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经典诗句 云中谁寄锦书来
1、秋天了,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还散发着残留的幽香,睡在竹席上,已有一些凉意。提着丝裙,独自登上那艘小船,想去散散心,排遣掉相思制苦。仰望长空,白云悠悠,谁会将书信寄来?排成“人”字形的雁群飞回来时,清亮的月光,已经洒满西楼。
2、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3、“云中谁寄锦书来”出自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4、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5、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
6、释义如下文:
7、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8、云中谁寄锦书来原句:“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9、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0、落花独自地飘零,水独自地流淌着。我们两个人呀,有着一样的相思,却两地分离,牵动着各自的忧愁。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刚离开了微蹙的眉梢,却又隐隐地涌上了心头。
11、出自宋代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12、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13、红藕:红色的荷花。
14、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15、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这首词在黄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16、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17、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18、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译意:
19、云中谁寄锦书来的歌曲名为《月满西楼》,由歌手龚玥所唱。歌词出自于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作的《一剪梅》。
20、连载平台
21、兰舟:这里指小船。
22、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23、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24、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5、“云中谁寄锦书来?”惦念丈夫,望眼欲穿,真是一封“家书抵万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她思夫的迫切心情,突然自现的外在表现。作者借助于鸿雁传书的传说,画面清晰,形象鲜明,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然而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
26、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27、内容为: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28、词的上阕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写荷花凋谢、竹席浸凉的秋天,空灵蕴藉。“红藕”,即粉红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萧疏秋意的时节,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表面上写出荷花残,竹席凉这些寻常事情,实质上暗含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人去席冷”之意境。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赞美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写其白天泛舟水上之事:词人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轻解”与“独上”,栩栩如生地表现出她的神态、举动。“轻”,写手脚动作的轻捷灵敏,表现出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少妇心情。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上。“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点明了下阕“愁”字的症结。“独上兰舟”,正是她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昔日也许双双泛舟,而今独自击楫,恩爱情深、朝夕相伴的的丈夫久盼不归,怎不教她愁情满怀。“云中谁寄锦书来?”惦念丈夫,望眼欲穿,真是一封“家书抵万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她思夫的迫切心情,突然自现的外在表现。作者借助于鸿雁传书的传说,画面清晰,形象鲜明,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然而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月满西楼”写月夜思妇凭栏望眺。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盼望音讯的她仰头叹望,竟产生了雁足回书的遐想。难怪她不顾夜露浸凉,呆呆伫立凝视,直到月满西楼而不知觉。
29、hóngǒuxiāngcányùdiànqiū。qīngjiěluócháng,dúshànglánzhōu。
30、出自: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经典诗句 云中谁寄锦书来
31、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32、《云中谁寄锦书来》这部剧是由同名小说改编而来,芒果TV出品,郭会中执导,左曌阳编剧,谢彬彬和吴佳怡等明星领衔主演的古装爱情剧,讲述沈鱼欲为家族洗冤翻案,设局嫁入周府的故事。
33、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4、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意思是我独自登上小船。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
35、cǐqíngwújìkěxiāochú,cáixiàméitóu,quèshàngxīntóu。
36、《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代:李清照
37、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38、《云中谁寄锦书来》是一本现代言情小说,作者是绿妖的长尾鱼。
39、现代言情
40、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拼音版注音:
41、《云中谁寄锦书来》这部剧是由同名小说《云中谁寄锦书来》改编而来,芒果TV出品,郭会中执导,左曌阳编剧,谢彬彬和吴佳怡等明星领衔主演的古装爱情剧。该剧主要讲述了生在太医世家的沈鱼欲为家族洗冤翻案,设局嫁入周府,后结识了齐璋、高墨两位胸怀大志的少年,四人联手探案,在一步步接近真相中卷起朝堂风云,也陷入情感纠葛的故事。据了解,该剧早在今年7月份就已杀青,预计在2022年上半年播出,让人无比期待!
42、这句话出自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这首词。该词主要是写作者和丈夫赵明成分别后的离别之苦和思念之情。日夜盼望有丈夫的音讯早日归来。
43、没有云中谁寄锦书来原著小说,云中谁寄锦书来,出自宋代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44、“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思念。
45、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席带着秋的凉意。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登上小船。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46、huāzìpiāolíngshuǐzìliú。yīzhǒngxiāngsī,liǎngchùxiánchóu。
47、词人独上兰舟,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偏起怀远之思。这一句,钩连上下。它既与上句紧相衔接,写的是舟中所望、所思
48、yúnzhōngshuíjìjǐnshūlái,yànzìhuíshí,yuèmǎnxīlóu。
49、下阕“花自飘零水自流”,言眼前的落花流水可不管你的心情如何,自是飘零东流。其实,这一句含有两个意思:“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只要我们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当然,它所喻的人世的一切诸如离别,均给人以无可奈何之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由己及人,互相思念,这是有情人的心灵感应,相互爱慕,她想到丈夫一定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二人心心相印、情笃爱深,相思却又不能相见的无奈思绪流诸笔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种相思之情笼罩心头,无法排遣,蹙着的愁眉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其内心的绵绵愁苦挥之不去,遣之不走。“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把真挚的感情由外露转向内向,迅疾的情绪变化打破了故作平静的心态,把相思之苦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与愁情,独守空房的孤独与寂寞充满字里行间,感人至深。这和李煜《乌夜啼》“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有异曲同工之妙境,成为千古绝唱。
50、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51、云中谁寄锦书来
52、意思是:仰头凝望着天边,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53、一剪梅,词牌名,又名“一枝花”“腊前梅”“腊梅香”“腊梅春”“玉簟秋”“醉中”等。以周邦彦《一剪梅·一剪梅花万样娇》为正体,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三平韵。另有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五平韵;双调五十九字,前段五句三平韵,后段六句三平韵等变体。
54、绿妖的长尾鱼所著小说
55、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56、总之,《一剪梅》笔调清新,风格细腻,给景物以情感,景语即情语,景物体现了她的心情,显示着她的形象特征。词人移情入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耐人寻味
57、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