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徒弟的故事
1、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这四弟子“言志”的一段话。从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孔子及其学生的思想,还可以了解他们的性格,是一段可读性很强的文章。
2、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吗?宗庙祭祀和诸侯会同之事,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的赞礼人,那谁能来做大的赞礼呢?”
3、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4、有一个记者问我,假如你的生命只有七天,你会如何度过?我想,我会选择读书,读哲学书。
5、孔子带着弟子们到楚国去讲学,路上经过一片树林时,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用长竿粘蝉,就像在地上拾麦穗一样非常容易。
6、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
7、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8、啮指痛心
9、孔子回过头来,对他的弟子说:“用心专一就能办好一切事情,这位驼背老人的行为不证明了这一点。”
10、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年纪轻轻死了。之后再没有发现好学的人了。”
11、三个小故事:颜回偷食、欧阳修用字和读哲学书
12、”夫子哂之。
13、这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和认知程度不同的人去争辩
14、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15、相传欧阳修《尽锦堂记》头两句本是“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送稿的使者已走过几百里路了,他还要打发人骑快马去添两个“而”字,改为“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文人用字不苟且,通常如此。
16、曾参侍奉母亲极其孝顺。曾参入山打柴,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背起柴迅速返回家中,跪着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让你知道。”
17、孟母深知做人要诚实,所谓“言必信,行必果”,而且她深深知道身教重于言传。为了不失信于儿子,尽管家中十分困难,孟母还是拿钱到东边邻居家买了一块猪肉,让儿子吃了个痛快。
18、《一年三季》三季人孔子原文:
19、一天晚上孔子看书看得很晚,感到腹中饥饿,就叫来身边最得意的弟子颜回,“子颜,为师腹中饥饿,很想喝碗粥,你去厨房把晚饭剩的那点粥给为师热一热。”
20、”“曾点,你怎么样?”(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曾点)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
21、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在门外扫地,来了一个客人问他:“你是谁啊?”,他很自豪地说:“我是孔先生的弟子!”
22、孔子在周游列国时,一次被围困于陈、蔡两国之间,七天没有食物了。子贡找机会突围,用私房钱买得一点米。颜回就去煮饭。孔子躺着休息,饭快熟的时候,孔子无意间看到颜回抓取锅里的饭吃。
23、孔子走到老人跟前,问道:“老人家,您的手真巧啊!有什么窍门吗?”
24、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
25、从孔子的故事中,我们知道了要学会看到事情背后的真相,不能随意错怪他人
26、过了一会儿,饭熟了,颜回拜见孔子并且端上饭食,孔子说:"刚刚梦见我的先人,我自己先吃了饭,然后才端给他们吃。"
27、”“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28、弟子欣然应诺。
29、冬天外出驾车时其父发现了这件事,决定休了李氏。但闵子骞尽力劝说,双膝跪地以情动父:“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留下高堂母,全家得团圆。”继母深受感动,遂对三个儿子一般看待。
30、有一天我看到她在楼道里看书,就很好奇地问:“你眼睛都这样了,还读书?”她笑了笑说:“读书会让我放松,忘记一些痛苦。”此后没几天,她就去世了。
孔子和徒弟的故事
31、孔子近前一看全都明白了,微笑着拍拍颜回的肩说:“好孩子,为师错怪你了,看来这眼睛看到的都未必是真的,何况是听来的呢。”
32、孔子说:“你没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色的吗?他是蚂蚱,蚂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从来没见过冬天。你讲三季他会满意,你讲四季吵到晚上都讲不通。你吃亏,磕三个头,无所谓。”
33、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34、问之:汝何人?
35、“冉求,你怎么样?”(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36、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37、(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38、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翻译: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39、”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晳最后走。
40、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于是,孔子反复的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
41、”“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42、”三子者出,曾皙后。
43、”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44、颜回去到厨房把粥热好,端着粥刚走出厨房,狂风四起,碗里落满了沙土。颜回犯起难,给师傅端过去是对师傅的大不敬,倒掉又太可惜,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找来一点粮食非常不易,干脆自己把它喝了再给师傅做一碗。
45、有这样一个传说,孔夫子经常在杏树下给学生们讲课,后人因此在孔庙里建起杏坛,今天,杏坛已经成为教育的代名词。回答完毕。
46、(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
47、这个学生快吓昏了,可是他不敢马上问。客人马上说:“磕头磕头!”,学生没办法,只好乖乖磕了三个头。客人走了以后,学生迫不及待地问孔子:“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您怎么说三季呢?”
