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非句子网:专注分享好词好句
位置: 欧非句子网 / 句子精选 / 文章内容

屈原代表作品史上第一首抒情长诗-通用96句

2024-06-09 投稿作者:愿与i 点击:62

屈原代表作品史上第一首抒情长诗

1、《离骚》作为鸿篇巨制,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关于它的内容层次,历来也有各种各样的分法。大致说来全诗可分九部分:

2、即用引经据典的方式来喻示屈原、赞扬屈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被楚怀王“放流”[4],因屈原遭遇放逐,吟咏屈原的诗词中,故谓屈原“放臣”,元代柳贯《题〈离骚九歌图〉》:“究观神保意,皇恤放臣悲。”既喻指屈原又喻指屈原放逐之事。明代刘基《读史有感》:“千古怀沙恨逐臣,章台遗世最酸辛。”《渔父》载:“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5]吟咏者则称谓屈原“醒魂”“独醒人”等,彰显屈原志洁行廉的情操。宋代胡仲弓《端午》:“年年此日人皆醉,能吊醒魂有几人?”再如“骚人”“汨罗魂”等,都有特定涵义,特指屈原。这些称谓内涵大致相同,只是不同语境下的表现形态。

3、第六部分:由于女媭的劝诫,诗人不得已来到重华面前,向他陈述自己的观点,期冀引起同情共鸣。

4、屈原人生经历中,按传统说法,他生于湖北秭归,出仕于湖北荆州(郢郢都),流放于湖南溆浦及汉水以北(即湖北郧襄一带),沉逝于湖南汨罗。自古至今,屈原在其行踪区域声名广布,影响甚大,深受人们爱戴,这些区域吟咏屈原的诗词则不断涌现。因此,历代吟咏屈原的诗词中,涉及上述地域名称者众多,直接以秭归(或归州)、汨罗等地名作吟咏屈原诗题者亦多。

5、中国文学史上的长篇抒情诗《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6、第五部分:遭遇苦难挫折,陷入孤独绝望境地的诗人内心深处进一步展开矛盾、彷徨、苦闷与追求理想,以及灵魂搏斗的过程,最终坚定自己的道德情操和政治理想。

7、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8、既表达怀念屈原之意,又以屈原身世经历感叹自身人生遭遇。如唐代宋之问,先遭遇流放,后被赐死,其在《送别杜审言》中,悲己“卧病人事绝”,且不忘“维舟吊屈原”。宋代曾任宰相的寇准,受朝廷权贵排挤而被黜,后又被贬而远离他乡,其在《巴东书事》诗中,袒露“孤淡厌琴樽”“因思楚屈平”。另如唐代元稹于元和五年(810)被贬江陵期间所作的《楚歌十首》,感慨“愤愤屈平篇”,古今二人“各自埋幽恨”。再如唐代遭贬谪“乃知汨罗恨”的白居易《读史五首》、唐代“远谪南荒一病身”的朝廷大臣李德裕《汨罗》等等,悲怀屈原的同时,也悲叹自身坎坷遭遇。

9、《离骚》。《离骚》是屈原最重要也是最著名的作品,近2500字篇幅较长是古代文学作品中最长的一首抒情诗。他的作品充满爱国主义激情,表达了对理想的的舍身追求以及不媚流俗的高洁情操,对后世文人影响深远。

10、《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离骚》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实现理想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是批判现实主义的优秀诗篇。该诗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主要注本有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南宋朱熹的《楚辞集注》、清代戴震的《屈原赋注》等。

11、第四部分:由于诗人的特立独行,立即引起世间庸人的谗毁,从而使诗人再一次遭遇挫折,诗人陷入孤独绝望的境地。但诗人依旧矢志不屈,甘愿“伏清白以死直”,也不愿意屈服认同世俗:“背绳墨以追曲”。

12、一、我国南方是滋生吟咏屈原诗词的主要区域

13、骚、骚体

14、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15、第三部分:在诗人的政治生涯中遭遇挫折之后,不退缩不气馁,兴办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但在“众皆竞进以贪婪”的环境中,群芳芜秽了——这是诗人遭遇到的第二次挫折,但诗人自己依旧积极自修,依照彭咸的遗教去做。

