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
1、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成三部分:
2、本我就是本能的我,完全处于潜意识之中。本我是一个混饨的世界,它容纳一团杂乱无章、很不稳定的、本能性的被压抑的欲望,隐匿着各种为现代人类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规范所不容的、未开发的本能冲动。
3、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自我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其作用主要是调节本我与超我间的矛盾。
4、弗洛伊德认为,超我是代表道德性社会约束力的人格结构。
5、超我是道德标准和社会规范的代表,执行道德原则。
6、(1)本我 是人格最主要的部分,属于潜意识,出生时就存在。受快乐原则支配,追求最大快乐和最小的痛苦。
7、自我协调着本我和超我的三者平衡,一旦自我功能弱了,人就会心理失衡,出现冲突。所以,要增强自我的现实功能。
8、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成三部分:(1)本我 是人格最主要的部分,属于潜意识,出生时就存在。受快乐原则支配,追求最大快乐和最小的痛苦。(2)自我 介于本我和超我之间。遵循唯实原则,在本我冲动受到控制后,按社会所接受的方式指导自己的行为。(3)超我 属于良心和道德范畴。按理想原则行事,监督自我的表现。
9、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是指在弗洛伊德的学说中,人格被视为从内部控制行为的一种心理机制,这种内部心理机制决定着一个人在一切给定情境中的行为特征或行为模式。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3大部分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10、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是把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11、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遵循道德原则,是内化了父母的规则。
12、你好。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即刻实现。
13、前意识介于意识与无意识之间,不能马上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后可以进入意识的心理内容。
14、弗洛伊德认为,本我、自我和超我3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本我不顾现实,只要求满足欲望,寻求快乐;超我按照道德准则对人的欲望和行为多加限制,而自我则活动于本我和超我之间,它以现实条件实行本我的欲望,又要服从超我的强制规则,它不仅必须寻找满足本我需要的事物,而且还必须考虑到所寻找的事物不能违反超我的价值观。
15、因此,在人格的3方面中,自我扮演着难当的角色,一方面设法满足本我对快乐的追求;另一方面必须使行为符合超我的要求。所以,自我的力量必须强大能够协调它们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否则,人格结构就处于失衡状态,导致不健全人格的形成。
16、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后期修正的人格结构,即知名的本我、自我、超我。
17、本我:遵循快乐原则。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非社会化和混乱无序的。
18、(3)超我 属于良心和道德范畴。按理想原则行事,监督自我的表现。
19、无意识,不为个体所知、无法意识到的深层心理内容。从未在意识中出现过,或曾经是意识但被压抑无法意识到的内容。
20、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21、(2)自我 介于本我和超我之间。遵循唯实原则,在本我冲动受到控制后,按社会所接受的方式指导自己的行为。
22、弗洛伊德人格理论是一种科学理论。主要包括潜意识与人格理论、本能论、人格发展理论、梦论、焦虑与心理防御机制和社会文化理论。
23、超我:遵循道德原则(至善原则)。超我是从自我分化出来、道德化了的自我,处于人格的最高层。具有三个作用:一是抑制本我的冲动,二是对自我进行监控,三是追求完善的境界。
24、意识是最表层,可随意意识到的部分。
25、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3大部分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26、心理地形学:弗洛伊德早期的心理结构理论,将意识分为三个部分,无意识、前意识、意识。
27、本我是最原始的,由欲望和本能构成,执行快乐原则。
28、超我,是道德化了的我,它也是从自我中分化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人在儿童时代对父母道德行为的认同,对社会典范的效仿,是接受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社会理想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它由道德理想和良心构成,是人格结构中专管道德的司法部门,是一切道德限制的代表,是人类生活较高尚行动的动力,它遵循理想原则,它通过自我典范确定道德行为的标准,通过良心惩罚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使人产生内疚感。
29、自我是面对现实的我,它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环境的接触发展起来的,是意识结构的部分,自我是本我和外界环境的调节者,它奉行现实原则,它既要满足本我的需要,又要制止违反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法律的行为。
30、最惨的就是自我,自我是理性的、应对现实的部分,执行现实原则。要伺候三个暴君:本我、超我还有外部客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