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读书名人
1、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
2、元结:三岁丧父,天宝十二年进士及第。
3、历史中寒门出生的名人有很多。隋炀帝科举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打破因为九品中正制而造成的贵族垄断官场的局面,让寒门仕子有机会走进官场,所以在此之后就有很多寒门子弟出将入相。例如当场时的韩愈、白居易,宋代的吕蒙正、张齐贤、王曾、宋庠、宋祁、王禹偁、蔡襄、三苏等都是寒门平民出身、靠科举进去仕途的。
4、韩愈:幼时父兄俱亡,随寡嫂郑氏避居江南宣州,困苦与颠沛中刻苦读书,唐德宗贞元八年登进士第。
5、欧阳修:父亲去世,母亲用荻秆(芦杆当笔)在沙地上教欧阳修读书写字,宋仁宗天圣七年国子学广文馆试、国学解试中均获第一名,中监元和解元。天圣八年礼部省试获第一为省元,为“连中三元”。同年殿试十四名,二甲进士及第。
6、吕蒙正,宋朝太平二年中状元,最后官职到宰相,出身贫穷。
7、所谓寒门平民,按成分而言的话,最高算中农,也就是一年的收入,在生活上能达到自足。富农丶地主就不属寒门平民,他们比较富裕,是平民但不寒户。
8、李商隐:少年时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唐文宗开成二年进士,
9、于谦:父亲于彦昭隐居家乡钱塘不仕。永乐十九年辛丑科进士。
10、海瑞:父亲海翰无所作为,只是个廪生。嘉靖二十八年乡试中举。
11、徐光启:父亲徐思诚家道中落,务农为生。20岁时中秀才,36岁中举人,万历三十二年43岁时中进士。
12、匡衡,字稚圭,西汉后期人,生卒年不详,西汉经学家,官至丞相,曾以“凿壁偷光”的苦读事迹名世,祖籍东海郡丞邑(今枣庄市峄城区),“至衡始迁居邹邑(今邹城市)羊下村”(据朱承命修《邹县志》)。
13、李鸿章,长期在家乡以课馆为业。道光二十三年,他入选优贡并奉父命入京应翌年(甲辰)顺天乡试,一举中试;二十七年考中丁未科二甲第十三名进士,朝考改翰林院庶吉士。
14、孟郊:父亲孟庭玢是一名小吏,任昆山县尉,家中清贫,贞元八年进士不中,贞元九年再不中,贞元十二年得中进士。
15、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16、王曾,王曾八岁时父亲去世,叔父收养了他并资助他完成学业。咸平年间,王曾连中三元(发解试、省试、殿试皆第一)
17、过去,孩子上学靠私塾,达到中农生活水平的家庭,充其量几个差不多生活水平的家庭合请一个先生来教孩子,目的也就是让孩子识几个字罢,想把孩子培养成进士,在他们来说那是做梦,不用说无那个经济实力,就是光工夫也耽误不起,孩子有了体力,首要的任务是下地干活挣饭吃。
18、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
19、杜衍,大中祥符元年,杜衍登进士第,自幼失怙,母亲改嫁钱氏,少年时投奔母亲,却不容于继父,生活非常落魄,以帮人抄书为生。
20、一个也没有。
21、林则徐:父亲教书先生,嘉庆九年乡试第二十九名,中举人。
22、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23、范仲淹: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及第。
24、商辂,是出生寒门,宣德十年(1435年)乡试、正统十年(1445年)会试及殿试均为第一名。
25、什么乞丐中了举人,寒户平民中了状元,那是说书唱戏。范进中举我们知道,他一辈子啥也不干,就是读书,考学,考不中,再读,再考,家里没有几十亩的土地供养,怎能经的他这么折腾?有兴趣可以查查资料,过去考中进士的都是一方豪门大户,寒门平民是与之无缘的,充其量读到秀才就算祖坟冒青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