16、我国第一首篇抒情诗是《离骚》。

17、《离骚》是屈原最长的抒情诗。

18、辑注历代吟咏屈原的诗词,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在辑注《屈原颂——历代咏颂屈原诗歌选注》[1]过程中,曾搜集整理相关诗词400余首,发现这些诗词既具有独特的区城性,又具有独特的文学艺术性,而且具有独特的思想性和传承性。

19、这首诗的影响力长久而深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0、是《离骚》。

21、(三)承袭屈原作品风格

22、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23、(三)直咏屈骚

24、是屈原的《离骚》,《离骚》是一首长篇自传体政治抒情诗。在诗中,他写道,他内心的痛苦和犹豫已经达到了他的政治理想。有强烈的浪漫精神。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部文学作品。《离骚》中,东汉王:“离,别也;骚,愁。”

25、关于它的内容层次,历来有各种不同的分法。大致说来,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再加一个礼辞。诗的第一部分用接近于现实主义的手法展现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和自己的历程;而后两部分则以色彩缤纷、波谲云诡的描写表现了一个幻想的境界,常常展现出无比广阔、无比神奇的场面。

26、末尾一小节为礼辞。诗人在国内不能见容,又不忍心去国,左右为难。无可奈何,只有一死了之。最后,就在这去留的极端矛盾中充分显现了诗人眷恋祖国和决心殉国的高尚精神。这是全诗到高潮之后的画龙点睛之笔,用以收束全诗,使诗的主题进一步深化。

27、《离骚》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不仅在文学艺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而且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的动荡和屈原个人的遭遇。

28、(三)吟咏屈原诗词的传播载体大多集中在南方

29、(二)针砭时弊

30、除了前述基本特征之外,吟咏屈原的诗词还具有独特的历史性。其随着历史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从中国文学发展脉络来看,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为盛,吟咏屈原诗词的发展亦然。文学兴衰(包括诗词发展)与历史背景、政治环境、文化氛围等元素紧密相连,在某种程度上说,社会的进步会带来文化的昌盛。唐代鼎盛时期,诗词发展尤盛。“焚书坑儒”的秦代,吟咏屈原的诗词则寥若晨星。通过这些诗词,可以透视社会历史及诗词历史兴衰的不同时期及其发展过程,还可窥见古今人们对特殊历史人物屈原的不同认识与评介。因此,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这些诗词本身就是一种历史文化,它不同程度的表现了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文化、经济等状况。其次,这些诗词的传承,对中国文学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屈原代表作品史上第一首抒情长诗

31、屈原的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2476个字。《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377句,2476个字。

32、第二部分:诗人在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过程中遭遇到的挫折。

33、第九部分:诗人在接受灵氛、巫咸的劝告,决定离开楚国远游,最终不忍离开的经过。这是诗人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展开的最后一次幻想。全诗最后是尾声,以当时的楚国名曲《乱》作结。

34、这首诗的篇幅长达十九章,远远超出了其他屈原诗作篇幅,因此可以说是屈原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35、扩展资料:

36、第七部分:诗人在重华面前阐述了自己的“举贤授能”的政治主张后,引出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充分表达诗人不被世人理解的强烈感情。

37、《离骚》的形式来源于楚国人民的口头创作,诗人又将之加以改造,构成长篇,使之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它的语言精练,吸收了楚国的不少方言,造句颇有特色。《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373句,是我国最早的长篇抒情诗。

38、其根源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与屈原世居南方有关。屈原本为南方楚国人,所以南方诗词作者对其更为熟知;二是与南方风俗相关。以长江为主干的南方多湖泊江河,以纪念屈原为主的端午节龙舟竞渡、悬艾挂蒲等习俗,则多源于南方,由这些活动而衍生吟咏屈原的诗词则盛矣,也为吟咏屈原的诗词创作提供了大量素材。异地的作者大多或徙居南方,或曾游历南方,或从其它渠道获知屈原其人或阅读屈原作品后而作之。从作者的身份上看,有平民百姓,有达官政要,自古皆然。

