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非句子网:专注分享好词好句
位置: 欧非句子网 / 句子精选 / 文章内容

心学名句【好句摘抄167句】

2024-06-09 投稿作者:ゝ 沾花惹草 点击:62

心学名句

1、在《传习录》中,王阳明进而阐释道:「主于身也,谓之心。」而且足以致良知者,亦心也。

2、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3、王阳明的心学理论主要体现在《传习录》和《心学》两本书中,需要认真阅读和理解其中的内容。

4、王阳明名言三:“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5、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6、谦受益,满招损,器虚则受,实之不受,物之恒也。

7、君自保重,我心送君三十里。——王守仁

8、婴儿一旦长大,一旦踏入社会,就会产生大量意念和欲望,付之行动,就会有善恶之分。这都是免不了的事情,关键是如何去认知、去改过、去责善。

9、因此,学习王阳明恐怕要分个次第阶梯,要知道哪些是初级读物,哪些是中级读物,哪些又是高级读物。按一定顺序,循序渐进,方有所得。

10、“知行合一”:知识与行动要统一,只有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体验。

11、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12、王阳明,被《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称为“千古第一等人”。

13、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心作为客观存在的本体,本来是无善恶区分的,是空灵清净之物,这里的心,是本心,心之体即本体,结合心学第一个核心观点,心即理。所以说第一句表达的思想就是天理本来是没有善恶之分的,就象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一样,他是没有善恶观念的。这和道家的道,禅宗的心性是同一层级的东西。《道德经》第五章有一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说的也是类似的思想。

14、第二句是静时存养,动时省察。

15、凌崖望双峰,苍茫竟何在?载拜西北风,为我扫浮霭。

16、他还领兵平乱剿匪,用极少的代价闪电般地彻底击败了数倍于己的敌人。作为史上罕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人,王阳明

17、《道德经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也许修生养心立德就是从当下开始,从每一件小事开始着手。活在当下每一刻,时时省察自己,做好当下能做的事情吧。以最好现在等待未知的未来。

18、人类过着两种生活,一种具体的生活,一种抽象的生活。在具体的生活中,人是现实生活风暴的牺牲品,也是眼前势力的牺牲品。他必须奋斗,受苦,然后像动物一样死去。然而他的抽象生命,正因为面对自己的理性自觉,所以是对具体生活的静寂反醒。浪漫一点的说就是:山川湖海不是我和我灵魂的一部分,而我却是他们的一部分。

19、学王阳明的心学需要看相关的经典著作和注解。

20、以言语谤人,其谤浅;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

21、地灵则人杰,人之无良,亦足以为山川之羞!

22、“知行合一,存天理,灭人欲”:将天理作为行为准则,抑制个人欲望。

23、这些都是学习王阳明心学的重要参考书籍。

24、因为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心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传习录》、《心学要略》、《心学启蒙》等著作中,这些著作是学习王阳明心学的核心内容。

25、第一句,无善无恶心之体。

26、“存天理,灭人欲”:以天理为准则,抑制个人私欲。

27、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28、有善有恶意之动:

29、第四句,为善去恶是格物。

30、'当下即去消磨,便是立命功夫。'——王阳明

心学名句

31、苟无尊崇笃信之心,则必有轻忽慢易之意。

32、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33、主要在读的时候注意,四个人的风格和气象有什么不同。重点注意周敦颐的无极而太极说,以及程颢的言论。并思考为什么朱熹没有收入邵雍的东西?

34、这句话的意思,大概类似于诸葛武侯的“非宁静无以致远。”万事万物呈现心中时,寂然无我,当人达到极静的寂然无我的状态时,万事万物自然也会呈现在心中。就像如果我们全神贯注的静观空中宇宙的无限辽远,沉思过去数千年或者未来数千年的无限连绵;如果夜晚的天空有无数的星辰显现在我们眼前。我们在感到宇宙的无边无际时,作为个体的自我也会像水滴融入大海一样,和宇宙万物融为一体。

