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目不窥园的故事概括
1、汉书原文
2、董仲舒,广川郡人。从年轻时,董仲舒即钻研《春秋》,孝景帝时拜为博士。董仲舒广授学生,在教室里挂上帘幕,教授经学。跟随他受业的弟子有许多人,按照入学先后顺序,再转相传授,有些学生甚至没见过他的面。据说董仲舒在钻研学问期间,三年中没有进出过住宅后的花园,他治学心志专一到如此程度。
3、目不窥园:成语,典出《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窥,观赏。园,花园。原指汉代董仲舒专心治学;三年都无暇观赏花园中的景致。后用以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
4、西汉时期,广汉学者董仲舒年少时读书非常刻苦,经常是夜以继日地读书,他的书房紧靠着姹紫嫣红的花园,但他三年没有进过一次花园,甚至连一眼都没瞧过。后来他被征为博士,公开聚众讲学,弟子遍布四方。三年不窥园,告诉我们专心苦学终能学有所成,修成正果的道理。
5、“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呕心沥血。”闻先生对唐诗的研究,作者没有写他研究过的书,发现的新思想等,但致力于了研究的目的和态度:“他想吃和消化我们中华民族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他想为我们这个衰落的国家开辟一种文化的补救措施”,强调他的研究的刻苦勤奋,“花园不见,楼下也不见。”,“乱蓬蓬的头发”和“少睡”的细节,表现出闻先生的辛勤工作精神,“开”出了果实。
6、心不在焉:心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出自《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7、目不窥园,成语,典出《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窥,观赏。园,花园。原指汉代董仲舒专心治学;三年都无暇观赏花园中的景致。后用以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8、目不窥园,窥,窥视,观看的意思。园:花园的意思。最初的意思是董仲舒致力于汉代的研究。三年来他没有时间去看花园里的风景。以后使用隐喻使自己沉浸在研究中,不因外交事务而分心,描述奉献精神和努力工作。
9、足不下楼,形容脚不下楼,就是不出门,一味地呆在屋子里。
10、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出自《荀子·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直刻下去不半途而止,就是坚硬的金石也是可以镂刻成器的。
11、告诉我们专心苦学终能学有所成,修成正果的道理。
12、董仲舒足不出户,三年间不曾到屋旁的园圃观赏,他治学心志专一到了如此程度。他出入时的仪容举止,无一不合乎礼仪的矩度,学生们都师法敬重他。
13、目不窥园: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出自《汉书·董仲舒传》:“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
14、呕心沥血,最初的描述是形容耗尽了头脑。不仅描述了艰苦的努力和精力,还描述了事业,工作,文学和艺术创作的辛勤工作。呕:呕吐;呕沥:液体点滴滴滴,像汗水一样。
15、董仲舒居家教书,上门求学的人很多,不能一一亲授,弟子之间便依学辈先后辗转相传,有的人甚至没见过他的面。
16、在西汉时期,大儒学家董仲舒在年少时就读书非常刻苦认真,经常是夜以继日地读书,常常快到黎明前才睡,然后鸡一叫,就又来读书,总共也就睡不到3小时。他的书房紧靠着姹紫嫣红的花园,他三年没有进过花园,甚至连一眼都没瞧过,总是读书。有人劝他出去走走,不要老呆在家里读书。他却说:“我不读书,只顾去玩,就算我出去,也只是和其他人讨论诗书。”后来他长大了,是有名的高等博士,公开聚众讲学,弟子遍布四方。
17、以上供参考。
18、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
19、成语故事:
20、所以“目不窥园”的意思: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21、兀兀穷年,指巍峨而突出。现在这是一个比喻,形容一年四季都在努力。
22、目不窥园中的少是: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