48、“哎,你搞错了,四季!”,“三季!”
49、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50、”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51、最后两个人争执不下,就决定打赌: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学生磕三个头。如果是三季,学生向客人磕三个头。
52、这时孔老夫子饿得受不了,就起身出来想看个究竟,正好看到颜回在喝粥,孔老夫子非常生气。孔老夫子耐着兴致问颜回:“子颜,这是怎么回事,师傅的粥你也敢喝?”颜回委屈的说:“师傅,刚才狂风把沙土刮进碗里,给师傅是对老师不敬,颜回爱惜粮食故而食之。”
53、客人曰:既为先生门下,且有一问。
54、“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5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56、”“公西赤,你怎么样?”(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
57、她的离开给了我很大的触动,那时我也不过二十多岁,感觉人生才刚刚开始,而她就这样骤然离去了。在别人眼中,她实在太不幸了,可是在她自己心中呢,我不敢确定。我觉得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别人的评价,而在于自己的接纳。
58、孔子在学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的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
59、一日,孔子门下一弟子正于庭前洒扫,忽遇一客,
60、春秋末期,孔子的弟子闵子骞十岁丧母,其父再娶,但继母李氏对他虐待,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做的棉衣里装的是棉花,给闵子骞做的棉衣里装的是芦花。
孔子和徒弟的故事
61、孟子杀猪
62、颜回深知何意,解释说:"刚才,梁上掉灰,落入饭中,弟子不忍先生食不洁之米,所以就抓出来吃了。"
63、我之所以想读哲学书,是因为哲学会给我力量,让我对很多东西能有不同的理解。在生命结束之前,我想更多地理解这个世界,坦然地接纳自己的离开。至于死后,我的葬礼如何,埋在哪里,别人如何评说,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觉得我活得值即可。
64、孔子感叹说:"我自己亲眼所见都有假,何况是道听途说啊!"
65、”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66、”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67、颜回好学
68、孔子学琴
69、老人放下长竿,回答说:“是啊,在训练方法上,我有自己的决窍。我用了五六个月的时间,天天练习用长竿托举重物。当在长竿上累叠两枚弹丸而掉不下来时,捕蝉就很少有失误了;累叠三枚弹丸而不下来的时候,捕蝉就好像在地上拾东西一样了。在捕蝉时,我平心静气,犹如木桩;举臂执竿,犹如枯枝;天地虽大,万物虽多,我心目中只有蝉翼。我志趣专一,心无二念,不因外界纷杂的事物而干扰我对蝉翼的注意。这样,有什么样的蝉捕捉不到呢?”
70、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71、客人就说,“那太好了,我能不能请教你一个问题?”,学生很高兴的说:“可以啊!”。
72、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很早就去世了。孔子哭得哀痛之至,说:“自从我有了颜回这个学生,学生们就更加亲近我。”鲁国国君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
73、当孟家还在庙户营村集市旁居住时,孟子看到邻居杀猪,不解地问母亲:“邻家杀猪干什么?”孟母当时正忙,便随口应到:“煮肉给你吃!”孟子十分高兴,等待食肉。
74、弟子应:吾先生门下弟子。
75、于是准备带客人去见老师孔子。正巧孔子从屋里走出来,学生上前问道:“老师,一年有几季啊?”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说:“一年有三季。”
76、鞭打芦花
77、曾晳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晳)说:“你为什么笑仲由呢?”(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理让,可他的话却一点不谦让,所以笑他。
78、客人问:“一年到底有几季啊?”,学生回答道:“春夏秋冬四季。”,客人摇摇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79、之所以有这个答案,是因为我的一位患者。2003年非典期间,我在医院认识了她,那时她刚刚考上大学,却因为1型糖尿病眼睛出现了问题。那段时间她病情较为严重,住在医院里靠药物和仪器来维持生命。
80、客人问:一岁几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