35、“知行合一”的“知”,不是“知识”,而是“良知”!这里说的“行”,是对心中道德观念的履行和实践。

36、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37、“知行合一”作为王阳明重要的心学思想基础,它包含许多简单人生哲学。若都能做到,人生会有所不同。

38、学王阳明的心学需要看相关的经典著作。

39、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40、"格物致知":通过实践和观察,来探求事物的本质和真理。

41、该书就是阳明思想的核心体现。了解中国思想文化要读此书,学习王阳明,自然更要读此书。

42、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43、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44、《礼记.大学》云: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

45、钱穆先生在本书开篇写道这么一段足以让人泪目的话,每次读到,感动不已,现在分享给大家。

46、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

47、“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48、他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精通儒释道三家,开创出了堪称儒学新局面的心学,被认为是可直追孔孟的大圣人。

49、意思是说,有善恶之分了,说明人心产生了意念活动,就是心动。反过来说,人只要有心动,就会产生不是中性的意念,产生欲望,就有了善恶之分。非善即恶,非恶即善。

50、“知行合一”何解?有人说,知行合一就是要把知识和行动结合起来。其实这种理解是不准确的,与王阳明先生所要表达的思想差距甚大!

51、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主要来源于《大学》、《中庸》、《论语》等儒家经典,以及他自己的著作《传习录》、《阳明心学》等。

52、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浚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

53、《近思录》由朱熹等人整理,主要是将北宋五子,除过邵雍之外的其他四个人言论按照体系化梳理了出来。分别按照本体,为学,修养,乃至于治国平天下的次第整理了出来。这部书在中国哲学地位很高,钱穆先生及其推崇。

54、“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的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之外。”——王阳明

55、学王阳明的心学,王明阳书籍是非常值得一读的,详读参研能涤荡心灵,提升智慧。《传习录》是一定要读的,但初学者尤其是没有“四书”基础的同学读起来会感觉晦涩难懂,失去兴趣。个人建议先读王阳明传记之类的,如《知行合一王阳明》(度阴山著),了解王阳明的一生和阳明心学的概念,再读《传习录》,推荐《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有一定基础后,再研习其它版本或者著作。

56、“虽居乡僻,未尝敢一日废学。虽经乱离困厄,未尝敢一日颓其志。虽或名利当前,未尝敢动其心。虽或毁誉横生,未尝敢馁其气。虽学不足以自成立,未尝敢忘先儒之矩,时切其向慕。虽垂老无以自靖献,未尝不于国家、民族、世道、人心,自任其匹夫之有其责。虽数十年光阴虚掷,已如白驹之过隙,而幼年童真,犹往来于我心,知天良之未泯。”钱穆是一位崛起于中小学教师间的国学大师,乡教、苦读、探索,其动情之语让人感慨,“虽或名利当前,未尝敢动其心。”

57、王阳明在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说,以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这三点,最为世人称道。理学发展到他的时候,又称「心学」。

58、字名言:49、“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王阳明《王阳明全集》

59、另外,还可以通过参加心学研讨会、听取心学大师的讲座等方式来深入了解王阳明的心学。

60、内修是软件,外修是硬件;内修自律,外修作为:内修良知,外修善缘;唯有内外兼修,方能修成正果。

心学名句

61、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62、学习王阳明的心学需要看到相关的书籍。

63、何为第一等事?当读书做圣人耳。

64、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65、《王阳明大传》冈田武彦

66、人心最初是没有善恶之分的,犹如婴儿的赤子之心一样,洁净无瑕,正因为如此婴儿才能见常人所不能见、听常人所不能听,进而得到人们无尽的喜爱;

67、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68、"知行合一":知识与行为相结合,只有将知识付诸实践才能真正获得知识的意义。

69、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70、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71、为后世留下了很多经典语录。

72、因此,运用这些经典语录的思想,不仅可以对我们的人格成长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也能够成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和谐的根本基础。

73、推荐理由:众所周知这是最能代表阳明思想的书,主要是采用了问答形式,类似论语中的体例。由其弟子钱德洪等人整理。由“传不习乎”取名,本书必须全面精读。注意第三卷的内容。

