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观点及处事态度
1、道家与墨家的区别:
2、道家主张无为逍遥。他们不求功名,也就不考虑治国——这是做人理念
3、道家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老子无为而治,庄子游世逍遥,他们都崇尚自然,不慕名利,而且,老子和庄子都属于没落的传统贵族;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即反对战争,突破阶级限制,兼爱世人。墨子出身平民阶级,所以他的主张是维护平民阶级利益的。
4、“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自然循环的规律。
5、道家也称德家。道家是古代最有影响的哲学学派。道家与道教不同的是:道教是一种宗教信仰,而道家是一种哲学思想。
6、“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道德经》
7、道、墨两家都主张和平,反对战争,墨子尤其反对“不义之战”。
8、“尚贤”其实是墨家“尚同”思想的实现途径。按照墨子的意思,“尚同”大体上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思想的统一,二是政治的集中,专制色彩很浓。
9、而墨家则恰恰主张“尚贤”。崇尚贤能之人,认为国家应该交由贤能之人治理,而非世代相传,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阶级,他们的力量极其微薄,所以不得不把希望寄托在圣贤之人身上。
10、儒家“仁政”,更多地强调自身的修为,儒家“仁政”主要是外在规范礼仪、克己、复礼为仁、为人处世、推己及人的政治民本哲学,注重政治与人事,儒家强调以德治民,是从统治阶级的立场出发。
11、这是两家在治国理念上较为明显的一点差异。
12、墨家也主张“非攻”,攻伐对于战争双方来说,都是一件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
13、一.治国理念的不同
14、与道家鄙弃物欲不同,墨家讲求实惠的功利主义,义利并重。同时也是积极入世的。墨家极具群体意识,他们不仅是一个思想流派,还有着很严密的组织纪律,也称“墨者”。为了实现理想,他们舍身行道,试图在人间创造一个“兼爱”互利的理想国。
15、道家认为老天爷什么事也不干,世间万物却生机勃勃,无所不能,所以人类应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它主要分为老庄和黄老两派,老庄派主张尊重万物自然天性,对万物任其自然;黄老派主张以道生法依法治国
16、“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道德经》
17、道家认为,大国不应侵略小国,而应和平互利。在他们眼里,行军打仗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成本很高,牺牲很大,回报却不见得大。另外,战争过后,生灵涂炭,经济凋敝,举国需要休养生息,是一件很没有必要的事,
18、墨家是从儒家分化出来,在崇尚圣贤、和平和大同方面没有实质区别,但在其他方面,墨家主张兼爱(类似于博爱)、互利、节约,与儒家不同。
19、墨家主张虽然不攻打,但别人打来要反抗。——这是治国理念
20、道家讲的是清净无为,修仙修真。
21、道家是春秋时期老子发扬的一种精神,总结了道家的思想精华,形成的这种理论,道家在治国理念上崇尚无为而治,最好的原则就是不争,不抗,处世态度淡然,看重人的本真和自由。
22、道家的创始人为老子,代表人物主要有老子、庄子等。比较有影响的代表作有《道德经》、《太上感应篇》、《庄子》、《列子》等。创立到现在大约有2600多年历史。
23、墨家以贵义著称,提出义政思想来治平天下。墨家义政思想以天志为哲学基础,以自上而下的行政机构为施政主体,以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等为施政方法,以兴天下之利为归宿。墨家义政思想在理论基础、基本立场、施政方法、理论归宿方面都与儒家仁政思想有明显的差异。墨家义政思想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民约论或专制理论,而是平民立场上的道义政治,对于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4、而墨家是墨子在战国时期倡导的思想,提倡人与人相爱,反对战争,提倡节约,墨家反对现实,在现实中挣扎,是以非亲之爱,人皆有之。
25、三.相同:向往和平,反对战争
26、二.处事(处世)态度的不同
27、道家淡然,尤其是庄子,他对人的本真和自由是非常看重的。庄子认为,所有外在的制度和规范,以及人内心的物欲,都是与人的自然本性相对立的。现实人生处处为物所役,时时为物所累。因而他主张摆脱生死、祸福、名利、是非,以超然物外的态度处于世俗中。
28、其意义:
29、在治国理念上,道家崇尚“无为而治”,最好的治国原则,就是不争,无为的具体实施,就在于不争。最好的统治者,应该是无为的,应该是顺应自然,不将其主观意识强加到社会政治生活中。
30、“尚贤”看似不错,但它的标准是很难判定的,大抵上只有两个办法:举荐和选拔,但这就会使人们又处于一种斗争的状态,这就和道家本身“柔弱不争”、“无为”的理念背道而驰了。
墨家观点及处事态度
31、老子道家的创始人,墨家创始人是墨子,墨家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道家则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32、道家和墨家是先秦时期形成的两个不同的学术派别,道家讲究无为而治,墨家讲究兼爱,非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