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是哪个朝代的人征
1、贞观之治
2、即晋武帝(265年-290年在位),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
3、号信陵君。门下养食客三千。魏安釐王二十年(前257年),秦兵围赵都邯郸(今属河北省),赵向魏求救。魏遣将军晋鄙救赵,半途停留不进。他设法窃得兵符,带勇士朱亥至军中击杀晋鄙,夺取兵权,解赵之围。后十年,为上将军,联合五国击退秦将蒙骜的进攻。
4、魏徵早年参加瓦岗起义,跟随魏公李密,但不得重用。武德元年(618年),归降唐朝,并说服李密旧部李勣献地归唐。后授太子洗马,辅佐太子李建成,献策平定刘黑闼。玄武门之变后,归于唐太宗李世民麾下,初授谏议大夫,奉命安抚河北的前太子、齐王旧部。贞观元年(627年),升授尚书左丞。贞观三年(629年),迁为秘书监,参预朝政,校定古籍。贞观七年(633年),改任侍中,负责门下省事务。累授左光禄大夫、太子太师,封郑国公。
5、司空、相州都督
6、贞观;1.谓以正道示人。贞,正,常。观,示。2.指正大的道理。3.澄清天下,恢宏正道。4.指澄清天下,恢宏正道的职责。5.正可观赏。
7、虞世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武德九年李世民被封太子,虞世南成为太子中舍人,李世民继位后,晋封永兴县公。贞观十二年病卒,年八十,追谥“文懿”。
8、司马炎初期革新政治,振兴经济,整个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
9、隋大业末年,魏征被隋武阳郡(治所在今河北大名东北)丞元宝藏任为书记。元宝藏举郡归降李密后,他又被李密任为元帅府文学参军,专掌文书卷宗。
10、公元265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
11、第一,唐太宗君臣论治。唐太宗与大臣们经常议论历代王朝兴衰成败的原因,经常以亡隋为戒,注意对人民的剥削压迫要有所节制。
12、不是唐玄宗时候的官。
13、逝世日期
14、年,司马昭子司马炎废魏帝曹奂,自立为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泰始元年(265)十二月十一日,司马炎设坛南郊,燔柴告天,逼迫魏帝曹奂退位,自称皇帝,司马炎,字安世,司马昭长子,逼迫曹奂退位后,封其为陈留王,改魏为晋,史称西晋,改元泰始,建都洛阳。称帝后,司马炎分封宗室二十七王,把司马氏宗室都分封为王。司马炎泰始分封,基本上承后汉之旧制,君国而不君民。王国地不过一郡,王国的相由朝廷任命,与太守无异。国中长吏由诸王自选,财政不能自己擅作主张。泰始二年(266)十二月,因屯田制难以继续,晋武帝司马炎再次下诏正式废除民屯。司马炎罢农官以及屡次责令郡县官劝课农桑,严禁私募佃客,在客观上起了促进生产发展的作用。泰始四年(268)正月,贾充主持修订的新律修成,成为后世法律形式蓝本。司马炎还屡次下诏书责成地方官必须致力于省徭务本,并力垦殖;务必使地尽其利,禁止游食商贩,晋泰始四年(268)十一月,司马炎下诏要求王公卿尹及郡国守相,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十二月,颁五条诏书于郡国:一正身;二勤百姓;三抚孤寡;四敦本息末;五去人事。至此,司马炎大致完成了称帝改制的任务。
15、曲阳县公-巨鹿郡公-郑国公
16、李世民与魏征,一个是大唐朝皇帝,一个是大唐朝宰相,他们俩一直被视为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明君和明臣的典范。其实,李世民虽然让魏征当宰相,但他并不特别信任魏征,而是信任房玄龄。李世民一听说魏征有不检点地方,就马上派官员去查;在魏征死去才6个月,李世民就下令,解除公主与魏征儿子的婚姻,摧毁魏征墓碑。李世民在很多问题上看得准,看得深。魏征是幸运的,因为李世民选择了他。每朝每代都有净臣,独魏征令人羡慕,不仅大量谏议被采纳,而且能善终,能名垂千古。
17、子产(?~前522年),姓公孙,名侨,字子产,春秋时期郑国(今河南新郑)人,政治家和思想家。
18、魏征巨隋唐时期的政治家,凌烟二十四功之中文名
19、魏征是唐太宗时期,和唐玄宗没有关系
20、虚心纳谏,聆听忠告,乐于规劝,这是“贞观之治”在政治上的一个突出特征。唐太宗求谏时态度诚恳,方法多样。对的,则加以褒奖;错的,也不以委罪。对于来自四面八方纷纭复杂的各种意见,他判明是非,分清曲直,择其善者而从之,令其不善者而改之。平时,魏征对唐太宗的谬误,常常能当面批驳,毫不示弱。有时激怒了唐太宗,弄得唐太宗面红耳赤,非常难堪。但魏征仍据理力争,继续规劝,直至皇帝口服心服,方才罢休。魏征逝世以后,唐太宗悲痛欲绝,说“我丧失一面镜子了!”
