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耻下问出自于哪里
1、敏:勤勉;好:喜好。
2、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孔圉得谥为文,以此而已。其由来为:尽管孔文子德行不佳——“孔文子使太叔疾出其妻而妻之。疾通于初妻之娣,文子怒,将攻之。访于仲尼,仲尼不对,命驾而行。疾奔宋,文子使疾弟遗室孔姞,但是仍然被谥为“文”,这不免让子贡感到疑惑。而孔子对错分明,不否定他的难能可贵的优点。告诉子贡他的谥的来由——虽然他聪敏而地位高,却不耻于下问,这是常人所不及的。
3、“凡人性敏者多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孔圉得谥为文,以此而已。”(释义:天性聪敏的人大多不爱学习,地位高的人又多以下问为耻。因此谥法中将”勤学好问“谥为文,这大概就是人们的困难之处吧。孔圉能够谥为文,也就是因为这样而已。)
4、作品名称
5、不耻下问的成语故事出自于《论语·公冶长》
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7、生于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学问渊博,有弟子三千,在当时便被人们尊三年为“圣人”。
8、反义词:好为人师、骄傲自满
9、【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0、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觉得孔圉配不上那么高的评价。有一天,他问老师孔子说:“虽然孔圉的学问才华很出众,但是比他出色的人还有很多,凭什么赐给他文公的称号,而不给别人这样的称号呢?”
11、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2、【示例】阁下既~,弟先须请教宗旨何如?◎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七回
13、现在我们用来形容一个人谦虚、好学,真诚地向别人提问请教,不耻下问。
14、典故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晋·皇甫谧《高士传·挚恂》:“既通古今而性复温敏,不耻下问,故学者宗之。”
15、文学体裁
16、《论语》
1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话是孔子说的。
18、不耻下问是孔子说的,是儒家流派。
19、基本解释
20、春秋时期
21、创作年代
22、出处:《论语·公冶长》:
23、此典出自《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4、作者本名
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是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出自《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6、成语“不耻下问”就是从孔子的这句话来的。现代我们用来形容一个人谦虚、好学,真诚地向别人提问请教。
27、mǐnérhàoxué,bùchǐxiàwèn
28、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9、【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30、孔子听了微笑着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脑筋聪明又灵活,每当学习中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就一定会想方设法弄明白,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不管对方的地位是高还是低,也不论对方的学问是不是比他渊博,都会虚心地向别人请教,并且不因此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能可贵的地方,卫国国君赐给他文公的称号,是很恰当的。”听了孔子的解释,子贡终于服气了。
不耻下问出自于哪里
31、[不耻下问]出处《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3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3、孔文子是卫国的孔圉,他是个贤士,死后被授于谥号“文”,后人称他为孔文子。
34、译文: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35、春秋时,卫国有一位叫孔文的大夫,死后被谥为“文”。子贡就这件事询问孔子说:“孔文子为什么谥为‘文’?”孔子回答说:“他聪明灵活,爱好学问,并且十分谦虚地向地位不如他的人请教,不以为是耻辱,因此用‘文’字作他的谥号。”
36、孔子在回答子贡提问时讲到“不耻下问”的问题。这是孔子治学一贯应用的方法。“敏而好学”,就是勤敏而兴趣浓厚地发愤学习。“不耻下问”,就是不仅听老师、长辈的教导,向老师、长辈求教,而且还求教于一般看来不如自己知识多的一切人,而不以这样做为可耻。
37、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谥号为‘文’呢?”孔子回答:他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38、用法:动宾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虚心求教
39、春秋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他聪明好学,而且为人非常谦虚,从不自以为是。在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大家都尊称他为孔文子。
40、这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出自《论语·述而》。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4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孔子的《论语·公冶长》。
42、释义: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43、【近义词】不矜不伐、谦虚谨慎、功成不居
44、应该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吧。
45、作者出生地
46、山东曲阜
47、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4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出处《论语·公冶长》第五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49、注释:耻:羞耻,奇耻大辱
50、不耻下问的上句是敏而好学,它出自子贡问孔子话时,孔子给子贡的回答。孔子的回答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是…他聪明好学,不以向不如他的人请教而后边到耻辱!所以说“不耻下问”属于儒家学派!今后,我们不论干什么也应该做到“不耻下问”!这样才能把事情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