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肩接踵一词中摩的字义是什么
1、二、辨析
2、它们两个是近义词,都是形容人多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3、形容人多拥挤,出自《战国策·齐策一》。《宋史·李显忠传》:“入城,宣布德意,不戮一人,中原归附者踵接。”
4、一个是人们的次第而来,一个是很多人挤在一个地方。
5、你说的是带旗字或摩字的成语吧。
6、摩肩接踵: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
7、摩拳擦掌
8、解释:呐喊:奋力激呼。指古代作战时;摇动旗子;大声喊杀助威。
9、一、释义
10、三、典型例句
11、旗开得胜:意思是刚一打开旗帜进入战斗,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刚一开始,就取得好成绩。出自元·无名氏《射柳捶丸》。
12、感情色彩
13、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14、故事由来
15、带旗的成语应该是摇旗呐喊,带摩的成语应该是
16、摩肩接踵
17、拼音:yáoqínàhǎn
18、摩肩接踵:摩:摩擦。踵:脚后跟。接:碰。意思是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多时。
19、语法:摇旗呐喊联合式;作谓语、状语;比喻给别人助长声势。
20、意思是肩碰着肩,脚碰着脚。
21、接踵摩肩,又作“摩肩接踵”:接,碰着。指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出处是:《战国策·齐策》和《宋史·李显忠传》
22、接踵而来强调的是连续不断的,而络绎不绝强调的是车船人马往来不断。摩肩接踵与“熙来攘往”有别:摩肩接踵偏重“拥挤”;只用于人;不用于物。
23、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24、春秋时期,齐国相国晏婴奉命出使楚国,楚王存心侮辱他,不给他走正门,说齐国没人就派这个矮人来。晏婴说齐国街上的人摩肩接踵,挥汗成雨。齐国的出使规矩就是无能的使臣只能去见无能的国君。楚王自取其辱,只好隆重接待。
25、大张旗鼓:形容进攻的声势和规模很大;也形容群众活动声势和规模很大。最早出自于《金云翘传》。
26、意思解释:形容人多而拥挤。如:一到假日,逛街的人接踵摩肩,十分拥挤。
27、摩肩擦踵:意思是形容来往行人众多,很拥挤。
28、拼音:móquáncāzhǎng
29、区别如下:
30、这个词出自:《战国策·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摩肩接踵一词中摩的字义是什么
31、“摩肩接踵”的意思是: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
32、接踵而至:是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人接连而来或事情持续发生。
33、mójiānjiēzhǒng
34、摩肩接踵成语故事
35、《战国策·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宋史·李显忠传》:“入城,宣布德意,不戮一人,中原归附者踵接。”
36、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37、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主要是说街上人的密度太大,人非常多,来了一波人接着又来一波人,街上的人多得触肩擦背的接踵而至。
38、摩肩接踵:意思是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出自《战国策·齐策一》。
39、秦始皇兵马俑展览开始后,参观的人便接踵而至。
40、摇旗呐喊
41、脚跟挨着脚跟,肩膀挨着肩膀,形容人多。例如:五一劳动节那天,八达岭脚下的停车场上车位爆满,长城上的人多得摩肩接踵,拥挤不动。
42、元宵节赏灯的人潮摩肩接踵,非常拥挤,正是扒手施展特技的好时机,大家都应该小心。
43、接踵而至与摩肩接蹱的区别是:接踵而至是指人一个接一个的来到你的面前,或者一个接着一个到了你的单位等等。摩肩接踵的意思是人山人海的,肩挨着肩,脚尖接着脚跟,说明人的密度很大。
44、意思是:在临淄的道路上,车轮撞击着车轮,人与人的肩膀互相摩擦。
45、摩肩接踵,汉语成语,拼音是mójiānjiēzhǒng,意思是肩与肩相磨,脚与脚相接。形容人多拥挤不堪。[2]出自《战国策·齐策一》。《宋史·李显忠传》:“入城,宣布德意,不戮一人,中原归附者踵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