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杜甫草堂的诗句
1、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早秋山居》唐温庭筠
2、此诗写离别之情,在兵荒马乱和世事悲凉的环境中,作者将离别之情写得触目惊心、入木三分。
3、译文:人日这天,我给杜甫写一首诗寄到成都草堂,我在这儿怀念你,怀念我们共同的故乡。
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5、全诗基调凄凉悲壮,结构前后照应,场面细致感人,虚实结合,极具艺术感染力。
6、译文:十一月在这荒村里建了个房子,这里就只有我的家了。
7、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8、这首诗两个“愁”字,可谓从头愁到脚,但这并不是“重字”,因为头、尾这两个“愁”字含义和深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9、第8名《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10、译文:近靠山边觉得寒气来得特别早,晴空下的草堂笼罩着一片霜气。
11、第2名《春夜喜雨》
12、译文:谁怀念李白而想和李白举洒论文呢?是杜甫,他在成都的草堂遥指江东的李白。
13、第3名《旅夜书怀》
14、第10名《送远》
15、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16、译文:一直听闻草屋的乐趣,十分想在竹林里休憩安睡。
17、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
18、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19、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20、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21、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22、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当时正逢安史之乱,兵戈四起,即首句所说的“带甲满天地”。
23、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24、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25、这首诗既写旅途风情,更感伤老年多病、漂泊无依的心境,景中有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境象万千。尤其颔联“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气势磅礴,壮阔无边,乃流传千古之佳句,历来备受好评。
26、这首诗的显著特点是“愁”,诗中共出现两个“愁”字,正应了诗界“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的说法。
27、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28、尊酒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东。——《临江仙》宋苏轼
29、译文:黑暗中涧水傍着花径流过,泠泠之声盈耳。春星灿烂,夜空犹如透明的屏幕,映带出草堂剪影。
30、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有关杜甫草堂的诗句
31、不负东篱约,携尊过草堂。——《九日酬诸子》清妙信
32、苍苔浊酒林中静,碧水春风野外昏。
33、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34、战乱、妻离子散、天寒地冻、无酒无书,这是怎样一个悲苦之景?“愁人”加“愁己”,愁出了境界,我们感慨诗圣写诗水平之高同时,也深深感叹他的悲惨命运。
35、李白和杜甫至少曾两次多日同游,结下深厚的友谊。这首诗是杜甫怀念李白之作,文笔直率,感情真挚。
36、第5名《月夜》
37、作者并未写他自己孤苦伶仃、如何思念妻儿,反而只写妻子望月思念自己,儿女尚小,尚不懂相思。构思巧妙,更显情真意切,令人凄然。
38、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39、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
40、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41、这首诗就是杜甫在草堂旁的水槛远望、触景生情所写,抒发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远离喧嚣的舒适之心。颈联“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最为精彩,栩栩如生,画面感十足,历来备受好评。
42、自闻茅屋趣,只想竹林眠。——《佐草堂在东柯谷》唐杜甫
43、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44、此诗意蕴丰富,虽低沉抑郁,却用语自然、雄浑大气、气势磅礴,意境超然。
45、《漫兴》是杜甫写的一组绝句,共九首。
46、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47、谁谓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48、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
49、懒慢无堪不出村,呼儿日在掩柴门。
50、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51、这首诗是杜甫的五律代表作之一,写出一场流传千古的春夜喜雨,是咏雨的不朽杰作。
52、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53、译文:没有忘记到东篱下去观赏菊花的约定,带着好酒去那草堂。
54、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55、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草堂即事》唐杜甫
56、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57、这首诗结构鲜明,即景抒情。前两联写景,用凝练的语言,写出洞庭湖水势浩瀚的磅礴气势和气象万千的宏伟壮丽;后两联抒情,抒发自己一生坎坷、怀才不遇、身世漂泊,空有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的凄伤之情。
58、第6名《月夜忆舍弟》
59、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60、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有关杜甫草堂的诗句
61、《春望》
62、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63、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64、第7名《对雪》
65、离世的两年前(公元768年),老弱多病的杜甫离开夔州一路漂泊来到岳阳,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他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发出由衷的礼赞。后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不由感慨万千,写下这篇千古名作《登岳阳楼》。
66、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67、此诗用拟人手法,写出“春雨贵如油”的特色,体物精微,细腻生动,绘声绘色。全诗意境淡雅,意蕴清幽,诗境与画境浑然一体,是杜甫少有的喜悦欢快之佳作。
68、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人日寄杜二拾遗》唐高适
69、译文:曾经我离开草堂时,入侵者遍布成都。现在我回到草堂,成都一切安好。
70、第一个愁是“愁人”,就是为国、为苍生百姓而愁。第二个愁是“愁己”。冰天雪地间,炉子是凉的,诗人穷的无取暖之火,冬日之冷可想而知!“瓢弃樽无绿”表示没有酒,“愁坐正书空”表示没有书,那何物可消愁?只有愁更愁!