74、推荐的经典著作包括《传习录》、《格物致知集》、《学林》等,研究论文则可以查阅相关心理学、哲学、文化研究等领域的学术期刊和专业书籍。

75、同时也可以参加心学研究的相关课程和讲座,深入了解王阳明的思想。

76、阳明先生心学的精髓最后融合在四句话里: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77、学习王阳明的心学,首先要读王阳明的《传习录》,这是王阳明关于心学思想的主要著作。其次,还可以阅读一些王阳明相关的著作和研究资料,例如蔡仁贤的《全书王阳明论》、梁启超的《王阳明新儒学研究》、潘基仁的《王阳明心学》,以及陈鼓应的《无声之声——论王阳明的良知哲学》等。此外,还可以结合实际生活,通过不断地思考和探索,来深入理解王阳明的心学思想,真正将其融入自身的生活实践之中。

78、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79、“格物致知”:通过实践和观察事物,从中获得真知。

80、《近思录》朱熹整理

81、王阳明说:“见到父亲自然知道去孝顺,见到小孩子掉井里,自然就有了恻隐之心,想方设法去救,这就是良知,不用到外面去学习。”

82、为什么要推荐庄子呢,因为道教修炼在阳明心学中实在地位太重要了。王阳明是这样说自己:少溺于词章,后陷入佛老。然后归于孔孟”。而且心学许多具体的修养功夫确实涉及到道家内丹学说以及静坐。注意下面一段话

83、注意事项:精读《中庸》《大学》泛读《论语》挑选着读《孟子》,因为这次主要是谈心性修养,所以《孟子》读的时候主要读《告子》篇,也就是设计了他心性论的那几篇,如何扩充良知,如何养气等等。

84、人之善恶,由于一念之间。

85、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王守仁《传习录》

86、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

87、“心外无物”:心中无物,即心境纯净,不受外界物质的干扰。

88、从“知善知恶是良知”到“为善去恶是格物”,阳明先生的“四句教”,逻辑上是一个从本心、认知、到实践的过程。从“心”“意”“知”到“物”,从心之本体、我之主体到物之客体,达到物我同体的境界。这种思维方式对之后中华文化的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而使中国传统文化走出了宋明理学“知行分开、空谈论道”的窘境。

89、一个人如果内心真诚,必能在其外表上看出来。“诚于中”是思想的活动:“形于外”是行为的表现。诚于中而形于外,就是要求我们表里如一。“慎独”是要求一个人独处时还能保持谨言慎行。个人在言行中处处粉饰自我,可以勉强装过时,但如果长期心口不”,其品行终究会在行动中暴露出来。

90、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心学名句

91、推荐理由:冈田武彦。冈田先生倾毕生精力研究阳明学,终为阳明学之一代儒宗。历时25年,完成了88万字的《王阳明大传》。他为研究王阳明穷毕生精力,亲访八省区八十余县,行程两万里,呕心沥血经过大量一手材料最终完成了这部传世之作。所以国内总是在大谈阳明,但是至今连一部像样的传记都写不出来。中国许多畅销书都是在抄写冈田武彦的书汇编而成的。

92、《宋明理学概述》钱穆

93、"致良知":追求内心的良善和正直,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

94、我们在修行的路上,要做到内修于心,外修于行。对内,修我们的道德修养、文化内涵;对外,修我们的行为举止。

95、、夫精藏则太和流,神守则天光发,累释则怡愉而静,机忘则心纯而一。四者,道之证也。

96、钱穆先生被誉为中国的最后一位“士”,他一生都在为故国招魂,为了保存国粹不遗余力。这本书看起来很简短,但是其实功力极深。钱穆先生有时只是一句话就能点破这个哲学家的缺点。全面梳理了宋明理学的学术派别和各自特色,在书中对于王学议论颇多,耐人寻味。

97、“致良知”:追求良知的启示和指导,以实现道德自觉和正确行为。

98、“知行合一”四字,就是王阳明思想的精髓所在。

99、敬天爱人,恪守己心,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

100、第二句,有善有恶意之动。

101、“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王阳明《传习录》

102、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

103、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104、昔镜未开明,可以藏垢。今镜明矣,一尘之落,亦难住脚,此入圣之机也。

