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非句子网:专注分享好词好句
位置: 欧非句子网 / 句子精选 / 文章内容

老子属于语录体散文吗优选95句

2024-06-09 投稿作者:你顾及谁 点击:60

老子属于语录体散文吗

1、说到老子,不得不提到《道德经》,道德经的语言非常讲究艺术性,运用了多种修辞方式,使词句准确、鲜明、生动,富有说理性和感染力。

2、联珠又叫顶真,是把前一句后边的词语作为后一句开头的词语,把语言连续说下去的一种修辞手法

3、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

4、春秋战国之交:

5、■孔子35岁时,因鲁国内乱而奔齐。

6、第二阶段是《孟子》和《庄子》(产生于战国中叶)。《孟子》基本上还是语录体,但已有明显的发展,形成了对话式的论辩文。围绕一个主题而设立,以论说为主体,初步具备驳论性质。《庄子》则突破语录体的形式而发展为专题议论文。

7、历史散文的概念是对诸子百家的哲理散文而言的。

8、我国古代的叙事散文在历史著作占有极高的地位,其渊源则在先秦。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成熟的历史散文--《左传》、《国语》、《战国策》、《晏子春秋》等,对后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9、老子的写作风格不是赋。他主要以散文写作。

10、-比喻:

11、从司马迁起,史家之有论赞,也是受了《左传》的启示。

12、道德经文学体裁为散文。

13、孔子见老子是指历史上春秋末期孔子见老子之事。其记载的壁画屡屡发现于包括山东、江苏、河南、陕西和四川在的黄河中下游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其为证实发生于春秋末期的孔子问礼于老子这一中国文化史上重要事件的确实存在。

14、《志林》诸论及其他策论、上书等,都在学习《战国策》中吸取了有益的经验。

15、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竞作,九流并起。”各种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社会政治主张。

16、司马迁的《史记》,不仅大量地采用了《左传》、《战国策》的史料,而且汲取了它们的写作技巧和语言风格。例如《赵世家》极似《左传》、平原君、魏公子等列传又极似《战国策》。

17、柳宗元在所谓"圣人之道"上曾经非难过《国语》,但在文章上却承认其"深闳杰异",并主张"参之《国语》以博其趣"(《柳河东集·答书中立论师道书》),可用《左传》、《国语》之辞(《柳河东集·报袁君陈秀才书》)。

18、-排比:

19、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20、如第六章描写“道”孕育万物,生生不息的情状云:“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以形象的比喻表现玄妙的哲理,文气跌宕流畅,句式连环相对,句句用韵,犹如一组辞意洗炼的哲理诗。

21、老而喜《易》,曾达到“韦编三绝”的程度。

22、二、妙用比喻妙用对句。

23、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24、老子公元前约571年—471年,约100岁。

25、孟子公元前372年—289年,84岁。

26、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7、■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

28、-设问与反问:

29、最先面世的是老子《道德经》。也叫作《老子》,其最主要的内容是对“道”及其规律的论述。老子以天之道来推论人之道,主张社会的规则应效仿自然规律。我最喜欢老子说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用“上善若水”来说明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老子还以大自然中的水为例子,说明“以柔克刚”的道理,从而引申到“以退为进”“甘居下流”“不为民先”的处世观与政治观。

30、哲理散文以析理论辩为主,不专记人记事;历史散文则以记述历史事件的演化过程为主,最早的历史散文是《尚书》。

老子属于语录体散文吗

31、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他先后删《诗》、《书》,订《礼》、《乐》,修《春秋》,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全面整理。

32、孔子活了73岁,孟子活了83岁,老子活了101岁。

33、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寡人之于国也》编入高中语文教科书中。

34、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

35、它是道家的主要精典著作,也是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直接材料。其《五千文》被日、前苏联、德、英等国视为古代哲学中的奇葩而译出版。美周《纽约时报》列其为世界十大古代作家之首。

36、老子的写作风格可归纳为:

37、先秦诸子散文的主要特征

38、诸子散文指的是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

39、岁时,突然得知子仲由在卫死于国难,哀痛不已。次年(前479年)夏历二月,孔子寝疾7日,赍志而殁。

40、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华夏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

41、《左传》的作者常常通过"君子"或他人之口来表示自己的观点、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这种手法也为后来史家所秉承。

42、三、老子文章都很容易理解,并不是“难识微妙”,但要从他的语言运用上找出它的妙处。

43、一。精警凝练,言简意深,富于哲理。二。比喻新颖,善于描绘形容,富于形象性。三。句多排偶、文多用韵,用韵散结合的形式说理,酷似散文诗。

44、以《论语》、《墨子》、《老子》为代表。

45、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

46、老子的写作风格是散文。

47、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孔子逝世,享年73岁。

48、《道德经》一书是一个唯物主义体系,并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它宣扬自然无为的天道观和无神论。

