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 全诗
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di)花秋瑟瑟。
2、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3、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不得志一作:不得意)
4、唐代·白居易
5、琵琶行是白居易创作的。原文包括小序共计754字。
6、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7、伤心漳江水,同渡不同归。”
8、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9、浏漓顿挫独出冠时——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10、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11、但就公孙大娘所舞“剑器浑脱”,以及几位诗人诗中描写的情景看来,当是舞者戎装,挥剑起舞,所表现的是一种威武雄壮的战斗精神。正像另一位同代诗人姚合诗中所描绘的那样:“阵变龙蛇活,军雄鼓角知。今朝重起舞,记得酣战时。”可以想见当年公孙大娘的舞姿神态,一定异常精彩壮观,难怪“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了。
12、诗未正式开篇,便先给读者讲述了与诗旨内容相关的娓娓动听的故事,可谓先声夺人,引人入胜。它不仅揭示了写作缘起,而且加深了诗篇的思想内容。序与诗互为表里,相得益彰。正如卢世准《杜诗胥抄余论》所说:“序与诗,俱祭神品。”亦如李因笃所言:“绝妙好词,序以错落妙,诗以整妙。”诗篇是因观看李十二娘的剑器舞蹈,而引起诗人不胜今昔之感,即所谓“抚事慷慨”,全是为李唐王朝五十年间的兴衰治乱而发的。
13、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14、确琵琶原文是存在的。
15、朝代:宋代
16、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17、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18、《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诗序如散文诗,旨在说明目睹李十二娘舞姿,并闻其先师,触景生情,抚今思昔,记起童年观看公孙大娘之剑舞,赞叹其舞技高超,并以张旭见舞而书艺大有长进之故事点缀。此诗既有浏漓顿挫的气势节奏,又有豪宕感激的动人力量,而前半热闹欢娱场面的渲染与后半乐极哀来的感伤遥相映照,更增加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19、接下六句,是由公孙大娘转到李十二娘,言公孙虽在寂寞无闻中死去,然而幸赖有弟子李十二娘,师承了她的舞技,替她传播了芬芳。所以,当诗人在白帝城中又重睹李十二娘演出“妙舞此曲”时,便引发了好奇与联想,经过与之交谈问答,得知其师徒两代传承由来,便又抚事生悲,不禁慷慨系之了。
20、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21、《琵琶行》序原文:
22、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23、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24、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25、《琵琶行》。
26、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27、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28、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9、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30、这篇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琵琶文化”的代表作品。
琵琶行 全诗
31、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32、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33、长恨歌白居易〔唐代〕
34、第三叠: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事?翻作天地一沙鸥。
35、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36、从诗人们的交口赞誉中,可想而知公孙剑器舞技的不凡。所谓“剑器浑脱”,本为唐代流行的健武曲名。但究为何样,说法不一。有人说舞者仗剑,也有人说舞者徒手,更有人说舞者是手持彩帛。按唐代《剑器》武曲,本非一种,唐代以后《剑器》武曲的表演方式又有变化,所以,不可一概而论。
37、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38、金乘堆南木已拱,翟唐石城草萧瑟。珠楚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39、白居易〔唐代〕
40、鹦鹉琵琶
41、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42、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43、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44、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45、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46、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47、同时,蔡琴坚韧不拔、独立自主的性格形象也对当代女性具有启示意义。
48、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49、诗中所提到的琵琶艺术、以及蔡琴惨遭流放等情节,都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文化与政治,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50、《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长篇叙事诗。
51、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跂,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
52、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六幺一作:绿腰)。
53、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54、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55、这首诗与诸多杜甫诗歌的不同之处,是诗前原有一段序文。
56、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暂歇一作:渐歇)
57、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58、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59、全诗思想内涵,可分四层表达。开篇八句,是从忆昔开端,描述当年公孙大娘剑器舞蹈时惊动四方的生动场景,以及观者如山的轰动效应。表明公孙大娘确实不愧为唐代开元年间梨园教场之内的姣姣者,堪称超一流的女舞蹈家。唐代诗人司空图也曾歌颂过她:“楼下公孙昔擅场,空教女子爱军装。”另一位晚唐诗人郑姆也曾作歌称赞:“公孙剑技方神奇”,并自注说:“有公孙大娘舞剑,当时号为雄妙。”
60、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琵琶行 全诗
61、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62、诗人正是以“浏漓顿挫”的笔触,“豪荡感激”的气势,生动逼真地再现了公孙大娘及其弟子李十二娘精湛独特、一脉相承的舞蹈艺术,并通过这两代艺术家寂寞无闻和沦落异乡的不幸遭遇,以及诗人自己身世飘零,前途多艰的窘困处境,深刻地反映出了大唐帝国“风尘项洞”,江河日下的社会现实。正因为有如此明显批判的艺术锋芒,才博得了广大读者的赞赏。
63、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64、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65、再接下六句,是由抚今再转到追昔。对李唐王朝五十年间由盛转衰的现实变化,以及由此殃及梨园弟子由聚到散的可悲结局,特别是对公孙大娘和李十二娘师徒两代不同遭遇的今昔对比,流露出了无限深沉的惋伤之情。
