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古文名句
1、译文:诸葛孔明的传世之作《出师表》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是挑灯细细品读吧。
2、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3、取书相和声琅琅----宋陆游----《示儿》
4、山盟虽在,锦书难托。----宋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5、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唐朝时期,荆州地区50多年没有举人到京城应考中过进士,因此被称为“天荒”,直到唐宣宗时期,有一个荆州举人刘蜕中了进士,破了天荒。荆州魏国公崔铉特地奖励他70万钱。刘蜕不受并回信说:“五十年来,自是人废;一千里外,岂曰天荒。
6、【译文】
7、用心专一,一心不二。《韩非子·忠孝》:“专心於事主者,为忠臣。”《后汉书·马援传》:“初,嚣遣臣东,谓臣曰:‘本欲为汉,愿足下往观之。於汝意可,即专心矣。’”浩然《艳阳天》第二三章:“焦振茂干活的时候非常专心,旁边就是有变戏法、唱戏的,也不能扰乱他。”
8、一,年轻人读书,不说为了当官发财,总想过上好日子。
9、古人刻苦求学的文言文:
10、译文:书卷就好像是我的多年老友,无论清晨傍晚还是忧愁快乐总有它的陪伴。
1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2、凭君送与雪儿书----宋苏轼----《浣溪沙》
13、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14、还有许多没文化的年青人,处在人生的低谷之中。在如今的社会,没有文化知识是不行,有很多没文化的年青人为了谋生在外打工,一天十几个小时流大汗出大力,只赚少许的钱,一个月下来,除了要交昂贵的房租,水电费,日常开支之外,剩下不了多少钱了。许多年青人难以在城市里生存下去,又只好卷起铺盖,从那里来又回来那里去。
15、译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好时间。
16、小儿教汝书----宋陆游----《示儿》
17、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明·于谦《观书》
18、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19、子瞻书困点新茶----宋苏轼----《定风波》
20、译文: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21、译文:专心读书,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暮春时节,一寸光阴就像一寸黄金珍贵。
22、拿起书本读吧。年青人为了自己的奋斗目的,不断地充电,好好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美好的生活在等待着你。老年人读书吧。你再也不会感到时间过得缓慢而无聊空虚。有书本为伴,充实生活,幸福一生,只要你愿意。
2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篇》
24、齐心。《史记·苏秦列传》:“大王诚能听臣,六国从亲,专心并力壹意,则必无强秦之患。”
25、有许多的年青人,生活在农村,由于科技不发过,种田实在太苦了。为了脱离“苦海”,拼命地读书,希望能考上大学,要求不高只要是大学就行,一般大学毕业也很满足,找份喜欢的工作,混口饭吃。现在许多企业招聘中的要求,其中有一条:大专以上学历,如果不拿到大专文平,在社会上找工作真是个难事。
26、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陈师道《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
27、“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28、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29、独有书癖不可医----宋陆游----《示儿》
30、带‘书’字的诗词或古文中名句,例如:
关于读书的古文名句
31、“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读圣贤书”。窗外事可以问一问,但不要因此不安心。”
32、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宋·陆游《病起书怀》
33、读书是一条很好的出路,通过自身发奋地学习,考出好成绩,希望考上大学,最好是清华,北大。毕业后能找一个好工作,能有一份不错的薪水,彰显自己的才华。象当年的范举那样,自从范进中举后,原本看不起范举的人,一下子都和范进打起了招呼,点头哈腰,尊重起范进来。
34、二,读书是不分年龄的,它不光是年轻人的事,也是中老年人的事。读书使中老年人晚年生活更为丰富。
35、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36、老年人读书,能得到很多的消遣,愉悦一整天,中老年人到了这一把年龄,不想逛商场购物,不想去卡拉OK唱歌,不想去酒吧消费,但可以上上老年大学去读读书,你定会被书中那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华美讲究的修辞艺术,牢牢地吸引住。一盏台灯、一杯清茶、一本好书的意境,定会让你沉浸于其中。一本笑话集锦,一部趣味题库,稍稍开动脑筋,即可换取哈哈一笑。或者和家人聚在一处,谈天说地,侃一番大山,吹一顿牛皮,心里美滋滋的,何为而不乐。
