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唐·魏征
26、关于读书的文言文小故事:凿壁借光
27、《皇帝的新装》
28、鸟兽不厌高,鱼鳖不厌深。——《庄子·庚桑楚》
29、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30、凡人贵自立。——清·史襄哉
古代著名的文言小故事
31、太(泰)山之高,非一石也,累卑然后高。——《晏子春秋·内篇》
3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33、君看构大厦,何曾一日成。——唐·聂夷中
34、盈手万钧,必起于锱铢;竦秀凌霄,必始于分毫。——晋·葛洪
35、【译文】
36、下手处是自强不息,成就处是至诚无息。——清·金缨
37、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旅獒》
38、有关自强不息的文言谁知道的赶快回答
39、【高山流水】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听。伯牙弹琴,志向在高山,钟子期说:“妙呀!巍峨高大像泰山!”伯牙的志向在流水,钟子期说:“妙呀!浩浩荡荡像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摔了琴,终其一生不再弹琴,认为世间没有值得他为其弹琴的人。并非只有弹琴是这个道理,贤者也是如此,即使有贤能的人,却没有人来善待他,贤能的人何必向人尽忠呢!马不是自己成为千里马,而是等到伯乐出现才可以。 【包惊几笃于友谊】 包惊几笃于友谊,与吴东湖善。吴卒,抚其家甚至。后方嫁女,闻吴女将适人,贫不能理装,即以其女之奁具赠之,己女后一载始嫁。时论称之。 【译文】 包惊几对朋友间的友情很忠诚,与吴东湖是好朋友。吴东湖死后,包惊几照料吴家极其周到。后来,当包惊将自己的女儿要出嫁的时候,他听说吴东湖的女儿将要嫁人,但因家中贫穷不能自备嫁妆,他就把自己女儿的嫁妆送给她,自己的女儿晚了一年才出嫁。当时的人们都以此赞扬他。 【荀巨伯忠于友情】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译文】 有一次荀巨伯千里迢迢去探望一个生病的朋友,刚好碰上外族敌寇攻打那座郡城,朋友就劝巨伯离开,说:“我马上就要死了,您还是离开这儿吧!”巨伯说:“我远道而来看望您,您却要我离开,败坏道义来换得生存,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得出来的事情吗?”最终没有离开。郡城陷落后,敌寇进了城,很奇怪荀巨伯还呆在这里,就问他:“我们大军一进城,整个郡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竟然还敢一个人留下来?”巨伯回答道:“我的朋友生了病,我不忍心丢下他一个人,如果你们非要杀他,我愿意用我的命来抵换。”敌寇听后内心大受震动,相互议论说:“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侵入这个有道义的地方。”于是就撤军而回了,整个郡城也因此得以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