49、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73孟子(前372年-前289年),84老子,李耳(约前571~前471),100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84

50、如:“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心妨”

51、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晚年在故里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死于扶风。

52、战国中期:

53、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

54、■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55、■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系宋国贵族。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定避鲁国陬邑。父叔梁纥为鲁国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

56、历史散文”历史作用:

57、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58、孔子师老子,师徒俩互相赞誉,留下了千古佳话。孔子见老子之前,对老子已很崇拜,他说:“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既见老子之后,认为老子的知识和见解,高深莫测,不及企及,犹如“乘风云而上天”的“龙”。“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大为惊叹。老子则比喻孔子为凤凰。《御览》卷915引《庄子》云:“老子见孔子,从弟子五人。问曰,前为谁?对曰,子路,勇且有力,其次子贡为智,曾子为孝,颜渊为仁,子张为武。老子叹曰:吾闻南方有鸟,名凤凰,……凤凰之文,戴圣婴仁,左智右贤”。老子以凤鸟比喻孔子,不独有偶,楚狂接舆陆通,过孔子而歌曰:“凤兮凤兮!”L亦喻孔子为凤。孔子喻老子为“龙”,老子喻孔子为“凤”,而一龙一凤,龙凤呈祥,历来是中华古老文明的标志和吉祥如意的象征。孔子到周天子所在地洛阳见老子问礼(老子,亦称老聃,与孔子同时代人,其生卒年代和身世,今已无法确考。)老子告诉孔子说“我听说‘富贵者赠送人以财物,仁人者赠送人以格言’。我不能富贵,但窃冒了‘仁人’的称号,所以我只有赠送你以嘉言。就是‘一个聪明深察的人而所以走近于死亡者,就是因为他喜好议论别人的是非;―个博辨广大的人,而所以危害其本身者,就是因为他喜好揭发别人的罪过。为人子者不要只知有己,为人臣者不要只知有己。”老子与孔子行至黄河之滨,见河水滔滔,浊浪翻滚,其势如万马奔腾,其声如虎吼雷鸣。孔子伫立岸边,不觉感叹人生苦短,尚未建功立业。老子以道法自然来释答。最后,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子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孔丘曰:“水有何德?”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孔子闻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老子点头说:“汝可教也!汝可切记: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说完,告别老子,与南宫敬叔上车,依依不舍地向鲁国驶去。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D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一生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另有说《春秋》为无名氏所作,孔子修订)。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陈国苦县厉乡曲仁里老子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

59、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

60、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鲁国季康子听了孔子弟子冉有的劝说,才派人把他从卫国迎接回来。

老子属于语录体散文吗

61、《春秋》的褒贬是非以及《左传》直书无隐的精神,一直为司马迁以来的良史所继承,成为过去史学家撰著的原则。

62、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63、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64、一、文简意赅,文短味长,善于三字四字构成对句绘声绘色地描写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括图景。

65、他们的叙事文和传记文无论在语言上,表现方法上,很大程度上受了先秦历史散文的影响。例如,韩愈虽说"左氏浮夸",而其《董公行状》的辞令却与《左传》风格极为近似。

66、诸子散文指的是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竞作,九流并起。”