66、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67、《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68、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舞剑初第一。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顽洞昏王室。梨国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69、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70、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7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72、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73、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74、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75、,又称《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长篇诗歌,描写了一个才情横溢而命运多舛的女子蔡琴的传奇经历。
76、先是伤叹社会世道今不如昔,因观剑舞而思念起先帝;后是伤叹自身命运今不如昔,因沦落夔州而想起鄙城。正如王嗣爽所言:“此诗见剑器而伤往事,所谓抚事慷慨也。故咏李氏,却思公孙;咏公孙,却思先帝;全是为开元天宝五十年治乱兴衰而发。”这正表现了杜甫艺术构思的高妙之处,及其“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诗人妙笔生花,致使一连串的设喻取譬,绘声绘色;传神写态,维妙维肖。
77、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78、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银篦一作:云篦)
79、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80、今兹弟子,亦匪盛颜。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往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
81、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82、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83、作者:杜甫(唐代)
84、这首七言古诗是大历二年(767)十月,杜甫在夔州写下的。杜甫不仅是一位从事诗歌创作的伟大诗人,而且是其他艺术的热心爱好者和鉴赏家。在他的诗篇中,摄取音乐、舞蹈、绘画等,作为吟咏材料,借以抒情寄慨,是屡见不鲜的事。这一首《剑器行》,便是观舞而立意的作品。
85、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86、《琵琶行》唐代诗人白居易
87、琵琶行不是李商隐创作的。
88、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89、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90、《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和壮志未酬的苦闷,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琵琶行 全诗
91、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92、结尾六句,是由追昔再回到现实中来,继续感慨岁月流逝,人事沧桑。想见唐玄宗陵墓上的树木已可拱抱,诗人自己也已沦落到草木萧瑟的瞿唐石城。眼下虽有夔府别驾的玳筵和急管繁弦的歌舞,也禁不住乐极哀来。直到曲终人散,不知所往,精神恍惚,身不由己了。总之,全篇“前如山之嶙峋,后如海之波澜,前半极其浓至,后半感叹,‘音响一何悲,弦急如柱促’也。”
93、由此也可以想见,当年公孙大娘的舞蹈艺术,也必定会给儿时观舞的杜甫以很大的启发和影响,使这位未来的诗人萌发出创作灵感的火花。事实证明就在此次观舞的第二年,即开元五年(717),杜甫就开始吟咏诗歌:“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并相继有了书法作品:“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难怪几十年后,诗人回想儿时观舞还记忆犹新呢。
94、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95、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96、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97、诸如“耀如”、“矫如”、“来如”、“罢如”等排句对舞蹈场景的描写,艺术地再现了一个可以驰骋想象的世界,不禁令人记起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音乐美感的著名诗句,真是令人眼花缭乱,壁目结舌,惊心动魄,叹为观止。所以刘克庄曾说:“此篇与《琵琶行》,一如壮士轩昂赴敌场,一如儿女恩怨相尔汝。杜有建安黄初气骨,白未脱长庆体尔。”而语言锤炼,更见功力,尤不乏警策,只是“天地为之久低昂”一句,便令人感到奇幻绝妙,击节称赏。
98、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99、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100、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10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102、人物:蔡确
103、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堆如界射九日落,矫如群帝珍龙翔。来如雷建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104、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105、第一叠: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06、这首诗表现的侧重点,初看似乎是在公孙大娘及其弟子,因为正如诗题所示,开篇就描述公孙之舞,接着又及于李十二娘。但实际上诗人并非专为他们感叹身世,树碑立传。“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抒发对时事政局的忧患意识,这才是诗篇主旨之所在。全诗处处用今昔对比的手法,以反映李唐王朝由盛转衰,先后两个不同的时代景象。
107、“鹦鹉言犹在,琵琶事已非。
108、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109、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110、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111、“蔡州四士”之一的蔡确,是南宋著名琵琶演奏家之一,他最为著名的琵琶曲有《阳关三叠》和《高山流水》。其中,《阳关三叠》是蔡确为纪念关羽而作,下面是该曲的原文:
112、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菱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颖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践;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开元五载,余尚童稚,记于郎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泊外供奉舞女,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玉貌锦衣,况余白首。
113、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114、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115、第二叠: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16、在各艺术门类中,诸如诗歌、音乐、舞蹈,追本溯源,在原始的最初阶段,本都是挛生的姊妹艺术,彼此结合不分。再加上绘画,乃至书法艺术,彼此渗透影响,因而性质相通。杜甫在这首诗的序里,说到唐人张旭观看公孙大娘的剑器舞蹈之后,草书有了很大长进,便是鲜明例证。
117、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118、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19、三国志关羽传中说,关羽在败走麦城时,长啸三声,这三声落入蔡琰的耳中,激发了他的情感,于是作下《阳关三叠》这首曲子。
120、全诗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塑造出完整鲜明的人物形象;语言流转匀称,优美和谐,特别是描绘琵琶的演奏,比喻贴切,化虚为实,呈现出鲜明的音乐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