39、即以涉及屈原的古迹或其它景物为素材,既咏赞屈原,又寄情述怀。此类诗词数量较多,以端午节日、屈原祠庙、龙舟竞渡、角黍艾蒲等景物风貌为主题,籍以传情,融情于景。如南宋爱国诗人、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端午》,称颂屈原“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感慨“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以端午入题,赞颂屈原的殉国精神万古长存。表达内心情感,不管人生何等尊荣显赫,只有为国为民逝去的人才极为尊贵,以景寓情,幽怨不尽。再如唐代戴叔伦《过三闾庙》,清人施补华《岘佣说诗》评价:“《过三闾庙》并不用意,而言外自有一种感慨之气,五绝中此格最高。”[3]含蓄悠隽,情伤无限。郭沫若《过汨罗江感怀》,途经“屈子行吟处”,使己“朝气涤胸科”,敬慕屈原“忧天下”之精神,抒豪气壮志,托物寄兴。

40、《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离骚”,东汉王逸释为:“离,别也;骚,愁也。”《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征,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和复沓纷至、倏生倏灭的幻境交替展开全诗。作品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哀民生之多艰”,叹奸佞之当道。主张“举贤而授能”,“循绳墨而不颇”。提出“皇天无私阿”,对天命论进行批判。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像,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41、《离骚》

42、《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43、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44、“兮”字在屈原作品中的广泛运用,成为“骚体”的显著特色。吟咏屈原的诗词中,如汉代贾谊《吊屈原》、扬雄《吊屈原》、庄忌《哀时命》、唐代皎然《吊灵均祠》等等,均袭用“兮”字以表情达意。屈原作品常以香草、美人喻君,或喻贤,或喻己;以臭草、恶鸟喻奸佞,或喻小人,或喻昏庸朝政。再如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特别是屈原作品浪漫风格,在历代吟咏屈原诗词中有承继的痕迹。

45、(二)以事寓理

46、这首诗以抒发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为主题,表达了屈原对自己遭受流放和国家动荡的痛苦和忧虑。

47、我国文学史上长篇抒情诗,首推屈原的《离骚》。这首诗,是我国最长的诗,大约2500字,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所作的不朽诗篇,它反映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当权派的失望,对奸臣的鄙夷,抒发了内心的苦闷和志向,肯定了自己高洁的人品。这首诗对后代诗人影响很大,屈原主要因为这篇杰作,成为了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48、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49、上述作者群的诗词,并非思想消沉,而是慷慨激昂、求索上进,崇尚屈原“九死不悔”之志和“泥而不滓”之节。常颂扬屈原高风峻节,爱国忧民;或赞美屈原作品清词丽句,辉耀千古;或悲叹屈原生不逢时,遭遇放逐;或抨击邪恶,仰慕忠贞;或讽谏时世,推崇“美政”;或以史为鉴,述志抒怀;或景物寓意,于事寓理。

50、屈原伟大的精神和他辉煌的作品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其骚体作品,独步肇开,享誉中外,流芳万代。其人其诗,璀璨千古,光争日月。自汉迄今,骚人词客或赞或叹,或歌或泣,吟咏屈原的诗词旨意醇厚,五彩纷呈,名篇迭出,脍炙人口,成为中国文学史中的一朵奇葩,也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一种独特文化。

51、(一)诗词作者大多集中在南方

52、(二)化用屈原作品句意

53、(二)屈原行踪区域主要在南方

54、《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象征着花鸟的旺盛和奇幻迷幻的“寻女”。借助自传体记忆中的情感激荡,全诗与来来往往的梦境交替展开。

55、(一)感叹自身遭遇

56、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57、[1]谭家斌辑注《屈原颂——历代咏颂屈原诗歌选注》,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年。本文所引相关诗词均源于该著,后文不再一一注明。

58、总而言之,历代吟咏屈原的诗词及其作者,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中不可缺失的一个组成部分,又融历史性、社会性、知识性于一体,不仅具有文学艺术价值,而且富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59、这类诗作数量较多。如明代李达《楚屈原》:“箕子披发晚,微子抱器迟。”源于《天问》:“梅伯受醢,箕子详狂。”箕子即商代末期历史人物,为纣王叔父,因谏王而不用,故装疯。北宋文学家宋庠《屈原二首》中“司命湘君各有情,九歌愁苦荐新声”,“司命”“湘君”是屈原《九歌》中的典故。南宋诗人张孝祥《金沙堆庙有曰忠洁侯者,屈大夫也。感之赋诗》中的“伍君(伍子胥)”“司命”“太一(东皇太一)”“宓妃”“娀女”等,均是屈原作品中的典故,将其巧妙沿引于诗作之间,使其诗意别开生面,抒情淋漓尽致。诸如此类典故,包含古代神话、历史、地理、天文、人物等。

