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非句子网:专注分享好词好句
位置: 欧非句子网 / 句子精选 / 文章内容

见微知著的近义词【优选34句】

2024-06-09 投稿作者:卑微旳骄傲。 点击:59

见微知著的近义词

1、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一叶知秋”

2、而两者都源自《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3、近义词:一叶知秋(拼音:yīyèzhīqiū)

4、意思是指看见事情的苗头,就知道事情的发展。

5、我认为,见微知著的近义词不是防微杜渐。因为见微知著的意思是见到事物的一点苗头,就能料到它未来的发展趋势,通常也写作“睹微知著”。而防微杜渐的意思则是指在不良的事物刚刚露出苗头时,就加以制止和杜绝,不让它发展下去。通常也写作“杜渐防萌”、“杜渐防微”。可见,见微知著和防微杜渐没有想近的地方,所以说,见微知著的近义词不是防微杜渐。

6、人类对大自然现象往往都是见微知著,而且对社会现象确实是不能够见微知著的。

7、意思是圣人见到微小的现象就知道事物的苗头,见到事情的开端就知道最终结果,所以见到象牙筷后箕子就恐惧了,知道普天下的东西都不能满足商纣王的贪欲。

8、是一则汉语成语,“一叶知秋”本义是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后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9、里应外合,张弛有度,东倒西歪,横七竖八,大惊小怪。

10、成语出处

11、微:隐约;著:明显。见微知著,意思是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比喻小中见大、以小见大。出处:汉·班固《白虎通·情性》:“智者,知也。独见前闻,不惑於事,见微知著者也。”翻译:聪明的人,是智慧的人。只见前面听,不惑于事,见微知着的地方。近义词:原始见终、可见一斑

12、只看到一点点细节就能预料到事情的发生形容比较有逻辑头脑的人同义词以小见大见微知著jiànwēizhīzhù〖解释〗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13、作定语;指从局部推知未来整理进去。

14、“知”,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zhī,zhì。“知”的基本含义为晓得,明了,如知道;引申含义为使知道,如通知。

15、以微知著和见微知著的意思相同,是同义词。都是指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区别在于两者的出处不同罢了。

16、在日常使用中,“知”也常做动词,表示主持;管理,如知更。

17、每个科学家都要具有见微知著的能力。

18、意思是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出处】:宋·唐庚《文录》引唐人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白话译文:深山里的僧人不知道怎样计算日历,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近义词1、见微知著(注释: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19、也可以由小见大,见微知著。

20、)3、因小见大(注释:从小地方、小事情上可以看出大问题。)

21、见微知著出自汉代袁康《越绝书·越绝德序外传》,以微知著出自三国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

22、原始见终是一个成语,读音是yuánshǐjiànzhōng,意思是考察事物的开端而预见到它的结果。出处:汉·王充《论衡˙实知》:“凡圣人见祸福也,亦揆端推类,原始见终。”翻译:大凡圣人看到祸福的,也测量端推类,原始见最终。

23、如果不能见微知著,等到严重局面出现后再来设法解决,那就难了。

24、管中窥豹,有的人孤陋寡闻,管中窥豹,却喜夸夸其谈,炫耀自己。近义词:见微知著

25、一叶障目相近的词语是:以偏概全、不见泰山、掩耳盗铃,管中窥豹”指从竹管一叶障目”指一片叶子挡在眼前会让人看不到外面的广阔世界。比喻被局部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物的全貌,不能够认清根本问题。

26、西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中写道:“尝一脔肉,知一镬之味;悬羽与炭,而知燥湿之气,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一壶之冰,而知天下之寒:以近论远。”

27、意思:微:微小;著:明显。看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事情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28、两者不是近义词。

29、意思差不多只是途径过程不同罢了

30、微:微小;著:明显。看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事情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见微知著的近义词

31、成语用法

32、)2、落叶知秋(注释:指见到落地的黄叶,知道已经是秋天快到了。

33、可见一斑,拼音kějiànyībān,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出处:邹韬奋《萍踪忆语》:“他们在工作上的、技术上的细密,于此可见一斑。”

34、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意思是因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就对整片森林视而不见。而管中窥豹说的是能透过一根细小的管道看到完整的豹子,常用来表达小中见大的意思。由此可见,这两个词的意思差别很大。前者常作贬义词,后者则含褒义。

阅读更多

>>相关标签内容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

4 条评论网友点评 登录后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最新评论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