67、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汉族。英文:Confucius,KungTze。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上本是宋国(今河南商丘一带)贵族,他的六世祖孔父嘉在宋国内乱中被杀死,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追杀,从宋国(今河南商丘夏邑县)逃到了鲁国。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孔子逝世,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四书》中。  孔子是五行造身,两仪成性。其馀圣人得金气多者则刚明果断,得木气多者则朴素质直,得火气多者则发扬奋迅,得水气多者则明彻圆融,得土气多者则镇静浑厚,得阳气多者则光明轩豁,得阴气多者则沉默精细。气质既有所限,虽造其极,终是一偏底圣人。此七子者,共事多不相合,共言多不相入,所同者大根本大节目耳。  孔颜穷居,不害其为仁覆天下,何则?仁覆天下之具在我,而仁覆天下之心未尝一日忘也……  相传孔子号儒童菩萨。或曰:“吾夫子万代斯文之祖,而童之。童之者,幼之也。幼之者,小之也。彼且幼小吾师,何怪乎儒之辟佛也!又僧号比丘。丘,夫子讳也。比者,并也。僧,佛弟子,而与夫子并。彼且弟子吾师,何怪乎儒之辟佛也!”是不然。童者,纯一无伪之称也。文殊为七佛师,而曰文殊师利童子;善财一生得无上菩提,而曰善财童子;乃至四十二位贤圣,有“童真住”,皆叹德之极,非幼小之谓也。故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若夫比丘者,梵语也。梵语比丘,此云乞士,亦云破恶,亦云怖魔。比非比并之谓,丘非丘陵之谓,盖仅取音不取字也。例如梵语南无,此云归命,南不取南北之南,无不取有无之无也。噫!使夫子而生竺国,必演扬佛法以度众生;使释迦而现鲁邦,必阐明儒道以教万世。盖易地则皆然。大圣人所作为,凡情固不识也。为儒者不可毁佛,为佛者独可毁儒乎哉?  孔子年轻时做过鲁国高官,治国极好,贪官纷纷逃往它国,它国领袖也变得很敬畏鲁国。  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就出自此处。孔子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有说法为《春秋》为无名氏所作,孔子修订)。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姜广辉认为,“面对春秋时期诸侯争战不休、人民困苦不堪的现实,孔子不是像宗教家那样创造出一个外在的超越的全知全能的救世主――通过天启和神谕来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而是回首历史,到上古“圣王”那里去寻找智慧。孔子自谓“述而不作”,实际是以“述”为“作”,通过对历史传统作当代诠释,来实现价值的叠加和转换。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  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春秋时期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史记》载为楚国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人,汉族人,与孔子同时期而年稍长于孔子。有人说又称老聃。在传说中,老子一生下来时,就具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后来称为老子。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史载孔子曾学于老子。在道教中,老子是一个很主要的神仙,被称为太上老君,尊为道祖。从《列仙传》开始,把老子列为神仙,还说老子重视房中术。东汉时期,成都人王阜撰《老子圣母碑》,把老子和道合而为一,视老子为化生天地的神灵。成为了道教创世说的雏形。而在汉桓帝时,汉桓帝更是亲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为仙道之祖。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68、为了接近齐景公,做了齐国贵族高昭子的家臣。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君要象君,臣要象臣,父要象父,子要象子。”景公极为赞赏,欲起用孔子,因齐相晏婴从中阻挠,于是作罢。欲起用不久返鲁,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今汶上西地方官)。

69、■69岁时,独子孔鲤去世。71岁时,得意门生颜回病卒。孔子悲痛至极,哀叹道:“天丧予!天丧予!”这一年,有人在鲁国西部捕获了一只叫麟的怪兽,不久死去。他认为象征仁慈祥瑞的麒麟出现又死去,是天下大乱的不祥之兆,便停止了《春秋》一书的编撰。

70、孔子是个好学的人,他从来不满足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而是不断地搜寻资料,扩大视野,增广见识。山东嘉祥武氏词中的“孔子见老子”画象(该石现存于洛宁汉碑馆)对这次历史性会晤有生动的描绘。  当时孔子年仅34岁,却是鲁国上上下下都知道的博学多才的学者。鲁国有个贵族孟僖子,临终前把自己的两个儿子(孟懿子、南宫适)托付给孔子教育,孔子也由此结交上了贵族。为了利用这一条件拓宽自己的知识范围,一天他对南宫适说:“我听说在洛邑当守藏史(类似今天的国家图书馆馆长或博物院院长)的老聃,是个博古通今的学者,他既通礼乐之原,又通道德伦常之理,这样有学问的人,应该是我们的老师,能在洛邑拜访他一次,是我生平之愿。”  南宫适向鲁昭公报告了孔子的意愿。鲁昭公是个明君,对孔子的想法表示赞赏。鲁昭公送给孔子一辆车子、两匹马和一个驾车的仆人,支持他远道求师之举。  洛邑(今河南洛阳)离鲁国国都直线800里,绕道走有1000多里,驾车要走好多天才能到。洛邑是西周初年以来周王朝的统治中心,有大量简册图籍、文书档案,是周王朝的文化荟萃之地。当时任国家守藏史的是老子。据《史记》记载:“老子,楚国苦县后乡仁里人。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老子是当时德高望重、博学多才的知名学者。尤其是他所经营的文物典籍,更是国家秘藏的文物珍宝。  老子听到鲁国的孔丘不远千里前来求教的消息后,十分高兴,令僮仆赶快把街道打扫干净,又令仆人套上车,亲自到郊外去迎接孔子。  据记载:老子约比孔子大30岁,60多岁的人在当时已属于年迈之人。从阅历、学识等方面来看,老子都应比孔子高。孔子在洛阳逗留了好几日,他观明堂、入厉穆庙,并饱览了周王室丰富的藏书档案。同时,他虚心向老子求教、学到不少东西。  孙子返回鲁国,临行前,老子说:“我听说有钱的人在送行的时候,送人的礼物是钱财或宝物;有道德的人送人的时候,送的是金玉良言。我没有钱,那么就只好权当有道德的人来送你几句话了。你学习古代的东西,固然很好,但不要拘泥于古代,不要生搬硬套古代的东西。通常会做生意的人,不会一开始就把最好的货拿出来兜售;真正有学问的人,不要一开始就流露他的才学,更不要随意议论别人,特别是别人的缺点;你要注意,做事不要做过了头,矫枉过正是结仇的根源。做人不能出现骄气,不要过于任性,更不要趾高气扬地摆阔气……”  老子的这番话,使孔子受益匪浅。他一直牢记在心,后来他在对弟子们的谈话中,把老子比做天上的龙,龙能自由自在地乘风上天,使人们无法捉摸。老子的学问就和天上的龙一样玄妙高深。