60、即借用屈原的诗句原意,经过自己的艺术改造而变化成为己而用的诗句。如唐代李白《古风五十九首》有“菉葹盈高门”“比干谏而死”“女媭空婵娟”“彭咸久沦没”诗句,均化用屈原作品句意。屈原《离骚》:“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菉与葹均为恶草,李白在诗中喻谗佞小人;屈原《九章·涉江》:“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伍子即伍子胥,与比干有相似之遭遇;《离骚》:“女媭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余。”汉代王逸注:“女媭,屈原姊也。”“娟”与“媛”音近义通,“婵媛”是多情、关切的意思;《离骚》:“愿依彭咸之遗则”“吾将从彭咸之所居”,王逸注:“彭咸,殷贤大夫,谏其君不听,自投水而死。”此种类型在吟咏屈原的诗词中比较普遍。

屈原代表作品史上第一首抒情长诗

61、以屈原史事为引点,讽谏时政。如唐代遭贬谪的刘禹锡,在其《采莲行》诗中,先叹“屈平祠下沅江水”,再叹“长安北望三千里”,忧虑都城长安(今西安)遥不可及,愁患“长安”并非“长远安宁”。宋代曾任县令后被黜流离杭州的胡仲弓,在《端午》诗中直问端午节“年年此日人皆醉,能吊醒魂有几人?”讥讽南宋君臣昏庸腐败,为“醒魂”难容,风俗异常之势伤时感世,怀古伤今,愤怼时世。这类诗词作者的人生经历类似,或遭贬,或受黜,或不满朝政而辞官,诗词中蕴含讽谏之意。他们推行屈原的“美政”思想,抨击时政弊端。

62、《离骚》是屈原在被贬之后为发泄内心郁闷而创作的,其中充满了对祖国的憧憬和对自己的反思,是他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节史诗,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63、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64、第八部分:诗人听了巫咸的话,最后决定离开楚国。这一部分把诗人复杂的矛盾心理,万千思绪,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

65、(一)借景寄情

66、二、吟咏屈原诗词的文学艺术性

67、以屈原为典型,寄语他人。如明代忌恨朝廷腐败而辞职归乡的王鏊,在《送高良新知归州事》诗中,先感慨“屈子宅空江渺渺”,再奉劝“使君抚宇无多术,夔府如今正阻讥”,意在勉励友人启用忠良,拼击邪恶,不再让谗言屈原之悲剧重演。北宗遭受两次贬谪的余靖《端午日寄酒庶回都官》诗:“家酿寄君须酩酊,古今嫌见独醒人。”表达了对朋友的劝勉和期盼。另有南宋常被排斥出任外职的杨万里《戏跋朱元晦〈楚辞解〉二首》、明初时称“吴中四杰”之一,后因触犯权贵朱元璋而被斩的高启《角黍二首》等等。既与屈原遭遇类同,又寄情寓意。

68、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69、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70、《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71、即直接吟咏屈原及其作品,以突现敬慕、追悼之情。如汉代贾谊《吊屈原》,即“敬吊先生”“自湛汨罗”。司马迁的《屈原赞》,直颂“屈原行正”“日月争光”。南北朝刘勰《离骚赞》称赞《离骚》“金相玉式,艳溢锱毫”,“不有屈原,岂见《离骚》!”坚定的语气中饱含崇敬之意,颂扬屈原创造了绚丽多姿、精美绝伦的“骚体”诗赋。这种类型的诗作数量最多,而且大多对仗工整,意蕴深刻,情感丰腴。如唐代王鲁复《吊灵均》,虽然“万古汨罗深”,但“骚人道不沉”,深深的汨罗江水只是沉没了屈原的躯体,屈原的道义却永远不会沉没。再如宋代司马光《屈平》、元代侯克中《吊屈原》、叶剑英《过屈原故里》、于右任《贺诗人节》等等,均直接颂扬屈原及其作品。

72、阅读吟咏屈原的诗词,不仅是一种艺术享受,而且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享受。综览这些诗词,还可发现其构架、用典、语言等方面承袭屈原作品范式,是一条传承屈原文化独特而又有效的途径,有其独特的传承性。

73、四、传承屈原文化的独特方式

74、《离骚》作为长篇巨制,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主要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描述了诗人和当朝统治者的矛盾,即理想与现实的对立;二是描述了诗人心灵的痛苦和纠结,即进取和退隐的矛盾。

