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名言意思
1、不劲直,不能矫奸。(不刚劲耿直,就不能矫正奸邪之风)
2、译文:君主不应该表露自己的喜好。
3、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避匹夫。——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韩非子·有度》
4、倒言反事以尝所疑。(故意正话反说或正事反做,来试探臣下)
5、君人者释其刑徳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
6、世界著名法家是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
7、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
8、释句:出自《韩非子·饰邪》,大意是:明白地确立法制,抛开私人恩怨,这样才能做到有令必能贯彻执行,有禁没人敢于违反。
9、法家的思想主张内容有五点:1.反对礼制;2.法律的作用;3.好利恶害的人性论;4.不法古不循今的历史观;5.法术势结合的治国方略。
10、小利,大利之残也;小忠,大忠之贼也。秦吕不韦《吕氏春秋·权勋》
11、【韩非子名言】治民无常(没有永恒不变的常规),唯法为治。
12、恩怨不入公门。(不因私人之间仇隙而影响公务)
13、君无见其所欲。——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韩非子·主道》
14、故势不便,非因此逞能也。(因此,当形势不便时,是不就应逞强的)
15、一手独拍,虽疾无声。(一只手击掌,即使再用力也不会有声音)
16、【韩非子名言】民之性,恶劳而乐佚(安息)。
17、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
18、以智说愚必不听。
19、去甚去泰,身乃无害。(行为不过度,才不会危及己身)
20、译文:施加刑罚不回护大臣,施以奖励不忽略平民。
21、因可势,求易道。(根据可以成功的形势,来寻求易于成功的方法)
22、法与时转(法律随时代而变化)则治,治与世宜(治国的措施适应社会现实)则有功”【解释】儒家、道家都主张回到旧时,不变法统,惟有法家眼睛向前看,主张变法。
23、明法制,去私恩。夫令必行,禁必止。
24、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代表人物,被誉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一。
25、明确法令制度,使人们知道何为守法,何为违法,违什么样的法给予什么处理,立什么样的功就给什么奖赏;在执法过程中又能公正无私,“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不以个人的恩怨好恶干扰法律的贯彻执行,这样,自然能作到令行禁止。
26、严复,近代极具影响力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物。严复的名言或诗篇如下:
27、韩非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并且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他的学说一直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运用的基础。其文学功底之深厚,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名言、名著。
28、法家代表人物有:管仲、李悝、商鞅、申不害、韩非、李斯等。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治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为诸子百家中的一家,以富国强兵为己任。
29、君子去泰去甚。(君子行为处事要适可而止,不应过度)
30、去甚去泰,身乃无害。——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韩非子·扬权》
法家名言意思
31、所以,中国历史上有王安石、张居正、谭嗣同。
32、只是中国二千年才出这么几个改革家,难怪国家江河日下,积重难返了。
33、译文:行为不过度,才不会危及己身。
34、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35、算是一诺千金吧。商鞅又名卫鞅,魏国人。是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家,是当时著名的法家中的法治派。当时商鞅入秦不久,在变法后,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所以才会想出立木为信的策略。此举不仅取得了民众对变法的信任,而且为以后变法的深入奠定了基础。
36、君无见其所欲。(君主不应该表露自己的喜好)
37、【韩非子名言】人之治民,先治者强,先战者胜”(圣人治国,未等用刑,人民就服法,这样国力就强大;未等开战,就稳操胜券,这样必胜无疑)【解释】圣人就是善于恐吓人民的统治者
38、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而赏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法家政治行不通)”【解释】法家不让人民安息,秦始皇调用全国四分之三的壮年劳动力做苦力,这样,法家政治虽然行得通了,但人民却要让统治者淤塞而死了。
39、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韩非子·主道》
40、译文:看见就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41、译文:小利是大利的祸害,小忠是大忠的祸害。
42、能法之士劲直,听用,则烛重人之奸行。
43、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君主维修丧失转而要仰仗臣下了)
44、兰亭定武真本不可见矣,学者宁取诸、薛、冯承素及双钩填廊之佳者学之,必不可学赵,临学之将成终身之病,不可不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