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欧阳修词风
1、开篇第一句中的愁与泣,仿佛将植物人性化。一动一静,衬托既体现环境的悲惨,又暗指作者的相思与复杂,那菊花被烟雾笼罩,不就是我被愁绪吞没吗;那兰花伴随着露珠,不知哪一滴是露,哪一滴是泪,不正是我吗。第二句的轻字,难道这份清寒真的只有那种程度吗,不尽然,这是作者用了谦虚的手法。也许,他也想把自己的愁苦降到最低,但思念早已满溢,无法停止。第三句的双字,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不遮掩的羡慕之情。他多么渴望与心上人相见啊,以解相思之苦。那种比翼双飞的奢望,非独叶人不能懂。
2、晏殊、欧阳修等人进入词坛后,北宋词坛才开始繁荣起来。李煜强化了温庭筠创造的词,晏殊继承了南唐五代的这种婉丽词风,在此基础上又有革新和求变。
3、与此同时,文学批评也很活跃。这种批评不仅表现在不同流派之间,同时也发生在师生之间。
4、欧阳修词艺术风格的多样化。
5、欧阳修的词大体呈现两种风格,一是深婉含蓄,一是清新舒隽。较之晏殊,欧词在题材、格调、艺术手法上都有更多的拓展和独创,开宋词士大夫化的风气。
6、都是婉约派的花间词人
7、北宋时期,词的“雅化”过程基本完成,树立了精美典雅的审美风范。宋初晏殊、欧阳修等继承南唐词风,他们的小令别具一种雍容华贵的气度、文丽雅致的语言,使词向典雅净洁的方向迈进了一步。
8、欧阳修的词处在词风欲变未变之际;他的词中约有四分之三的作品是表现男欢女爱、离别相思、歌舞宴乐之类内容的,所用词调也多以小令为主,深受南唐词的影响;但在表现这类传统题材时,较之南唐词有了很大的进步。
9、正是因为有这种自由批评的风气,才出现了李清照的《词论》,使她敢于对成名的男性词人一一加以批评。南宋词创作的进一步繁荣,流派风格的增多以及词论的大量涌现,都同北宋这种活跃的、健康的风气有着密切关系。
10、例如,苏轼批评秦观,可苏轼的弟子晁补之和张耒却很欣赏秦观,陈师道甚至说苏词“要非本色”。这种文学批评有利于词的发展。
11、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12、宋-晏殊
13、北宋词继承了花间词、南唐词的传统,从秦观到周邦彦,婉约词的创作出现了一个髙峰,成为了词坛创作的主流。
14、北宋时期,词坛可谓是百花齐放,尽管此时出现过“乌台诗案”这样的文字狱,也曾出现过词人因填词而在仕途上备受打击之事。但从整体看来,文学创作风气比较自由,因此北宋词才能出现多种流派与风格之间的相互竞争。
15、而在宋词“雅化”进程中贡献最大、成就最高的则是大晟词人,允其是周邦彦。他们将精力都集中在词的字面、句法、修辞、音韵、布局等方面,使词朝着工整精致的醇雅方向发展,他们在创作词时精心构思,转变了北宋词人创作词以自然感发为出发点,为南宋雅词词人确立了“家法”。
16、第四句的离恨二字,表达作者对明月的不满,它不懂自己的心事,只会发光。也表现作者渴望与明月一诉衷肠的哀怨之心,更能衬托他的孤独。第五句的穿字,极具冲击力。作者把自己比喻成那一束光,想赶紧照进心上人的窗前,一起剪烛西窗。第六句的凋字,表现了凄凉的氛围,作者为数不多可以观看的景物,那绿色的,充满生机的树,也被剥夺了生机。这让我的愁肠,寄托在何处呢。第七句的独一字,不难看出,作者登楼的脚步并不快,或者可以说走的很慢。就怕看见天涯路远,而他又无能为力。最后一句的知字,乍一看,是知道的意
17、苏轼则使词充分士大夫化,从而成为文人抒情词传统的最终奠定者。从整体来说,词的“雅化”进程,也就是词逐渐向诗靠拢的一个过程,苏轼“以诗为词”的变革使这个过程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8、清晨无所事事的我看着栅栏外的花,菊花的周围仿佛被愁云惨淡的烟雾所缭绕。兰花也被露珠一点点浸润,那露珠如同兰花的泪,愁煞旁人。罗幕间的点点清寒也在透露,两只燕子比翼双飞而远去。月亮不知道那份相思之苦,离愁别恨的痴缠。它只会映射出微凉的银辉,照进千家万户的门窗,持续到黎明。昨天夜里的西风怒号着,格外愁人,它使盎然的绿树一夜间凋零,嘶吼声也让我想起心上人。我独自一人登上高楼,看着远方迷茫的薄雾,通往天涯的路也在逐渐消失,再看不见。我很想给我的意中人写上一封信,交到她的手上。但是高山绵延不绝,大河彼此交错,无穷无尽,如今的她又在哪里呢。
19、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20、综观欧阳修词,既有精制的小令,以缠绵而旷达的笔调,表现对人间美好事物的赏爱深情以及对酒当歌时生命无常的悲慨,形成细腻沉着而又豪放旷达的特殊风格,使词风向清空舒隽方面发展;又有新兴的慢词,写离别相思、男女恋情,多用慢词长调,通俗淫艳、泼辣直露;既有士大夫文学“雅”的一面,把坎坷仕途的人生感受寄寓于词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宦途风波和地方风情,也有吸收民间文学风味,描写女子豆蔻相思和艳情的随“俗”的一面,感情不加掩饰地流露于字里行间,词风清新,自然真率。艺术风格和表现方式是多样的。
21、是婉约派词人。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张先、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李煜等。
22、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23、北宋的词,慷慨豪迈,南唐则温文尔雅
24、李煜、晏殊、同是婉约词派的大家。词风既都有婉曲的情思,但又由于人生经历的不同各有不同倾向。李煜的婉约词直白浅近,以血泪写愁情。晏殊的词清丽温润,哀而不伤。
25、晏殊词的总体风格表现为委婉含蓄、圆润平静,并有一种富贵气象.他一生荣华富贵,生活范围狭小,创作主题也多为男欢女爱,离情别绪,但这不能因此而忽略他的艺术成就
26、李煜的词分为前后两期,以亡国为界。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宫廷情趣,颇显得绮丽淫靡。后期的词主要抒发亡国之思,分外沉痛哀伤。李煜是一个敏感的诗人,有着赤诚的心灵,这一点在两个时期都有明显的体现。
27、苏轼词风很难界定。但他是豪放派的代表词人。而李清照确实婉约派的代表词人
28、贵这个字,寓意着富贵,尊贵。然而在古代,有这么两个人,他们的词风显得异常有大家之风,他俩就是晏殊跟李煜。李煜的尊贵在于,他曾为帝王,他的词就算再哀伤,也同样充满风华绝代的傲然。晏殊是富贵,他的贵显得安详,晏殊的词大多有一股雍容华贵之风。给人以自然之感,简单之余,却也饱含深意。下面介绍下这两首词,顺便揣摩下作者当时的心境。
29、与此同时,苏轼又创立了豪放词风,将词引向抒写个人豪情与面向社会现实的广阔道路,为词注入了新鲜血液。宋室南渡之后,爱国豪放词的创作风起云涌,并由此而形成词史上永世不衰的优良传统,而这一传统的建立却是从北宋开始的。
30、豪放”、“婉约”之说最早见于《诗余图谱》:“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辞情酝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秦观)制作多是婉约,苏子瞻(苏轼)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词体以婉约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