怙恶不悛的解释
1、石勒对刘濯的篡权很不满,伺机灭掉刘濯取而代之。石勒经过多次与刘濯交战,使刘濯的军事实力日渐削弱。
2、翻然悔悟,痛改前非
3、怙:依靠,依仗;悛:改过,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4、于是,刘濯对石勒改换收买拉扰的策略,派心腹郭汜为使者,前去封石勒为太宰,领大将军衔,进爵赵王,领二十部,出入乘金银车,驾云马,冕带十二旒,夫人封王后。
5、【成语正音】:怙,不能读作“ɡū”;也不能读作“ɡǔ”;恶,不能读作“ě”或“wù”;悛,不能读作“jùn”。
6、【近义词】:执迷不悟、罪大恶极、文过饰非、死不悔改、
7、一个人如果怙恶不悛,继续为非作歹,终将自取灭亡。
8、刘濯手下有个叫曹平的谋士,原是石勒的舍人。他告诫刘濯说:“石勒派王修等人前来,外表上是来答谢,实际上是要观察各郡的虚实,以便伺机发起攻战。”
9、扩展资料:
10、死不改悔,罪大恶极
11、【译文】:长期作恶不知悔改,随后就会祸及自身。
12、【出自】:唐·姚思廉《梁书·武帝纪》:“若执迷不悟,距逆王师,大军一临,刑兹罔郝,所谓火烈高原,芝兰同泯。”
13、怙:依靠,凭恃;悛: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14、公元318年,石勒杀了刘濯,建立起后赵政权。“长恶不悛”,后引申为“怙恶不悛”,用以比喻作恶多端而不可悔改的人。
15、石勒听后怒不遏,下令灭了曹平的三族,以后召集大臣说:“我们派出使者本是为了修好如初,并无他意,但刘濯却‘长恶不悛’,反而杀害了表示诚意的使者。这实在是作恶多端,不可饶恕!所以,我决定自取赵地自立为王。”于是,石勒设了太医、尚方、御府诸令,并专门修了正阳门,正式称起王来。
16、石勒答应下来,为了表示谢意,他特派王修等人为大使前往刘濯处拜谢。
17、意思是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18、[近义]
19、【解释】:罪恶大到了极点。
20、【出自】:宋·欧阳修《纵囚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
21、【出自】:左丘明·春秋《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
22、罪大恶极
23、【出自】:孔子·春秋《论语·子张》:“小人之过也必文。”
24、hùèbùquān
25、怙,汉语汉字,拼音hù,意思是指依仗,凭借,引申义是指父亲、父母。出自柳宗元《封建论》。
26、文过饰非
27、【解释】:执:固执,坚持;迷:迷惑;悟:觉悟。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28、怙恶不悛的意思是坚持作恶,永不肯悔改。怙:依靠,依仗,也有父亲之意;悛:改过,悔改。怙恶不悛读音是hùèbùquān。《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虽欲救之,其将能乎?译文:滋长了恶而不悔改,马上就得自取祸害,如果挽救,未必办得到。近义词有恶性难改、固执己见、死不悔改、执迷不悟、死不改悔、罪大恶极。反义词有从善如流、洗心革面、改过自新、改邪归正、翻然悔悟、痛改前非。扩展资料1、近义词执迷不悟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zhímíbúwù,形容坚持错误而不觉悟。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九章:快叫田见秀跟众贼将前来投降,不要执迷不悟,自走绝路!2、反义词从善如流,读音为cóngshànrúliú,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听取正确的意见及接受善意的规劝像流水那样快而自然。左丘明《左传·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译文:听从好的、正确的意见,就像流水向下那样,迅速而又自然。
29、怙恶不悛的意思是坚持作恶,不肯悔改。【出自】:左丘明·春秋《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译文】:长期作恶不知悔改,随后就会祸及自身。【近义词】:执迷不悟、罪大恶极、文过饰非、死不悔改、
30、这些顽固不化的犯罪分子,真是怙恶不悛。
怙恶不悛的解释
31、怙恶不悛近义词
32、刘濯听后大怒,待郭汜等回来,立即将来使王修斩首,并下令撤销了对石勒的封授。
33、[释义]
34、[反义]
35、有违道德的意思是指生活中有违背道德和良心的事情,体现了一个人的自我认知和正确的价值观念。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的原则和底线,做人做事千万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和基本的生活道德,不要为了某个目的去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己的内心。
36、对那些怙恶不悛的累犯,定要严惩不贷!
37、执迷不悟
38、这个反动分子作恶多端,怙恶不悛。
39、[出处]
40、[例句]
41、怙恶不悛,怙:依靠,依仗;悛:改过,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42、【译文】:小人之过也必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43、怙恶不悛的读音是hùèbùquān,释义怙:依靠,凭恃;悛: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44、一贯作恶;屡教不改。怙:坚持;悛:悔改。
45、可以叫【怙恶不改】、【怙恶不悛】。意即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46、对于~、民愤极大的罪犯,我们应予严惩,不能手软。
47、怙恶不悛[读音]hùèbùquān;意思是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48、怙恶不悛的意思是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49、怙恶不悛,怙:依靠,依仗,也有父亲之意;悛:改过,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亦作“讳恶不悛”、“怙恶不改”。出自《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虽欲救之,其将能乎?”。
50、怙[hù]汉字
51、《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
52、怙恶不悛的由来:
53、“不”的基本含义为副词;引申含义为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如不去、不多。
54、怙恶不悛[读音]hùèbùquān;
55、【解释】:文、饰:掩饰;过、非:错误。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56、【译文】:被判处死刑的人,罪恶大到了极点。
57、西晋末年,中原再次出现混乱,一些少数民族在北方建立起独立的政权,史称16国时期。前赵的国君刘濯,本为匈奴族,他依仗武力夺取了汉刘渊建立的政权,建都长安,威震一时。和刘濯同时的另一位武将石勒原是羯族人,从小做商贩。后来,石勒投奔刘渊从军,立下战功,被封为大将。
58、怙恶不悛
59、【译文】:如果坚持错误而不觉悟,违抗王师,大军一到,处罚不郝,所说的火烧高原,芝兰同泯灭。
60、在日常使用中,“不”也常做副词,表示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
怙恶不悛的解释
61、相关例句
62、知而不悔改,是贪慕虚荣、看重面子、缺乏担当的表现,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对自己不负责任,对家人以及社会不负责任,最后害人害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不是一件丢脸的事,人人都有,知错能改才是做人的处世的根基,才能与人和平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