71、如:“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72、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479年,72岁。

73、至于苏氏父子,受《战国策》影响尤为明显。苏洵的《权书》、《衡论》以及其他史论,苏轼的《策略》、《策别》、《策断》、

74、-对偶:

75、《战国策》的纵横家雄辩余风,直接影响到汉初贾谊、晁错等政论作家。而唐宋以来的著名古文作家如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等人无不师承先秦历史散文。

76、孔子54岁时,受季桓子委托,摄行相事。他为了提高国君的权威,提出“堕三都”、抑三桓(鲁三家大夫)的主张,结果遭到三家大夫的反对,未能成功。55岁时,鲁国君臣接受了齐国所赠的文马美女,终日迷恋声色。孔子则大失所望,遂弃官离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另寻施展才能的机会,此间“干七十余君”,终无所遇。

77、《老子》探讨的是玄妙的形而上学问题,具有抽象思维的特质,其文学性主要源于在哲学表述中反映的情感和具有诗意的语言。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

78、第三阶段是《荀子》和《韩非子》(产生于战国末期)。《荀子》和《韩非子》的文字基本上是议论文的语言,抽象说理的部分增加,逻辑周密,结构复杂而严谨,标志着议论性散文体制的成熟,反映了先秦说理文的最高成就。

79、诸子散文是在先秦理性精神觉醒的背景下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形成并繁荣起来的。诸子散文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80、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五千文》即《道德经》,也叫《老子》。它是老子用韵文写成的一部哲理诗。

81、孔子:前551-前47972岁孟子:前372-前28983岁老子:史书关于老子的记载不很清楚.

82、由于为政有方,“一年,四方皆则之”52岁时由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公元前500年(鲁定公十年),鲁、齐夹谷之会,孔子提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齐景公欲威胁鲁君就范,孔子以礼斥责景公,保全了国格,使齐侯不得不答应定盟和好,并将郓、龟阴三地归还鲁国。

83、第一个时期,《老子》和《论语》(产生于年龄末期制战国初期)。文章多为语录体,或为简要的议论断章。

84、孔子幼年,“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少时家境贫寒,15岁立志于学。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

85、■孔子回到鲁国,虽被尊为“国老”,但仍不得重用。他也不再求仕,乃集中精力继续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

86、可以说,《晏子春秋》直接启发了后世文言小说的作者,而《穆天子传》、《逸周书》则可视为后世说唱文学的滥觞。

87、老子的写作风格不是赋,是散文。

88、历史散文有三体,分为“国别”、“编年”和“纪传”。

89、诸子的文章,各具风采。在这一时期比较重要的有儒、法、道、墨四家。

90、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老子属于语录体散文吗

91、以《孟子》、《庄子》为代表,它们都以对话体的形式出现。《孟子》孟子及其弟子的著作,反映了战国中期儒家思想的面貌。《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亦是道家的又一部经典。

92、诸子散文的发展轨迹:初期:《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老子》《墨子》等语录体散文;第二阶段:对话体论辩文,代表作品为《孟子》

93、-联珠:

94、其唯物主义体系的核心是“道”,老子反对天道有知,提出了天道无为的思想以及“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即道是构成万物的基础,道并不是意志有目的的构成世界万物,道是世界万物自身的规律。

95、各种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社会政治主张。诸子的文章,各具风采。在这一时期比较重要的有儒、法、道、墨四家。

阅读更多

>>相关标签内容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

4 条评论网友点评 登录后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最新评论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