21、庙号是东亚地区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魏征不是君王没有庙号。
22、曹魏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8日),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定国号为晋,史称西晋,改咸熙二年为泰始元年。
23、主要成就
24、本为太子李建成的辅官,后在玄武门之后被李世民重用,后封郑国公,贞观十七年魏征病卒,年六十三,追谥“文贞”。
25、魏徵,字玄成,下曲阳县人。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26、魏征不应该有庙号,他不是皇帝
27、出生日期
28、魏郑公诗集
29、群书治要
30、魏征是唐贞观李世民时期的谏臣,不是唐玄宗时期的人物。
魏征是哪个朝代的人征
31、与魏征同时期的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
32、司马炎。
33、魏征是唐太宗的左班丞相
34、我知道魏征是唐朝的,一个大臣把皇帝折腾的够呛。
35、唐太宗登位以后,从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以隋亡为鉴,密切地注视着民心、民情和民意,紧紧地团结周围的文武大臣,先后实行了一系列比较开明的政策:减少苛捐杂税,不过分奴役和压迫农民;严惩贪官污吏,奖励功臣良将;重视科举取士,选拔统治人才;革除弊政,励精图治;善于倾听不同意见,不断改进统治方法,等等。在短短的数年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经济和文化也随之得到较好的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所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史学家们把这一段历史时期誉之为“贞观之治”。
36、公元265年,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建立了晋朝,这就是历史上的西晋。公园311年,刘聪领匈奴军队攻占了西晋的都城洛阳,俘获晋怀帝,西晋军队则在长安拥立愍帝,延续西晋政权。五年后,即316年,刘曜又率领匈奴军攻破长安,愍帝献城投降,西晋结束。第二年,司马睿在建康称帝,续建了晋朝,史称东晋。
37、是同一时期。
38、李世民啊,他是当时的丞相
39、魏郑公文集
40、"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他在位的贞观时期(627年-649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恢复、发展比较快,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都比较安定,史称"贞观之治"。
41、"贞观之治"的重要内容有四个方面:
42、公元266年,司马炎篡魏称帝,建立了西晋王朝。司马炎能建立西晋,离不开祖父司马懿,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的苦心经营,司马懿隐忍十年通过高平陵政变一举掌握了魏国军政大权,为后代子孙铺平了道路。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二人逐步削平反对视力,最终司马炎水到渠成,开启了新的时代。
43、所处时代
44、魏征是臣子,不会有庙号。
45、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以德治国”的是子产。
46、代表作品
47、劝降李勣规劝太宗推行王道勘定古籍
48、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
49、“贞观”两字取自《易经·系辞下》“天地之道,贞观者也”。这两字表示天地之道,也就是天地间万事万物的发展是有其一定的客观规律的,这规律就是“正”。
50、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的年号,自贞观元年(627年)正月至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十二月共计23年。
51、年2月11日
52、谏议大夫尚书左丞秘书监侍中太子太师
53、魏征:字玄成,巨鹿郡人,唐朝初期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善谏,闻名于世,辅助唐太宗李世民创建了贞观之治,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逝,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列。
54、魏征(公元580-公元643)字玄成,巨鹿(今河北巨鹿)人,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不理家业,曾出家当过道士。
55、是李世民提出来的。
56、贞观不是魏征提出来的。
57、子产少年时代就勤奋好学,博学多闻,青年时期显露出政治上的远见。公元前533年,任郑国相。子产提出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政策。首先是“作封洫”,丈量土地,编制田亩,对私有土地实行征税。实行“作丘赋”改革,按田亩征税、服兵役,充实国库,强化中央集权。实施“铸刑书”,把郑国的制度以法律条文形式刻录下来,公布于众。
58、魏征,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59、唐高祖李渊太宗皇帝李世民
60、唐太宗接受了魏征的意见,于是数年之后,才有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初步形成。魏征敢于直谏的形象,使他成为唐朝贞观时期最为显眼的人物。还在武德九年(626年)的时候,魏征就走上了他的谏诤之路。那时,李世民已经即位了,李渊被尊为太上皇。不过按传统,新皇帝就算登基了,也要等到来年正月才能改年号。
魏征是哪个朝代的人征
61、魏征、魏郑公
62、魏信陵君,魏无忌(?-前243年),即信陵君。战国时魏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人。魏安釐王弟。
63、第二,选贤任能,兼听纳谏。唐太宗坚持任人唯贤,不因血缘、地域甚至是政敌而舍贤才。因此能够从各阶层搜罗许多杰出人才。并注意对地方官吏的任用和考察。他能够兼听众议,注意纳谏。其臣下敢于犯颜直谏,形成了封建社会中少有的良好政治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