71、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2、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狂父》唐杜甫
73、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74、《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75、第9名《春日忆李白》
76、别离已昨日,因见古人情。
77、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78、译文:万里桥西边就是我的破草房,无人来访,百花潭与我相伴,随遇而安,这就是沧浪。
79、戎马关山北,凭轩渧泗流。
80、公元761年,在好友的资助下,杜甫在成都浣花溪旁的草堂落成,经过杜甫的苦心经营,草堂面积扩大,并栽了很多树,建了水亭。在水亭旁还建有专供垂钓、眺望的水槛。
81、昔我去草堂,蛮夷塞成都。今我归草堂,成都适无虞。——《草堂》唐杜甫
82、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安史之乱。全诗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凄苦和诗人对国家的担忧。是一篇佳作
83、绝句漫兴九首
8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85、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86、《绝句漫兴九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这组绝句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九首诗当为由春至夏相率写出,表现了草堂一带由春入夏的自然景物和作者的情思感触。前七首写早春、仲春、晚春景物,后二首写春去夏至之景。从内容看,诗亦有次第可寻。在章法上,九首诗虽各自独立成篇,然逐章相承,首尾照应,有前后次第和内在脉络。在技巧上,全诗用拟人手法,把春写成了有生命、有感情的事物,新鲜生动的比喻,使景物展现出灵动活泼之姿。
87、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8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89、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时杜甫正值青年,理想和抱负都很大!
90、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有关杜甫草堂的诗句
91、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92、此诗托物咏怀,结构严谨,层次渐进,格调沉郁哀婉,情真意切,真挚动人,读来令人泪目。
93、这首诗用语凝练,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尤其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流传千古,备受好评。
94、译文:玉山上的草堂安静闲适,清爽新鲜,我甚是欢喜。
95、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夜宴左氏庄》唐杜甫
96、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崔氏东山草堂》唐杜甫
97、舍西柔桑叶可拈,江畔细麦复纤纤。
98、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
99、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100、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0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102、杜普草堂,一个美丽的地方,欢迎你的光临。
103、第4名《登岳阳楼》
104、公元756年,正逢安史之乱,杜甫从鄜州只身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结果半路被叛军所俘虏,被押往长安,这首诗就作于他被囚禁长安期间。
105、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106、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
107、这首诗和上一首《登岳阳楼》一样,同样是即景抒情之作,同样是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
108、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时,当时战火四起、狼烟滚滚,杜甫和几个兄弟们流离失所,他在白露之夜思念弟弟而写了这首诗,此诗是他当时情感的真实记录。
109、人生几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
110、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11、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112、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113、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兴衰之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全诗充满凄苦哀思,爱国、忧人之情尽在其中,读来令人赞叹。
114、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115、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116、这是杜甫著名的一首爱国诗篇,是诗圣五言律诗的代表作之一,排在榜首恰如其分。
117、第1名《春望》
118、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119、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120、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有关杜甫草堂的诗句
121、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22、杜甫通过“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一联高度评价李白诗歌的风格和地位;“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分写两人所处的地点和环境,衬托出思念之深;尾联“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表达出志同道合之意,期盼再次重逢,情谊绵长,余味无穷。
123、这首诗饱含深情,构思新奇,章法紧密,情深意长,凄婉动人。
124、草堂大门匾额杜甫草堂(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入蜀,在成都营建茅屋而居,称“成都草堂”。 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流传至今的有240余首。其中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现已成为不少地区学生必学课。草堂故居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 杜甫当年来到成都时,觉得成都景色宜人,便在此定居,自己建立了杜甫草堂,由于当时贫穷,他还写了不少诗来向当地的社会名流索要一些花草树木,自己亲手栽培,他看上了浣花溪旁的一块宝地,便依溪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