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意境是意象的升华;
2、《春泛若耶溪》
3、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4、风霜何事偏伤物,天地无情亦爱人。
5、内容多为线条式勾勒,缺乏点式的细描。
6、内容紧贴现代生活,新颖别致,把握时代脉搏,尽现时代气息。
7、在诗人笔下,夜景清幽而不荒寂,有一种不事雕琢的自然美,引得许多人生出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8、雄鸡一唱天下白。
9、终南山阴岭高耸入云,积雪未化,随着白云的流动,雪就像漂浮在云之端。落日的余晖洒在山顶,染红了丛林,照亮了积雪。下雪不冷化雪冷,望着终南余雪,寒光闪耀,就令人更增寒意。
10、将…改成…更合适些
11、环境描写客观真实,环境为人物的性格服务,更好地解释了人物性格形成过程中的来龙去脉。
12、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13、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明朱承爵《存馀堂诗话》:“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二:“云栖修篁夹道,意境殊胜.”端木蕻良《关山月的艺术》:“画梅花的,很少能闯出林和靖式的梅花品格,总是强调暗香疏影这般意境.”
14、马疾过飞鸟,天穷超夕阳。
15、这首诗咏物寄情,意在言外,清新明朗,朴实自然。王士禛把这首诗和陶潜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王维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等并列,称为咏雪的“最佳”之作。
16、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17、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玉楼春》
18、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
19、“境界”一词作为一般习惯用法,如云“境界有二,有诗人之境界,有常人之境界”,此所谓境界,便当是泛指作品中的一种抽象界域而言者.又如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此所谓境界,便当是指修养造诣之各种不同的阶段而言者.又如云“‘明月照积雪’‘大江日夜流’‘中天悬明月’‘黄河落日圆’,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此处之所谓境界便当是指作者所描写的景物而言者.
20、叙事中夹写景以已度人将心比心
21、自然承上启下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品质令人感动
22、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23、详略安排不当,主次不够分明。
24、前后内容关联不够紧密,部分内容过于孤立,与文章主体联系不够密切
25、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言简意赅。
26、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27、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28、“意境”是艺术辨证法的基本范畴之一,也是美学中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意境是属于主观范畴的“意”与属于客观范畴的“境”二者结合的一种艺术境界.这一艺术辨证法范畴内容极为丰富,“意”是情与理的统一,“境”是形与神的统一.在两个统一过程中,情理、形神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就形成了“意境”.
29、旷野看人小,长空共鸟齐。
30、唐代:祖咏
31、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
32、释义:看到他落笔,风雨为之感叹;看到他的诗,鬼神都为之感动哭泣。
33、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34、神态描写生动传神,寥寥数语,将人物的性格特点勾勒得一览无遗,人物的'言谈举止具有了鲜明独特的个性。
35、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36、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
37、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
38、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39、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40、这是唐诗中写“雪”的名作。
4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42、此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巧夺天工,浑然天成。思之无限,如有神助。高才壮采,言有尽而意无限,回环流转,畅然不息。
43、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44、别酒劝君君一醉。清润潘郎,又是何郎婿。记取钗头新利市。莫将分付东邻子
45、叙述详细具体,细节描写生动逼真,人物个性鲜明突出,形象丰满,跃然纸上。
46、修饰意境的词语 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闲静,雄伟壮阔,明快高旷,慷慨激昂,寂静肃穆……
47、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48、它们所达到的层次和深度不同:意象指的是审美的广度,而意境指的是审美的深度;
49、《终南望余雪》
50、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点绛唇》
51、此诗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看。
52、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唐代李白的《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53、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闲静,雄伟壮阔,明快高旷,慷慨激昂,寂静肃穆,清远含蓄,宁静幽深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胧渺远,空灵高远,空蒙迷茫,苍凉悲壮,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清净悠闲,冷森幽僻,凄清冷落等.
