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书画同源,自如其人"",谈谈你对中国汉字书法之美的认识"
1、戏曲,音乐、雕塑、电影、宗教,所有人类的精神活动理应也必定是共通的。
2、书画同源,实际上说,书画的起源是同一个源头的。在人类文明的源头,先人们想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拿起能写能画的东西,在地板上,墙壁上,写写画画。写画些什么呢?是图形!那时还没有文字。文字是更抽象的东西了,图形即是所见即所得。先画图,再写字,图形出现在前,文字出现在后。这是毫无疑问的。从此处看书画的起源是一致的。中国的文字就是图形文字,埃及还有象形文字。中国的文字大多都会有一个图画的源头,从甲骨文金文大篆看,这是非常明确的。中国文字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六书”当中首推象形。
3、由于使用的材料相同,因此一些技法不可避免的相似或相同。
4、其实早在汉魏时期曹植就曾经说过:“盖画者,鸟书之流。”但是也只是曹植简单的陈述,而到了张彦远这里则从造字的本源上更为系统地进行论述书画同源的观点。他认为:“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在远古时期,仓颉造字,书画同体。到了虞舜时期“洎乎有虞作绘,绘画明焉”绘画才与文字正式分开了。正如宗白华所说:“艺术是一种最根本、最原始的来源,在宇宙的深处的。”书法的优势在于“传其意”;而绘画的优点则在于“见其行”,可以说是两者的结合,进而在中国艺术史上将书法与绘画两者的内在一致性进行对比。
5、其一、书法和绘画在源头上、起源上、渊源上是一致的,两者同根生。这一点,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仓颉造字,就是很好的证明。
6、这里的“书画同源”是在中国画和中国书法的基础上提出的。同时也影响到东亚一些使用汉字或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国家。因为,书法和绘画在使用的材料、表现的技法、应用的理论、产生的条件、审美理念等方面都有相近或相同的地方。特别是在理论上,都讲究用笔。而在产生书法之前,文字的出现,是在图画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而后现代书法中,文字又结合了图片绘画。由于使用的材料相同,因此一些技法不可避免的相似或相同。因此,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书画同源”都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基础之一。
7、感谢邀请,关于“书画同源”的理解,人们一致认为,书法是绘画的抽象化和符号化,它们关系密切。但细说起来,“书画同源”主要包含两层意思。
8、书画同源,从发展和使用的角度看,也是毫无疑问的。画过画的人都知道,你想画好中国画,不练好汉字是不行的。中国画的线条,你没有用软笔写汉字的长年累积,是没办法画出一个优质的线条的。你不练毛笔,不练书法,根本不用提画画。你常年累月的练书法,梅兰竹菊,信手拈来,没专门学过画画也是半个画家了。
9、其实,自从书画相会,中国画就发生了根本变化,变得更加抽象、深沉,笔墨的力度美、韵律美、拙重美,以及它的无限的造型能力和宽阔的韵域,自古就为世人所喜爱。
10、在绘画艺术发展史上,中西方各自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艺术。东方是以中国的水墨烟云为主的意境美绘画,而西方则是浓墨重彩的形似美勾勒。而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则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穷其一生进行的中国画论的再解读。
11、在画史上,以先秦诸子的所谓:"河图洛书"为书画同源的依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说,"颉有四目,仰观垂象。因俪鸟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此为最早的"书画同源"说。《殷契》古文,其体制间架,既是书法,又是图画,近人郑午昌说"是可谓书画混合时代"。
12、距今大约7000年左右的上古时期,最开始人们依靠结绳记事,但遇到一些比较复杂的事情,就很难再用结绳记事的方式记录下来。于是,仓颉就开始着手创造文字。为了造字,仓颉风餐露宿,四处游荡,当看到那些形状各异的动物,如猪马牛羊狗,鸡鸭大雁仙鹤等,它们踩在地上的蹄印和爪印时,仓颉灵光闪现,就把它们一一记录下来。
