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2、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3、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
4、字名言:49、“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王阳明《王阳明全集》
5、方其根芽,犹未有干。
6、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
7、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8、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刘义庆
9、有志者事竟成也!——刘秀
10、如无舵这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11、立志用功,如种树然。
12、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13、勿作叶想。
14、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
15、眼前路径须放开阔,才好容人来往,若太拘窄,恐自己亦无展足之地矣。
16、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17、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18、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19、王阳明,被《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称为“千古第一等人”。
20、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
21、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22、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23、人之善恶,由于一念之间。
24、夫学贵得之于心。
25、吾教汝,全在是。汝谛听,勿轻弃。”《王阳明全集·赣州诗》
26、枝而后叶。个后花实。
27、若是良知发用之思,则所思莫非天理矣。
28、最糟糕的是人们在生活中经常受到错误志向的阻碍而不自知,真到摆脱了那些阻碍时才能明白过来。——歌德
29、他还领兵平乱剿匪,用极少的代价闪电般地彻底击败了数倍于己的敌人。作为史上罕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人,王阳明
30、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1、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
32、孔子者乎?
3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王阳明
34、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35、人无善志,虽勇必伤。——《淮南子》
36、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37、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3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司马迁
39、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40、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41、勿作实想。
42、及其有干,尚未有枝。
43、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44、如何不可移?不是不可移,只是不肯移。
45、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
46、以言语谤人,其谤浅;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
47、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
48、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49、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
50、励志名人名言:
51、战士自有战士的抱负:永远改造,从零出发;一切可耻的衰退,只能使人视若仇敌,踏成泥沙。——郭小川
52、随他多少邪思枉念,这里一觉,都自消融。
53、青少年是一个美好而又是一去不可再得的时期,是将来一切光明和幸福的开端。——加里宁
54、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约翰逊
55、悬想何益?
56、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57、每一个人要有做一代豪杰的雄心斗志!应当做个开创一代的人。——周恩来
58、这四句,是王阳明哲学的核心表述,关系阳明思想的终极关怀和基本宗旨。阳明哲学以“心学”而在中国哲学和文化史上独树一帜,“心学”弥补了中国传统哲学只研究客观世界而忽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这一空白,对后世中国人文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59、他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精通儒释道三家,开创出了堪称儒学新局面的心学,被认为是可直追孔孟的大圣人。
60、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61、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62、皆不得为致良知。
63、为后世留下了很多经典语录。
64、坚志者,功名之主也。不惰者,众善之师也。——《抱朴子》
65、王阳明在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说,以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这三点,最为世人称道。理学发展到他的时候,又称「心学」。
66、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67、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
68、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诸葛亮
69、“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悌;学谦恭,循礼仪;节饮食,戒游戏;毋说谎,毋贪利;毋任情,毋斗气;毋责人,但自治。
70、阳明「心即理,致良知」学说中的「心」和「良知」,源于孟子的本心及性善说。对他而言,心念的力量,能产生的,「便是性,便是天理」;所生的,「便谓之仁」。
71、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72、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73、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肖伯纳
74、勿作花想。
75、在《传习录》中,王阳明进而阐释道:「主于身也,谓之心。」而且足以致良知者,亦心也。
76、即良知之体,用,即良知之用,宁复有超然于体用之外者乎?
77、王阳明名言三:“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7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79、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80、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81、精精明明,无纤介染着,只是一无我而已。
82、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后汉书》
83、勿作枝想。
84、志不立,如无舵这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王阳明
85、时间抓起来说是金子,抓不住就是流水。——谚语
8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丘
87、但不忘裁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