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弟子歇后语
1、孔夫子面前讲《孝经》——假斯文孔夫子念书——咬文嚼字孔夫子游列国——尽是理(礼)孔夫子的徒弟――闲人孔夫子说话——出口成章孔夫子吃粥——心里
2、孔夫子念文章——句斟字嚼
3、孔子推磨——难为圣人。
4、孔夫子的嘴巴——七步之才
5、孔子面前讲《孝经》——假斯文;冒充斯文。
6、孔夫子游列国--尽是理(礼)
7、孔夫子的弟子一一贤(闲)人。这句歇后语是谐音歇后语。字面的意思是孔夫子的弟子们都是圣贤之人。贤和闲谐音。谜底取闲人。意指无事之人。现实中应用此歇后语主要是形容工作不紧张、不忙碌的人。也指某些无事可做,整天游手好闲的懒散之人。称他们为闲人。
8、孔夫子讲学——之乎者也。
9、孔子念书——咬文嚼字(比喻过分地斟酌词句。)
10、孔夫子的嘴巴--出口成章
11、孔夫子教《三字经》--大材小用
12、孔夫子出门--三思而行
13、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14、孔夫子的徒弟一一(贤)闲人。孔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一代圣贤,培养出了许多贤能之人。所以也就有了这个歇后语孔夫子的徒弟一一(贤)闲人。
15、孔夫子唱戏——七步之才
16、有关孔子的歇后语:
17、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18、孔夫子挂腰刀——不文不武。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19、孔夫子背书箱--里面大有文章。
20、孔夫子门前讲论语——自不量力。
21、孔夫子的手帕——包输(书)
22、孔夫子打哈欠——满口书生气。
23、孔子讲学——之乎者也。【同类歇后语】1、孔子门前卖《论语》——自不量力;不自量。
24、孔夫子讲学——之乎者也
25、孔夫子的弟子歇后语是“闻过则喜”,其中“过”字是多音字,既有“犯错”的意思,也有“经过”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你听到别人犯错时,应该感到高兴,因为这样你就可以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了。这句话反映了孔子及其弟子所倡导的一种学习和教育方式,即不仅要关注成功和优点,还要从失败和缺点中吸取教训,并在实践中加以改进。
26、孔夫人子念三字经歇后语:见惯不怪下一句:强弱悬殊,难定分界
27、孔夫子背书箱——里面大有文章。
28、孔子游列国——尽是礼。
29、孔夫子教三字经——藏匿人才
30、孔夫子教三字经——大材小用。
孔夫子弟子歇后语
31、孔夫子拿扫帚——斯文扫地
32、孔夫子出门——三思而行。
33、孔子教《三字经》——埋没人才。
34、孔子拜师——不耻下问。
35、孔子挂腰刀——不文不武。扩展资料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36、孔夫子门前讲《论语》--自不量力
37、孔夫子讲学--之乎者也
38、孔夫子念文章--咬文嚼字
39、孔夫子的弟子—闲(贤)人
40、孔夫子的弟子--贤(闲)人相传孔夫子共有学生三千人,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七十二人,称为贤人。“贤”与“闲”谐音。指没有事情做的人,或与正事无关的人。有时含有多余的意思。
41、孔子出门——三思而行。
42、孔夫子的嘴巴——出口成章。
43、孔子为春秋时期鲁国陬邑的政治家和教育家、思想家,是国家和民族的大才。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教学三字经,是教小孩子启蒙识字做人,是普通人都能完成的,不必要用孔子这样的大才。所以,就是大材小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