54、“意境”和“意象”的区别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用“意境”这个词.比如说,一首诗很好,我们就说:“这首诗很有意境.”一幅画很好,我们就说:“这幅画很有意境.”甚至看完一场电影,走出电影院,我们也会听到有人议论:“今天的电影很有意境.”但是尽管大家都在用这个词,对于究竟什么是意境,很多人并没有搞得很清楚.
55、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56、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57、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
58、编辑本段诗歌的意境 简单的说,就是创作诗歌的环境.可以是写作时的场景,也可以是回忆,也可以是心中所想,实际却达不到的场景.诗歌的意境是作者的心境和感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是这个道理.
59、诗情画意、妙笔天成、浑然天成、浑然一体、一气呵成、拍案叫绝、引人入胜、妙笔生花、文采斐然、不同凡响、恰如其分、旁证博引、文采飞扬、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挥洒自如、才华横溢、天马行空、一唱三叹、慷慨激昂、豪放不羁、触景生情、情文并茂、情景交融、寓意深远
60、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蝶恋花》
61、想像奇妙,既源于生活,不失生活的真实,又高于生活,开阔读者的视野,充满了艺术魅力。
62、与时代气息不符,内容过于陈旧老化。
63、一个春江花月之夜,诗人泛舟若耶溪,滋生出无限幽美的情趣。在游玩中,诗人以春江、月夜、花路、扁舟等景物,创造出一种幽美、寂静、迷蒙的境界。
64、景物描写传神逼真,遣词造句贴切得体,景随情生,情景交融,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恰似一幅生动传情的写生画。
65、如果典型是以单个形象而论的话,意境则是由若干形象构成的形象体系,是以整体形象出现的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66、妙笔生花,叹为观止。
67、境界才是目的.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但它们又有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68、在中国文化中,意象属于艺术范畴,而意境指的是心灵时空的存在与运动,其范围广阔无涯,与中国人的整个哲学意识相联系.
69、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字面上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再如贺铸《青玉案》中“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三个意象组成一个整体,艺术地回答了“试问闲愁都几许?”它不是三个意象的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境界:闲愁像无边无际的如烟青草,似狂飞乱舞的满城飞絮,若凄清迷茫的黄梅时雨.
70、文艺理论界对“境界”说的阐述虽然众说纷纭,为轩为轾,但有一个地方却出人意外,这就是绝大多数评论者都把“境界”和“意境”等同起来.称之为“文学形象”、“作品中的世界”.这种看法无疑是片面的.
71、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72、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73、想像丰富,构思奇特且不脱离生活的真实,扎跟于生活的联想,拓宽了读者的思维,让人觉得生动有趣。
74、雁过斜阳,草迷烟渚,如今已是愁无数。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踏莎行》
75、叙述简略粗糙,唯有框架式结构,人物缺乏鲜明的个性特征。
76、以环境烘托人物的心情,情景交融,情现景中,景随景现。
77、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78、势如霹雳鬼神怯,生花妙笔纸上显。撇捺铿锵撼日斜,词句激昂雄心烈。
79、释义:先生的文章颇具建安风骨,又不时流露出小谢诗风的清秀。我知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
80、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81、天地不同方觉远,共天无别始知宽。
82、诗词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朵奇葩,在这里,有太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浪之水,有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月光剑影,有陆游的梦乡回荡着铁骑铮铮,有苏东坡的华发张扬着少年意气。
83、事件过程描述详细具体,内容虽多但显得有条不紊井然有序,体现了作者清晰的思路与谋篇布局的能力。
84、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代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85、唐代:綦毋潜
86、誉天地之大,褒日月之明。
87、看似简单,实则韵意丰富,简单的话语表达了巨大的意思,实在是好诗。
8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89、天近星辰大,山深世界清。
90、外貌描写生动形象,人物容颜逼真穿着恰当合体,宛如反映人物性格的一面镜子,真是所谓“相由人生”。
91、出处:唐代杜甫的《寄李十二白二十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