105、这句话个人认为是王阳明最经典的语录。所以放在了第一条。王阳明认为万物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心的存在。我不看花时,花与我心同寂,我看花时,花就在我心中。这句话在古印度的哲学著作《奥义书》中也有差不多的表述“我是一切创造的总和,在我之外,一无所有。”衍生开来去讲,就是人生难免诸多沉浮,以淡定心面对之。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勿让心随境转。

106、王阳明的心学主要来源于其著作《传习录》,这本书是王阳明的自述和心学的主要论述。

107、意思是说我们越是处在一个艰难的处境上,我们越是要磨练自己的心智。王阳明24岁那一年,在会试中再一次名落孙山。知道自己落榜了,他没有向其他人一样垂头丧气,反而是面不改色,很淡定。身边的好友同僚们都以为,他是强撑着,都过来安慰他。

108、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109、同时,还需要参考一些对王阳明心学的注解和研究成果,如朱熹的《阳明心学家传》、王船山的《心学启蒙》等,这些都可以帮助加深对心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110、学王阳明的心学需要看相关的心学经典和著作。

111、日间工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112、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13、注意事项:注意阳明在去龙场前所做的理论反思和之后的关系,以及注意阳明所作的诗,仔细体会王阳明的特殊经历和同时代湛若水等人的关系。

114、一、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完美无缺的选择。你不可能同时拥有春花和秋月,不可能同时拥有硕果和繁花。不可能所有的好处都是你的。你要学会权衡利弊,学会放弃一些什么,然后才可能得到些什么。你要学会接受命的残缺和悲哀,然后,心平气和。因为,这就是人生。

115、学王阳明的心学需要看相关的经典著作和研究论文。

116、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王阳明

117、此外,还可以参考其他人对王阳明心学的解读和批判,如朱熹、龚自珍等人的著作。

118、无善无恶心之体:

119、“致良知而自得”:通过追求良知的实践,获得内心的满足和自我肯定。

120、王阳明敬天爱人知行合一的纲领四句话,是1527年王阳明在浙江绍兴提出来的,原文如下:

心学名句

121、推荐理由:不止一次说过读王阳明必须读《论语》合《孟子》,如果实在不想读那就直接读朱熹对于四书的注解。阳明心学实际上和朱熹的关系比和陆九渊的关系还要大,世人往往被名称所忽悠,以为同讲心学那么肯定读王阳明可以不读朱熹,必须读陆九渊,我的观点恰好相反,你可以不读陆九渊,但是必须读朱熹的书。王阳明合朱熹理学一体两面,有逻辑的发展过程,而且他们两个理论并非有传统想象的那么水火不容,王学正是从朱熹的理学中诞生出来的。而且之所以让你读朱熹,因为王阳明《朱子晚年定稿》这些言论,如果你不读朱熹,根本没法理解。

122、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为善去恶就是从人本心出发、到改善世界的过程。阳明先生在这里用了“格物”这样一个儒家传统概念,但是这个“格物”概念和程朱理学倡导的“格物”是有区别的,程朱理学的“格物”是格天下之物、穷天下之理,而王阳明所说的“格物”,是从本心良知出发,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最终达到为善去恶目标。

123、因为王阳明的心学主张“致良知”,认为人人天生具备良知,只要通过修心养性,就能够体悟到天理人情,达到心灵的自由和超越。

124、第一句是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

125、安静的时候我们要想着提高自身,行动的时候我们要懂得时刻反省自己,不要得意忘形。人呢,你如果不能够看清自己,那么你很容易就会自我感觉良好。那些没有自知之明的人,他们不是固步自封,就是止步不前。所以孔子才提倡“吾日三省吾身”,说我们要经常反省自身,这样才能清地找出自己的不足,才可能会有进步的空间

126、善与恶的区分是因为人做事情时不同的主意与动机,所以我们经常讲:“一个人不要轻易起心动念”,这句话的重点是“不轻易”,也就是说起心动念要特别慎重,否则人的行为就会迷乱而不知所向。

127、恶念者,习气也;善念者,本性也。

128、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29、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

