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难李白全文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3、蚕丛和鱼凫是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开国的事业何等茫然。从古到今四万八千年,秦蜀二地从不通人烟。西面太白山上只有鸟飞的路线,可以通往峨眉山巅。多少壮士在地裂山崩中死去,然后才有一条天梯似的栈道互相钩连。
4、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5、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从雌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6、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7、其次,本诗体现了作者与王炎的.深情厚谊。李白很重友情,他与诗人杜甫、道士吴筠、农民汪伦的友谊向来是文学史上的美谈。他与王炎的交情也很深。王炎入蜀,他一连写了《剑阁赋》、《送友人入蜀》等诗文相送,王炎去世,他又写了《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深表哀悼。在本诗中,他于描绘蜀道之时,每每情不自禁地发出“问君西游何时还?”“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侧身西望长咨嗟”一类感叹,对王炎此行深表担忧,并诚恳规劝王炎及早还家,表现出对友人的真切关心和一怀深情。
8、蜀道难以攀越,简直难于上青天,使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
9、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10、描绘蜀道的奇崛艰险是本诗的一个主要内容,这类诗句,占据了全诗的大部分篇幅。李白对故乡四川和祖国山河非常热爱,他的许多诗篇都强烈地表现出这一情感。《蜀道难》也是如此。虽然,为了达到规劝友人的目的,他极力夸张、描绘了蜀道之艰险可怖,然而对祖国山河的真诚热爱,使他不由自主地对笔下的蜀道倾注了饱满的热情,在描绘蜀道之艰险可怖的同时也写出了它的突兀、峥嵘、强悍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显示出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11、噫,哎呀,好高啊好险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12、今人有谓此诗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漫游中屡逢踬碍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迄无定论。《蜀道难》是中国唐朝诗人李白的名篇,内容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诗歌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蜀道难》描写了大自然动人心魄的奇险与壮伟,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
13、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14、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15、剑门关气象非凡,但也格外高险。一人来把守,万人难过关。把关的人若是不可靠,他反而成为祸患。行人来到这里,早上要防备猛虎的袭击,晚上要警惕长蛇的暗算。它们磨快了牙齿,时刻要摆人肉宴。被它们杀害的人啊,密密麻麻,成千上万。“锦城虽说是个好地方,倒不如早早回家去!”
16、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17、《蜀道难》本是乐府古题,李白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峥嵘、险峻、突兀、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并从中透露了对国家的忧虑与关切。
18、李白〔唐代〕
19、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20、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21、驻守的官员倘若不是可信赖的人,难免要变为豺狼,据险作乱。
22、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23、山崩地裂,埋葬了五位开山英雄壮士,这样以后高险的山路和栈道才相互勾连。
24、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25、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
26、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了吧,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27、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28、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29、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出自《蜀道难》
30、正如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所盛称:“笔势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古道难李白全文
3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32、《蜀道难》简析
33、西边太白山高峻无路只有飞鸟可通行,此山可以直通峨眉山巅。
34、拓展资料
35、只听见鸟儿在古树上哀号,雌的跟着雄的飞绕在林间。又听见子规在月下哭泣:“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一声声,愁满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听一听也会使人失去青春的容颜。山峰连着山峰,离天还不到一尺远,千年枯枝倒挂在悬岩上边。激流和瀑布各把神通显,冲得山岩震,推着巨石转,好一似雷霆回响在这万壑千山。“蜀道是这样的艰险啊!可叹(你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不知是为了什么?”
36、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当我踏上归途回身西望,还止不住连声长叹。
37、噫吁嚱,危乎高哉!
38、其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实际上就是引用了张载《剑阁铭》的原文。
39、这样危险的地方,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什么非要来这里不可呀?
40、蜀道难以攀越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41、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42、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这蜀道的峭岩险道实在难以登攀!
43、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44、屏住呼吸仰头就可触摸参星和井星,紧张得透不过气来,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
45、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46、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47、每日每夜都要躲避猛虎和长蛇,它们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48、《蜀道难》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此诗袭用乐府旧题,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自然的感情。全诗二百九十四字,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感情强烈,一唱三叹。诗中诸多的画面此隐彼现,无论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气象宏伟,境界阔大,集中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深受学者好评,被誉为“奇之又奇”之作。
49、蜀中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
50、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51、上有那驾着六龙的日车也要回头的高峰,下有那奔腾澎湃的激流也要倒退的迴川。连高飞的黄鹤也不得过啊,猿猴要过也无法攀援。青泥岭上路,盘旋又盘旋,百步九折绕山峦。抬起头来不敢出大气,手摸星辰头顶天。只好坐下来手按胸口发长叹:“西行的人啊,你什么时候回来呢?这可怕的蜀道,实在难以登攀!”
52、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53、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茂密树丛之间。
54、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55、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
56、全文如下:
57、这句话表达了这样一种思想感情:虽然现实很黑暗、很残酷,追求真理的道路很曲折、很遥远,但是,“我”(即屈原)也会不惜一切去寻求真理,表现出屈原勇于追求真理的执着、不屈、矢志不渝的无畏精神和坚定信念。
58、诸多的画面此隐彼现,无论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其境界之阔大,确非他人可及。再从总体来看,其变化极速,愈变愈奇,又往往出人意料,使人目不暇接。
59、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60、据载,李白从蜀道到长安,与前辈诗人贺知章相遇,以《蜀道难》示之。贺知章读罢“称叹数四”,认为此诗非凡人所作,称李白为“谪仙”。
古道难李白全文
61、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62、蜀道难以攀越,简直难于上青天。
63、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64、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65、剑阁所在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难攻占。
66、《蜀道难》是汉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辞”中的“瑟调曲”。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引《乐府解题》说:“《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都是四川山名)之阻”。自梁简文帝至初唐张文琮,曾有不少人用此题目写过诗。李白此诗,虽然也沿用了乐府旧题描写蜀道艰难,但内容较前有所丰富,思想意义也比较积极。
67、释文如下:
6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出自屈原的名作《离骚》
69、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飞流撞击着巨石在山谷中滚动像万壑鸣雷一般。
70、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71、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72、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73、《蜀道难》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此诗袭用乐府旧题,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自然的感情。
74、唉呀呀!多么高峻伟岸!
75、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如此一作:也若此)
76、青泥岭的泥路曲曲弯弯,百步九折萦绕着山峦。
77、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78、月夜又听到杜鹃凄凉悲啼,在空山中传响回荡,令人愁思绵绵无穷尽!
79、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80、如前所述,本诗当作于天宝初。当时,唐朝社会麦面上尚算安定繁荣,但骨子里却矛盾重重,不无危险。一方面,是“法令弛坏”,土地兼并严重,一方面,藩镇拥兵自重,朝廷难以控制。因此,李白此诗第三部分的有些诗句,尽管仍侧重于描写蜀道地势险要,但也于有意无意之间流露出他对国事危殆的忧虑,流露出了他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