37、对于“不受外界干拢,专心读书的人”我们经常引用古人的什么名句?这很容易使我们想起古人那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名句。自古以来,人们对读书学文化视为至宝,古人尚且如此,科发发展迅猛的当今,读书更为显得重要。
38、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唐·颜真卿《劝学诗》
39、中老年人读书增加更多知识,在人际交往的社会生活中更能交到更多的新朋友,就会做到有话可谈,人老话多,如果不着边际说一大堆啰嗦的废话,没有吸引力,谁还会理你。无论历史现实,无论事件因果,书中总会有所记载。想想看,:当和人们谈到某一本书的时候,你能说出精彩的故事情节,当人们谈论一场电影的时候,你能够讲解影片中感人的细节,当人们谈及现阶段科技或网络新鲜时事时候,你也能侃侃而谈,与时俱进那感觉一定是美妙无比的。
40、《论语·学而篇》《师说》
41、悬梁刺股又何必?一身单做书中仙。
42、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43、事实告诉我们,一定要好好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使人终身受益。
44、意思:晋朝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战国时苏秦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他们不用别人督促而自觉勤奋苦读。古人读书的这种精神值得借鉴,但千万不能效仿。
45、锦长书郑重----唐李商隐----《无题》
46、关于读书的文言文小故事:凿壁借光
47、一纸乡书来万里----宋苏轼----《蝶恋花·雨後春容清更丽》
48、指专一之心。唐慧偘《听独杵捣衣》诗:“令君闻独杵,知妾有专心。”
49、【原文】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50、如何注意力集中,是提高工作学习效率的关键。英国Kent大学最近有一篇文章对注意力做出了详尽的分析。
51、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52、中老年人读书可以提高自身修养。中老年人退了休没事干,静下心来,泡上一杯茶,读读书。书读多了,自然就更加明白事理,更加明白做人的道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内心会变得更为大度,对人更礼貌,对金钱名誉看得更轻。人的一生很短暂,精力也有限,不可能读很多书,要读的书太多了,现在的书知识面太广,庞杂,种类太多,不可能都读完,中老年人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类型的书读,提高其自身修养,我们不能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多的杂书中去,读些喜欢的书来充实自己。
5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54、老年人读书可以开阔眼界。中老年读书能开阔眼界,人的一生最多百年,认知总是有限的。如果总是满足于关注身边的鸡毛蒜皮的小事,难免让自己的认知面变得更为狭窄有限。除了仅有少数有钱人随时随刻周游世界外。大多数中老年人没有条件没有机会周游国内外,但是读书却可以让你放眼世界,将无限广阔的世界各地风貌美景呈现在你的眼前。读书可以开阔眼界,增加认知。
55、几千年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句话还是作为许多年轻人的座右铭,所不同的是现在的年轻人把“圣贤书”改为“数理化”,变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数理化”,把“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作为为之而奋斗的目标。虽然这些说法有它的片面性,但读好书,用知识来改变命运的道理不会错。
56、诏书催发羽书忙----宋苏轼----《浣溪沙》
57、中老年人读书可以交到很多新朋友。
58、"条条大道通罗马",只要你认真读书,有一技之长,同样也能活得很精彩。'i知识就是力量",家境好一点的,贷点款办起了企业,生产建设不断发展,成了一代土豪。有的经商,懂得知识多,抓住可赚的机会,进行商品的买卖,从中赚取其中的差价。有的干起写作的行当,把学到的东西文字化,比如写直媒体,在网上复制别人的文章,然后再东拼西凑,加油添醋,重新组合文稿,起个不同名的标题在网上发表,居然也能得到不少收益,养活全家不成问题。也有的考不上大学重返农村,靠学到的文化知识办起养猪场,有的办起养鸡场,养鱼场,等等,也发家致富了起来。甚至有的直接靠画画,书法谋生,也能过个暖饱的生活。有的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有的办起语文学习班,外语学习班,书法学习班等等,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但不管从事哪一职业,都离不开读书学文化。
59、人生一世,谁不想过上好日子,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读书就没有文化知识;不读书就没有光明的前途;不读书就跟不上新时代的步伐。
60、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惜时如金。
关于读书的古文名句
61、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62、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欧阳修《画地学书》
63、秀色乱侵书帙晚。帘卷。清阴微过酒尊凉。----宋苏轼----《定风波·雨洗娟娟嫩叶光》
64、两耳不聞窗外事,一心祗讀聖賢書。
6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