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非句子网:专注分享好词好句
位置: 欧非句子网 / 好词好句 / 文章内容

尊师重道的典故成语短故事-65句优选

2024-06-09 投稿作者:忘记拉时间的手 点击:59

尊师重道的典故成语短故事

1、子贡,孔子杰出弟子。后弃官从商,成为孔子弟子中最富有者,商界历来公认他为“儒商始祖”。

2、杨时,将乐县人,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程颐为师。时值冬季的一天,杨时因与学友游酢在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求正解而一起到老师家请教。他们顶着凛冽寒风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和游酢,只见他们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3、【拼音】:chéngménlìxuě

4、【举例造句】:某等众人,正欲如此,与国家出力,建功立业,以为忠臣。今得太尉恩相,力赐保奏,恩同父母。★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三回

5、【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敬道。”

6、【拼音】:zūnshīguìdào

7、理学家杨时:程门立雪尊师典范

8、儒商始祖子贡:尊师至诚孝道楷模

9、尊师的成语故事: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尊师的成语故事:圯上受书  一天,张良闲步沂水圯桥头,遇一穿着粗布短袍的老翁,这个老翁走到张良的身边时,故意把鞋脱落桥下,然后傲慢地差使张良道:“小子,下去给我捡鞋!”张良愕然,但还是强忍心中的不满,违心地替他取了  上来.随后,老人又跷起脚来,命张良给他穿上.此时的张良真想挥拳揍他,但因他已久历人间沧桑,饱经漂泊生活的种种磨难,因而强压怒火,膝跪于前,小心翼翼地帮老人穿好鞋.老人非但不谢,反而仰面长笑而去.张良呆视良久,只见那老翁走出里许之地,又返回桥上,对张良赞叹道:“孺子可教矣.”并约张良5日后的凌晨再到桥头相会.张良不知何意,但还是恭敬地跪地应诺.  5天后,鸡鸣时分,张良急匆匆地赶到桥上.谁知老人故意提前来到桥上,此刻已等在桥头,见张良来到,忿忿地斥责道:“与老人约,为何误时?五日后再来!”说罢离去.结果第二次张良再次晚老人一步.第三次,张良索性半夜就到桥上等候.他经受住了考验,其至诚和隐忍精神感动了老者,于是送给他一本书,说:“读此书则可为王者师,10年后天下大乱,你可用此书兴邦立国;13年后再来见我.”说罢,扬长而去.这位老人就是传说中的神秘人物:隐身岩穴的高士黄石公,亦称“圮上老人”.尊师的成语故事:程门立雪  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  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  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  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程门立雪  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  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  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  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10、尊师贵道:尊敬师长,尊重其所传之道。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

11、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

12、【拼音】:ēntóngfùmǔ

13、【拼音】:zūnshīzhòngdào

14、唐太宗李世民:教子尊师传为佳话

15、博士桓荣是汉明帝做太子时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的尊敬,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桓荣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明帝能放下自己九尊之躯的'至高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习。

16、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17、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18、岳飞的老师名叫周同,据说他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周同去世后,每到初一、十五,岳飞都一定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

19、【出处】:先秦·孟轲《孟子·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20、百世之师程门立雪寸草春晖恩同父母恩逾慈经师人师敬老慈幼敬老尊贤门墙桃李良师益友师道尊严贪贤敬老万世师严师益友一字之师尊师重道饮水思源洗耳恭听

21、【成语】:程门立雪

22、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23、【解释】:恩:恩惠;同:如同。待人的好处、恩惠之大如同父母一样。

24、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她很重视对儿女的教育,她给几位皇子选择的老师全部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之人,如李纲、张玄素、魏征、王圭等,而且一再教导儿女一定要尊重老师。

25、程门立雪,洗耳恭听,饮水思源,良师益友,百世之师,师道尊严,恩同父母,寸草春晖,万世师表,敬老慈幼,敬老尊贤,恩逾慈母,春风化雨,诲人不倦,桃李争妍,青出于蓝,后继有人,恩同再造,囊萤映雪,循循善诱,桃李满天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26、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立雪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27、【示例】:中国社会是~的,每家的祖先堂上都供有‘天地君亲师’的香位牌。★郭沫若《洪波曲》第11章

