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开头的诗句
1、原文:疏星淡月秋千院,愁云恨雨芙蓉面。伤情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兽炉沉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写入相思传。
2、来误宫窗燕,啼疑苑树莺
3、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4、巢燕翻泥湿,蕙花依砌消。
5、出自唐代刘禹锡的《乌衣巷》
6、关于带有燕字的诗句有:
7、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译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8、作者:晏殊
9、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译文:燕山的雪花大的像一张席子,一片一片地飘落在轩辕台上。
10、尽有春风飞燕子,岂无诗兴到梅花。
11、捲帘双燕入,披幌百花惊。
12、带燕字的诗句:伤情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
13、朝代:宋代
14、原文: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5、朝代:元代
16、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宋·王令《送春》译文:三月份的花落了又重开,屋檐下燕子每日飞来飞去。
17、朝代:唐代
18、带燕字的诗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9、(唐代)2、钱塘湖春行
20、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21、忘情茅屋无非燕,著脚春山独是云。
22、几处早莺争暖村,准家新燕啄春泥
23、作者:张可久
24、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宋·晏殊《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译文:燕子归来的时节,吹起了西风。
25、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26、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出自明·李流芳《黄河夜泊》
27、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28、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29、原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30、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燕开头的诗句
31、觉骑燕地马,梦载楚溪船。
32、译文:作一首词曲喝着一杯美酒。想起去年同样的季节还是这种楼台和亭子。天边西下的夕阳什么时候才又转回这里?花儿总要凋落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像旧时的相识。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
33、几处早春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4、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35、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出自唐·李白《春思》
36、诗句中含有燕的例句如:
37、出自唐代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
38、作者:白居易
39、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流水潺潺。
40、关于带燕的诗句如下:
41、燕来红壁语,莺向绿窗啼。
42、带燕字的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43、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出自唐·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一》
44、关于带燕的诗句有:
45、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出自唐·冯道《赠窦十》
46、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唐·戴叔伦《苏溪亭》译文:燕子还没有回到旧窝,而美好的春光已快要完了。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料峭春风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艳丽的容光,显得凄楚可怜。
47、头戴蜀样花,燕脂涂粉腻。——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48、关于含有燕的诗句有:
49、出自宋代晏几道的《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5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飞将军自重霄入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双鸟海外来,飞飞到中州.飞鸟难攀去,仰首万千层!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秋山敛馀照,飞鸟逐前侣飞鸟莫到人莫攀,一隐十年不下山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虚舟尚叹萦难解,飞鸟空惭倦未还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飞燕身更轻,何必恃容华.泛泛东流水,飞飞北上尘.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飞轮回处无踪迹,唯有斑斑满地花.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如芦花皆不见.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5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52、出自唐代李白的《北风行》
53、(元代)3、塞鸿秋·春情
54、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55、日午脱巾簪,燕息窗下床。——出自唐·白居易《偶作二首》
56、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还有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57、出自唐代戴叔伦的《苏溪亭》
58、译文:疏疏的星,淡淡的月,冷冷清清秋千院,愁如云,恨似雨,布满芙蓉般的脸面。寂寞伤心,深情在燕足上系红线,对镜照芳容,形影孤单好烦恼,百无聊赖摇团扇。看香炉里烟气低沉,池塘中落花成片,这些景物都像一行行字句写入了相思传。
59、出自唐代杜甫的《绝句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