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非句子网:专注分享好词好句
位置: 欧非句子网 / 句子精选 / 文章内容

论语为学篇全文【111句文案】

2024-06-09 投稿作者:简单的幸福 点击:61

论语为学篇全文

1、【注释】(1)怀:思念。

2、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是当晚死去,也没有什么遗憾。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5、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6、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7、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8、事实上并非如此。

9、(3)免:避免、躲避。

10、【译文】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11、孔子说:“古代学者学习是为了充实提高自己,现在的学者学习是为了装饰给别人看。”

12、论语中立德的句子

13、这句话说的是信用是人和人之间产生关系的连接器,就像链接车和马的,軏的意思是链接车和马的东西,如果一个人没有信用那么他在社会上就没有和别人链接的东西,也是寸步难行,信用是我们生存的底线。

14、【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15、【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16、”【评析】在这章中,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淫逸。

17、《论语里仁篇》中。

18、【评析】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观。

19、《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第一,为政第二,八佾第三等等并没有先后顺序,而且《学而》篇也并非只是说如何学习。学而第一。此为书之首篇,故所记多务本之意,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凡十六章。————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

20、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21、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22、”【译文】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23、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24、【评析】本章再次提到君子与小人这两个不同类型的人格形态,认为君子有高尚的道德,他们胸怀远大,视野开阔,考虑的是国家和社会的事情,而小人则只知道思恋乡土、小恩小惠,考虑的只有个人和家庭的生计。

25、孔子的这段话,阐明了人类领悟宇宙真理的重要性。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其它动物,在于人类能认识世界,能掌握自然规律,并能利用掌握的规律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服务。纵然朝闻夕死,亦会觉得心满意足,不虚此生。孔子的话是鼓励,也是安慰。大哉孔子!

26、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27、【译文】

28、【评析】本章所讲“道”的含义与前章大致相同。

29、孔子所说的道究竟指什么,这在学术界是有争论的。

30、【原文】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论语为学篇全文

3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2、《论语》立德的内容:

33、这种观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

34、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35、”【注释】(1)约:穷困、困窘。

3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37、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卫灵公)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季氏)

38、(5)格:有两种解释:一为“至”;二为“正”。

39、孔子知道之易也,易易云者三日。子曰:此道之美也,莫之御也……

40、翻译: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信用,不知道还能够去干什么?就像大车和小车没有和马牛的连接器,这样的话怎么启动呢。

41、这种思想是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气节。

42、子曰:“君子不器。”

43、这一章值得研究者们仔细推敲。

44、前者较为妥贴。

45、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这一段内容,似乎孔子主张人们只要仁、义,不要利、欲。

46、《论语·学而篇》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中第一章第13句话是“朝闻道,夕死可矣”。意思是“一天只要能听到道理,就算晚上死去也是可以的。”这句话强调了对学习的重视,认为一旦学到了真正有用的东西,即使死去也是无憾的。

47、出自《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48、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49、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

50、《论语》德行篇

51、我们的认识是,孔子这里所讲的“道”,系指社会、政治的最高原则和做人的最高准则,这主要是从伦理学意义上说的【原文】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1),不可以长处乐。

52、(2)齐:整齐、约束。

53、这是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区别点之一。

54、【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55、【评析】在本章中,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

56、其原文如下:

57、【原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58、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59、【原文】子曰:“君子怀(1)德,小人怀土(2);君子怀刑(3),小人怀惠。”

60、孔子说:“君子用心求道而不费心思去求衣食.即使你亲自去耕田种地,难保不饿肚子;努力学道,却可以得到俸禄.所以,君子只担忧学不到道,不担忧贫穷.”

论语为学篇全文

6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2、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63、只有仁者安于仁,智者也会行仁。

64、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65、【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6、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67、仁者安仁(2),知者利仁。

68、【翻译】

69、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

70、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雍也)

71、【译文】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7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也。

7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4、(2)安仁、利仁:安仁是安于仁道;利仁,认为仁有利自己才去行仁。

75、【原文】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76、但也应指出: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忽视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77、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78、【译文】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

79、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8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81、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82、(2)土:乡土。

83、孔子这里讲的是古今学者学习的目的。古之学者勤学苦修是真诚地为了提高自己,寻求个人道德境界的超越。而后来的学者只是为了装点门面给人看,将学问作为邀名买利的工具。

84、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85、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

86、”【评析】这一段话常常被人们所引用。

87、【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88、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89、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90、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为学篇全文

91、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92、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93、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

94、(3)刑:法制惩罚。

95、【解读】

96、【原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97、【译文】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

98、全文:子日:人而无言,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99、这里,孔子认为,一个人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等生活琐事,他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因此,根本就不必与这样的人去讨论什么道的问题。

100、(4)耻:羞耻之心。

101、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102、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制的特点。

103、出自《论语宪问篇》是孔子说的

104、”【译文】孔子说:“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105、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06、【注释】(1)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

107、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108、【原文】子曰:“道(1)之以政,齐(2)之以刑,民免(3)而无耻(4),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5)。”

109、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110、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111、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阅读更多

>>相关标签内容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

4 条评论网友点评 登录后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最新评论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