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中描写安史之乱的诗句
1、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2、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明媚春光陪伴着我返回故乡。
3、唐玄宗的迷色误国,是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源。
4、这句诗描绘了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军队奋起抵抗的场景,表现了战火纷飞、兵临城下的惨烈局面。
5、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位,杜甫获悉即从鄜州只身奔向灵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八月,作者被禁长安望月思家而作此诗。
6、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7、白居易生活的时代,开元天宝年间生活的人还有很多在世,他也能听到很多故事。长恨歌之外,他还以长篇歌行的形式写了很多故事,比如《上阳白发人》,《新丰折臂翁》,《江南遇天宝乐叟》等。
8、这首诗讲述了在“安史之乱”中,唐军与安史叛军在陈陶作战时,唐军四五万人几乎全军覆没的故事。字里行间渲染了战争残酷的场面,以及百姓盼官军收复河山的迫切心情。整首诗充满了一种悲壮的色彩。
9、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0、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1、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12、后宫粉黛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13、今夜里鄜州上空那轮圆月,只有你在闺房中独自遥看。
14、一、《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5、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6、人生有情,泪水沾湿了胸臆,江水的流淌和江花的开放哪里会有尽头呢?黄昏时,胡骑扬起满城的尘土,我想去城南,却望着城北。
17、那些胡寇归来时箭上还在滴血,仍然高唱胡歌狂饮在长安市上。
18、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19、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深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20、安史之乱”诗句:
21、异常艰难。同时,家书曾经被当时的人们看作最珍贵的家庭
22、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
23、其它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即《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24、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25、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长恨歌中这句话说出了造成安史之乱的根源。
26、也难免会被摧毁,失去联系。因此这两句诗不仅仅形象地展
2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8、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因为统治集团如此昏庸腐朽,阶级矛盾又如此尖锐,所以当安禄山这个大野心家一旦发起叛乱,唐王朝这座炫人眼目的金字塔立刻就倾倒崩溃了。“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正是形象地说明了这一过程。渔阳:郡名,郡治在今天津蓟县。这一带有时称渔阳郡,有时又称范阳郡。安禄山当时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大本营就在渔阳。鼓:军中使用的乐器。渔阳鼙鼓,即指安禄山率领的造反军队;安禄山发动叛乱在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霓裳羽衣曲:舞曲名,开元中来自西凉。据说唐明皇曾亲自对它进行过加工润色,并为之制作歌辞。杨贵妃进宫后,善为此舞。
29、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0、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长恨歌中描写安史之乱的诗句
31、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2、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政治动乱,也是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留下了众多反映乱局的诗句。以下是其中几个著名的诗句:
33、长恨歌是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长篇乐府诗歌,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世称诗魔,一生倡导新乐府运动,与元稹并称元白,与李白杜甫并称三大诗人,诗人在长恨歌中是这样描写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34、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冬。当年十月,宰相房琯上疏唐肃宗,自请带兵收复两京。十月二十一日,唐军跟安史叛军在陈陶作战,房琯“高谈有余而不切事”,用兵以春秋车战之法,结果唐军大败,死伤四万余人。
35、“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因他不肯早投笔。”——马兴元《桃花扇·东篱乐府》
36、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37、诗中人物将那场梦娓娓道来:
38、杨贵妃明亮的眼睛和洁白的牙齿在哪里呢?鲜血玷污了她的游魂,再也不能归来!清清的渭水向东流去,而玄宗所在的剑阁是那么深远。走的和留下的彼此没有消息。
39、此诗题注:“陈涛斜,在咸阳县,一名陈陶泽。至德元年十月,房琯与安守忠战,败绩于此。”来自西北十郡(今陕西一带)清白人家的子弟兵,血染陈陶战场,景象非常惨烈。
40、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
41、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
42、何时能并肩坐在薄帷帐下,月光照你我尽把泪痕擦干。
43、这个还是杜甫写的比较出名。
44、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45、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46、河北一带战火不断,战乱持续了整整三个月,使得人民生活
47、这句诗则表达了对于安史之乱的反感和愤怒,希望有英雄将领能够挺身而出,驱逐入侵的胡人,保卫祖国的疆土和安宁。
48、李白十一首《永王东巡歌》,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
49、剑门外忽传收复蓟北的消息,初闻此事分外欢喜泪洒衣衫。
50、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51、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52、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
53、一夜征人尽朔城,千里烽火灭无声。——王之涣《登鹳雀楼》
54、天宝十五载(756年)春,安禄山由洛阳攻潼关。五月,杜甫从奉先移家至潼关以北的白水(今陕西白水县)的舅父处。六月,长安陷落,玄宗逃蜀,叛军入白水,杜甫携家逃往鄜州羌村。
55、原野空旷苍天清远停息了战声,四万义军在同一天理慷慨阵亡。
56、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57、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58、《垂老别》是杜甫著名的组诗《三吏》和《三别》六首中的一首。
59、白居易的《长恨歌》,诗的前半部分,反复渲染唐玄宗得到杨贵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如何行乐,如何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所有这些酿成了“安史之乱”。
60、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长恨歌中描写安史之乱的诗句
61、它的写作背景和过程,和其它五首一样,都是在安史之乱时期,杜甫根据他的所闻所见所经历写成的。这六首诗,都是人民的悲剧、人民的血泪史,这是显而易见的。
62、白居易的《长恨歌》、还有最出名的就是杜甫反映安史之乱的诗句有三吏三别。即《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63、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64、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生。意思是:行宫里望月满目凄然,雨夜听曲声声带悲。《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以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背景,不不仅词藻华丽,还蕴含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与此同时又叙述了部分安史之乱的经过,具有极高文学价值。
65、和悲痛。
66、三、《悲陈陶》
67、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68、问:安史之乱的诗句有哪些?