75、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是战国末期楚国人屈原所著的《离骚》,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76、第一部分:叙述诗人家世出身,生辰名字,以及自己如何积极自修,锻炼品质和才能。

77、除了前述南方独特的地理环境及纪念屈原风俗之外,涉及屈原的古遗址也多在南方。例如古今纪念屈原的大型建筑,数湖南、湖北境內最多。湖南汨罗有屈子祠、屈原纪念馆、天问阁、独醒亭、屈原墓,溆浦有涉江楼、屈原庙、招屈亭,常德武陵区有三闾大夫祠、四贤祠,桃江县有五贤祠、凤凰庙;湖北秭归有屈原祠、屈原纪念馆、屈原庙、独醒亭、望归亭、屈原墓、江渎庙、屈子桥、“屈原故里”牌坊、屈原诞生地“乐平里”牌坊,荆州市有江渎宫、濯缨台、三闾寺,武汉有行吟阁、屈原纪念馆;四川忠县有屈原塔;安徽望江县有忠洁侯庙,东至县有忠洁祠,等等。据学者考察,仅湖南、湖北境内的屈原庙宇多达42处[2]。另外,产于南方且有影响的《荆楚岁时记》《水经注》《荆州记》《襄阳风俗记》等等,既保存了部分吟咏屈原及其作品的诗词,又记载着关联屈原的遗风趣事,也为吟咏屈原及其作品提供了传播载体。

78、[5]王逸撰,黄灵庚点校《楚辞章句》,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第171页。本文所引相关屈原作品诗句均源于该著,后文不再一一注明。

79、[3]刘济民编注《歌咏屈原古今诗词选》,中国炎黄文化出版社,2008年,第28页。

80、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他在楚地写的第一首抒情诗就是《离骚》。

81、《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82、吟咏屈原诗词的作者群,呈现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大多人生坎坷,遭遇曲折。因此,独特的作者群产生独特的思想性。因屈原人生及其作品思想的独特性,吟咏其诗词大多呈现激愤、励人、苍凉、哀惋等情感。其共同特点是以屈原为喻体,不同思想表达方式则纷呈。

83、[4]司马迁撰《史记》(全十册),中华书局,1959年,第2485页。

84、三、吟咏屈原诗词的思想特征

85、(一)沿引屈原作品典故

86、楚辞,也作“楚词”,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为“骚体”。

87、屈原第一首抒情长诗应该是离骚。

88、(四)引典譬喻

89、综观古今,历代吟咏屈原的诗词在我国南方较多,有其独特的区城性。

90、吟咏屈原的诗词,从体载和类型上看,既有诗、赋、词、歌,也有七律、七绝、五绝、五古等。其文学艺术表现手法大致可分为四类。

屈原代表作品史上第一首抒情长诗

91、屈原的《离骚》是他的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长篇抒情诗。全诗共三百七十多句,近二千五百字。离骚二字,自古以来也是有数种解释。该诗主要反映了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统治的愤慨,和他热爱宗国愿为之效力而不可得的悲痛心情,也抒发了自己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其中香草美人的象征最为突出。

92、(三)勉励他人

93、即以事象抒发感悟,阐述道理,兼咏屈原。如晚唐诗人文秀《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遍及神州各地的端午节日是为谁设立的呢?“万古传闻为屈原”,因为屈原是人们无限景仰和直得永远怀念的伟大诗人。再如宋代苏轼《屈原塔》,当时有人怀疑四川忠州的“屈原塔”“无凭”,不当有。苏轼先叹“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后述此塔“应是奉佛人”。虽然如此,但“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此意固已切”,千百年来人们祭吊屈原之情却至诚至切,对屈原塔“何必较考折”,阐述没有必要斤斤计较去考察清白的道理。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端午帖子》先述“楚国因谗逐屈原”,后叹“可鉴前王惑巧言”,阐明君王应吸取历史教训,而不应被谗言迷惑。再如唐代杜甫《戏为六绝句》、明代蔡毅中《秋兴》等,纪事述理。

94、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爱情叙事诗是《孔雀东南飞》

95、[2]龚红林、何轩著《屈原文化版图考》,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27页。

96、(原载《职大学报》2020年第1期)

阅读更多

>>相关标签内容推荐:   屈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

4 条评论网友点评 登录后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最新评论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