13、其次,书画艺术的审美是属于意识思维中的高级层面。二者虽同源、同作为视觉艺术又是属于两个不同的类型,在漫漫历史长河的嬗变中,是以遵循着一个共同循则,同气连根,互动互通、又是独立性来发展。
14、对于书画同源这一中国艺术史的基本理论,其关注焦点在于书画同源的"源"字作何理解,早期人们对书画同源的认识定位在"起源"之上,即是说书法与绘画在起源上有相同之处。后又有说法,书画同源的“源”字也可由型及神,即是说书法与绘画在审美与意境追求上有相似之处。
15、书画同源
16、同样,中国画在画面上所表现的形式,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也就是点与线条。而国画的线条本来就具有书法艺术的抒情性,书法用笔可以说就是中国画造型的语言,它能时时体现出书法线条中的那结构美与意境美。韵从纸生,气度非凡。画家在创作一幅作品时,首先特别重视的就是墨线,他们以迅速灵敏的眼光捕捉所要表达的世间一切物体的形象,通过腕底线条的枯湿浓淡之变化与概括,在有限的画面中传递出博大、隽永的思想内涵,甚至将自己的人格和生命俱融入其中,创作出有形与神、虚与实、情与景的高度完美结合与统一。
17、书是对生活的描述体验,画是亦是描绘生活;作家透过文字告诉你,他眼中的世界;画家通过画笔告诉你,他是如何看天地的。因为生活在同样一片天空,生活也是菜米油盐酱醋茶、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冬有雪、夏有荷、秋有蟹黄、春有百花,生活万般滋味,仅有书画才不够呢。
18、这里的“书画同源”是在中国画和中国书法的基础上提出的。同时也影响到东亚一些使用汉字或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国家。
19、书画艺术的审美价值都蕴含在作品的意境里。强调“以形写神,以形写意”(当然绘画的形是具象,而书法是抽象),用形意抒情来表现人生,来对生活的高度概括、提炼和升华。比如,我们在欣赏一幅书法或绘画作品,首先并不是看局部,而是先观其整体、画面的起承开合、气势脉络,然后注意笔法、再观察字的结体或画的层次。
20、书画同源,在中国书画史上广为流传,被历代大家所认同推崇。第一中国的文字是象形文字,在形式相近,远古时期甚至以画图为文字,所以起源相同,形同。二书法和国画都是以毛笔在纸上书写图画,书法的线条律动之美更是国画线写的基础,还常常有以书入画的运用。所以说书画可谓同质而异体。
21、而在产生书法之前,文字的出现,是在图画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而后现代书法中,文字又结合了图片绘画。
22、首先,书法和绘画在使用的材料、表现的技法、应用的理论、产生的条件、审美理念等方面都有相近或相同的地方。特别是在理论上,都讲究用笔。
23、因此,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书画同源”都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基础之一。
24、"书画同源"之源字,应包含二意,其一为"象",其二为"神"。书画同源,究其根本,只有一点,即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它是整个中华文明的精髓,中华文明须臾离不开它的给养。
25、由此观之,图画与文字作为先祖们记事的工具,自是拥有相同的起源;而分别以图画和文字为基础而产生的中国绘画与书法艺术必也应有相同的起源了。
26、张彦远在他的著作《历代名画记》中开篇中说:“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天然,并由述作。”颇有《诗大序》中“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教化意味,于是便有了诗所谓的教化后代,培养伦理观念的意味。随后张彦远从庖牺、轩辕、苍颉等远古人物谈论,逐渐引伸出华夏文字的起源在于字与画,接着绘画与书法之间的关系,就浮出水面,他明确提出“书画同体”的论点。
27、从书法和绘画的关系上说,一直就有“书画同源”这个说法。从目前发现的最早留下的刻画符号遗存看,多是对一些具体事物的描绘。多用极其简约概括的线条描绘人、动物、日月星辰等。无论是花山岩画或苍源岩画,还是仰韶文化文的陶器或良渚文化的玉器上都可以看到这些人类早期的绘画作品。但一直没有出现文字,直到商代所使用的甲骨文的出现,才有了正式用于记录的文字,那么文字是怎样产生的呢?从殷商的甲骨文看,一些文字与一些原始的符号极其相似,甚至有些字直接就是简化了的物体的造型。从甲骨文向上看,越来越多的符号既可以称其为图案,亦可以称其为文字。汉字中的象形字及绝大部分会意字就是直接来自于简化的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