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习俗
1、中秋节吃月饼及等等节日
2、春节(正月初一)
3、端午节吃粽子
4、元宵节(正月十五)
5、端午节吃棕子,划龙舟。
6、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
7、春节、元宵节、龙抬头、清明节、端午节、六月初六、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等……
8、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旦等。
9、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
10、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11、春节:习俗:春节一般以吃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等为主;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12、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
13、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各地举行龙舟大赛。
14、【七夕节】时间:农历七月初七习俗:穿针乞巧。
15、北方人风俗大致一致,过年包饺子、蒸馍等等;而南方各地则风俗不同,如做年糕、包粽子、煮汤圆、吃米饭等等,南方不同的地域有着诸多不同的过年风俗。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16、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
17、习俗: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
18、贴春联这种春节期间的活动从宋代开始盛行,每到过年时家家有贴春联的习俗。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日多贴“宜春”二字。
19、小年(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
20、春节: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各地还有互相登门拜年、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
21、元宵灯火:元宵活动盛大在有灯会和烟火活动。舞龙舞狮,社戏杂耍,从白天起就开始进行,直至深夜。
22、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习俗,同一个节日,不同地方的习俗差异很大~比如二月初二,北方是龙抬头,要剪头发,南方就是祭祀灶神的日子,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需要吃艾叶粑
23、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24、【春节】时间:农历正月初一习俗:熬年守岁
25、中秋节吃月饼。大年三十吃团年饭,跨年放鞭炮,初一早上吃汤元。
26、时间及古称
27、守岁放鞭炮贴春联拜年吃饺子吃香肠,腊肉看春晚(近年来才有)。
28、(一)春节
29、元旦古今有区别,古代将农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辛亥革命后将公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
30、中秋节:赏月、祭月、吃月饼。
新年习俗
31、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32、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33、【元宵节】时间:农历正月十五习俗: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
34、倒贴福字
35、【清明节】时间:农历三月初八(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公历4月5日左右)习俗:扫墓、踏青。
36、【端午节】时间:农历五月初五习俗:吃粽子、赛龙舟。
37、龙抬头:农历二月二
38、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
39、比如春节吃饺子放烟花,
40、中国的传统节日共计约13个,相关习俗如下:
41、重阳节就是人们敬老爱老、思念双亲、渴望团圆的日子。除此之外还有登高、吃重阳糕、赏菊并饮菊花酒、插茱萸和簪菊花、喝重阳酒等习俗。
42、重阳节(农历:九月九)
43、除夕(腊月最后一天)
44、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蔡拜老人或亲人。
45、习俗:熬年守岁、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
46、中秋夜人们会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特别是月饼,边吃月饼等边在庭院赏月。
47、元宵节吃汤圆赏花灯及清明节祭思过世亲人
48、挂艾叶、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49、清明节则是扫墓的日子,人们回家祭祖,献花、烧纸锭、烧纸钱等。总之,中国的传统节日一直承载着民族文化、历史传承和人民美好祝愿。
50、我们中国传统的节日,
51、其节俗主要是熬煮、赠送、品尝腊八粥,并举行庆丰家实。同时许多人家自此拉开春节的序慕,忙于杀年猪、打豆腐、胶制风鱼腊肉,采购年货,“年”的气氛逐渐浓厚。
52、清明节:习俗: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等…
53、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54、清明节: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有禁火寒食、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
55、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56、【寒食节】时间:清明节前一天习俗:起火烧饭、吃冷食。
57、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贴春联,扫尘,祭灶等。
58、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去百病、舞龙、赏花灯、舞狮子等风俗。
59、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60、妇女于七夕夜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风俗,受西方国家的影响,中国越来越多的情侣把那天视为中国情人节。
新年习俗
61、上巳节起源于兰汤辟邪的巫术活动,在这项活动中,兰草被用作灵物。主要习俗有祭神,斋戒,沐浴用兰汤。
62、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63、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绵山改为“介山”,立祠祭祀介子推,并把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全国禁动烟火,只吃冷食。后来便形成了在这天寒食、扫墓的风俗。
64、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65、农历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天气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
66、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67、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庆祝习俗。例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庆祝。春节期间人们常常走亲访友,吃团圆饭,贴春联等。而端午节则有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中秋节的习俗则是赏月、吃月饼和赠送月饼礼盒。
68、年画,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雕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盛行开来。苏州桃花坞、杨柳青和山东潍坊杨家埠,是我国三个重要的年画产地。民国初年,出现了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形式,以后发展成为今天的挂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