28、【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

29、【拼音】:bǎishìzhīshī

30、【举例造句】:卓为百世之师;杰作雄辞,散落四夷之远。★宋·陆游《贺薛安抚兼制置启》

尊师重道的典故成语短故事

31、岳飞(谥号:武穆王),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南宋抗金名将,其军事才能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

32、【解释】:世世代代的老师,指才德高尚而永远可为人师表的人。

33、民族英雄岳飞:尊敬师长终身思慕

34、【举例造句】:我们要尊师贵道,谦虚谨慎。

35、一次,太子的老师李纲因患脚疾,不能行走。怎么办呢?在封建社会里面,后宫森严,除了皇帝和他的后妃、子女可以坐轿后,其它官员不要说坐轿,就是出入也是诚惶诚恐的。唐太宗知道后竟特许李纲坐轿进宫讲学,并诏令皇太子亲自迎老师。

36、一代明君——唐太宗

37、有一次,李纲因患脚疾,行走不便,当初皇宫内制度森严,官员不要说坐轿,就是出入也是诚惶诚恐的。唐太宗知道后竟特许李纲坐轿进宫讲学,并诏令皇子迎接老师。

38、“程门立雪”这一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北宋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

39、程门立雪、尊师贵道、百世之师。

40、汉明帝刘庄:放下九尊之躯尊师

41、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不止源于他渊博的学问,还因他打破了“学在王官”的局面,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让教育惠及到普通人。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孔子述而不作,后形成了记录他与弟子之间言行的《论语》,成为“五经”之一。

42、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少有的明君,开创了“贞观之治”唐朝盛世。李世民懂得国家要兴望发达,长治久安,搞好子女教育非常重要,认为教诫太子诸王是“当今日之急”。因此,他给几个儿子选择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的人。而且,一再告诫子女一定要尊重老师。

43、关于“尊师重道”的四字成语:

44、由于唐太宗家教很严,他的几个儿子对老师都很尊敬,从不失礼。唐太宗教子尊师也被后人传为佳话。

45、还有一次,唐太宗听到有些人反应皇四子李泰对老师王圭不尊敬,她当着王圭面批评李泰说:“以后你每次见到老师,如同见到我一样,应该尊敬,不得有半点放松。”

46、【解释】: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47、【解释】:道: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识。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

48、汉明帝刘庄,东汉第二位皇帝。明帝在位期间,吏治非常清明,境内安定团结。

49、万世师表,有教无类

50、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51、【成语】:尊师重道

52、【成语】:恩同父母

53、“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将乐县人杨时求学的故事。

54、【解释】:尊敬师长,尊重其所传之道。

55、【成语】:尊师贵道

56、孔子擅长因材施教,子路向他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要立刻去做么?”孔子慢条斯理道:“总要问一下父兄的意见吧?”另一个学生冉有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孔子却鼓励道:“对,应该马上实行。”又有一个学生公西华很不解,问孔子为何面对同一个问题,答案却不一样呢?孔子笑答:“冉有做事缩手缩脚,所以我劝他要果断,而子路做事鲁莽争强,所以我才劝他要三思啊。”

57、后来,唐太宗又叫礼部尚书王圭当他第四个儿子魏王的老师。有一天,他听到有人反映魏王对老师不尊敬。唐太宗十分生气,他当着王圭的面批评儿子说:“以后你每次见到王圭,如同见到我一样,应当尊敬,不得有半点放松。”从此,魏王见到老师王圭,总是好好恭迎,听课也认真了。

58、【举例造句】:程门立雪的故事提醒我们要尊师重教。

59、程门立雪

60、【成语】:百世之师

尊师重道的典故成语短故事

61、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出处:《宋史·道学传二·杨时》:“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62、公元前479年,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圣人孔子溘然长逝。孔子死后,众弟子皆服丧三年,相诀而去,独有子贡结庐墓旁,守墓六年,足见师徒情深,尊师之诚,实属中华尊师孝道楷模第一人。后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因子贡为孔墓所植为楷树,后世便以“楷模”一词来纪念这位圣徒。

63、【出处】:《宋史·道学传二·杨时》:“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64、【出处】:唐·陈子昂《为张著作谢父官表》:“伏惟神皇陛下,恩同父母,矜照恳诚,信其赤心,实有馨竭。”

65、百世之师:世世代代的老师,指才德高尚而永远可为人师表的人。出处:先秦·孟轲《孟子·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阅读更多

>>相关标签内容推荐:   成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

4 条评论网友点评 登录后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最新评论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