130、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131、知行合一王阳明,四句教28个字的辩证内涵。接下来,我们深入地来理解阳明四句教28个字的辩证内涵。

132、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133、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134、以下是阳明心学的十大经典语录:

135、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136、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今天分享的是王阳明十句名言。

137、阳明心学是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创立的一种哲学思想体系,强调人的内心自觉和道德实践。以下是阳明心学的十大经典语录:

138、第三句,知善知恶是良知。

139、学习王阳明的心学,需要首先了解《传习录》和《心学要录》这两本著作,这两部书是王阳明心学思想的主要文献。在这两本书中,王阳明阐述了自己的主张和心学思想,以及心性的概念,强调人心本善、立己达人的理念,还有理解人心所处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等。此外,还可以参考其他的历代心学学者的著作来进一步加深对王阳明心学的理解和研究。但需要注意的是,学习心学并非只是读书,更要在实践中体悟、应用,并在自己的生活中体现出王阳明心学的精髓。

140、阳明心学的十大经典语录体现了其重视人性、自我发现和道德修养的理念。这包括“知行合一”、“心外无物”、“致良知”等,这些语录指引我们去认识自身,认清内心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实现自我完善和道德规范。

141、阅读时候请注意:杨简,罗汝芳,刘宗周,以及王阳明章节。重点注意每个章节的概括。

142、“心即理”:心即是理,通过心的觉悟和实践来认识和实现道德真理。

143、此外,还可以阅读一些与王阳明心学相关的研究论文和学术著作,如张岱年的《王阳明心学研究》、郭立中的《王阳明心学基础讲座》等,这些书籍可以帮助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王阳明心学的思想。

144、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145、但是,《传习录》从内容上来讲,更适合对阳明有一定基础了解的人来读。不可断章取义,需整体看待。如果直接上手,字面意思不难懂,但读来总会觉得隔了一层,会有不少疑惑。

146、《传习录》王阳明

147、《传习录》

148、此外,还可以阅读其他学者对王阳明心学的研究和解读,如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李贽的《阳明学说集解》等。

149、这些经典语录体现了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强调人的内心自觉、道德实践和追求良知的重要性。

150、“知行合一,存天理”: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以天理为指导。

心学名句

151、“当极静时,觉此心中虚无物,旁通无穷,如长空云气,流行无所止极。”——王阳明

152、当善恶已经存在的时候,分清善恶就非常重要。如果知道善恶,还能分清善恶,这就是良知。按照心学的核心思想,这里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知,能分出有善有恶,何为善何为恶。二是良知,只有知道应该去行善去恶,以“善”为善,以“恶”为恶,才叫良知。

153、《庄子》庄周(选读)

154、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155、知行合一是王明阳心学的重要思想,它告诉我们,一个人既要知道,也要行动,知道什么是对的,就要毫不犹豫去做到;内在的知识和行动保持一致!

156、在神州这片土地上,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斗争,扬才露己向来招人忌恨。

157、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王阳明

158、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

159、人世间所有的战斗,剥除了各种外衣之后,都是心战。

160、阳明「心即理,致良知」学说中的「心」和「良知」,源于孟子的本心及性善说。对他而言,心念的力量,能产生的,「便是性,便是天理」;所生的,「便谓之仁」。

161、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162、"知行不分":在行动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认知,并将其付诸实践。

163、权利和义务的对等,自由和不伤害他人之自由的折中。通过这样一个漫长却必经的过程,善恶标准、政治文明才可能得以重建,公民社会方非镜花水月。

164、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位,便是思诚的工夫。

165、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166、《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167、二、你期待什么,什么就会离你越远;你执着谁,就会被谁伤害得最深。相聚就是离别的序幕,而离别就是相遇的本初。学会放下,放下不切实际的期待,放下没有结果的执着。看淡、看开、看透一些,不牵挂不计较;一切都会慢慢变好。过去的就别再翻回去,上一秒已经过去,唯有当下的快乐与幸福。

阅读更多

>>相关标签内容推荐:   摘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

4 条评论网友点评 登录后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最新评论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