69、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70、染香的雾气打湿你的鬓发,明月的清光使你玉臂生寒。
71、安史之乱是中国唐朝时期的一场重大政治动乱。以下是两句形容安史之乱的诗句:
72、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
7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74、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75、“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王之涣《登鹳雀楼》
76、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77、“乱离今别若为期,树阴满地日脚低。”——李商隐《夜行黄沙道中》
78、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79、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80、祖居少陵的野老(杜甫自称)无声地痛哭,春天偷偷地来到了曲江边。江岸的宫殿千门闭锁,细细的柳丝和新生的水蒲为谁而绿?回忆当初皇帝的彩旗仪仗下了南苑,苑里的万物都生出光辉。
81、回头看妻儿的愁云顿时消散,随便地收拾起诗书欣喜若狂。
82、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
83、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84、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85、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86、安史之乱诗句前两句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87、这两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形象地描绘了安史之乱时,
88、“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杜甫《春望》
89、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
90、现了战乱给人民生活带来的深重影响,也表达了诗人的关切
长恨歌中描写安史之乱的诗句
91、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92、这首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春。至德元年(756年)秋天,安禄山攻陷长安,杜甫离开鄜州去投奔刚即位的唐肃宗,不巧,被安史叛军抓获,带到沦陷了的长安。
93、《石壕吏》吏是一首杰出的现代主义的叙事诗,写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
9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9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96、财产之一,但在战争时期,即使是抵抗万金的珍宝,
97、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98、《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天。宝应元年(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
99、创作背景
100、旧地重来,触景伤怀,诗人的内心是十分痛苦的。第二年春天,杜甫脱逃,沿长安城东南的曲江行走,感慨万千,哀恸欲绝,《哀江头》就是当时心情的真实记录。
101、杜甫的《春望》
102、昭阳殿里的第一美人也同车出游,随侍在皇帝身旁。车前的宫中女官带着弓箭,白马套着带嚼子的黄金马勒。翻身朝天上的云层射去,一笑之间双飞的一对鸟儿便坠落在地。
103、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104、出自唐代杜甫的《阁夜》
105、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共四十二句为第二段,写马驿兵变,杨贵妃被杀,以及从此以后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朝思暮想,深情不移。其中开头十句讲马嵬驿兵变。九重城阙:指首都。皇帝的宫庭有九道门,故称皇宫曰九重。烟尘:指敌警。千乘万骑西南行:指唐明皇等离长安往四川逃跑,事在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翠华:指皇帝的仪仗。西出都门百余里,其地即马嵬驿,在今陕西兴平西。六军:古称天子的军队,这里指唐明皇的卫队。不发:不再继续前进,这里即指兵变。当时乱兵先杀了杨国忠及杨贵妃的两个姊妹,又逼着唐明皇将杨贵妃赐死。花、翠翘、金雀钗、玉搔头:都是杨贵妃头上的饰物。“黄埃散漫风萧索”以下八句写唐明皇在前往成都的路上以及在成都的日子里对杨贵妃的思念。云:山中的空中通道。剑阁:即剑门关,古时陕西四川间的险要关塞,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峨嵋山:在今四川峨嵋县西南,不在由陕西入四川的路上,这里是诗人为强调川陕间山路艰难而漫加堆砌。李白《蜀道难》中有所谓“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106、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107、杜甫反映安史之乱的诗句有三吏三别。即《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8、十月里西北十郡那些良家子弟,鲜血流成了陈陶斜的泽国水乡。
10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110、远在他乡怜惜幼小的儿女,还不懂得你为何思念长安。
111、四、《月夜》
112、出自唐代李商隐的《马嵬二首》
11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14、在安史之乱结束近半个世纪后,白居易写下了一首长诗--《长恨歌》,在有关唐玄宗与杨玉环爱情的诗中,这首是最有名的。写下这首诗的时候,白居易三十五岁,也就是说,他没有亲身经历过安史之乱。他出生时,当朝皇帝、最终平定安史之乱的李豫已经做了十年皇帝,天下初定,只是藩镇割据仍在继续,边疆烽烟不断,人们似乎都已知晓,大唐再也回不到鼎盛的局面。
11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登高》
116、这些诗句各有千秋,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手法反映了安史之乱时期的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
117、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欣喜若狂,遂走笔写下这首诗。
118、杜甫这时被困在长安,目睹叛军的骄纵残暴,有感于陈陶之败的惨烈而作此诗。
119、京都百姓转头往北方痛哭流涕,日夜盼望官军早来到退敌安邦。
120、唐代: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长恨歌中描写安史之乱的诗句
121、五、《哀江头》
122、快快动身起程巴峡穿过巫峡,我穿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123、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124、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125、诗中描绘了国家衰败、山河破碎、草木荒凉的景象,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深担忧。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126、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吏三别:《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27、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28、关于形容安史之乱的诗句有有唐代诗人杜甫的《悲陈陶》。全诗如下:
129、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30、作者:唐代杜甫
131、二、《春望》
132、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133、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134、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135、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