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译文: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2、唐诗《登鹳雀楼》中写的鹳雀楼是名胜古迹。鹳雀楼位于山西永济的黄河东岸,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的北周,远于唐朝,所以是古迹。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周围风景秀丽宜人。很多文人登临眺望赏景,留下了不少的诗篇佳作。所以是名胜。
3、答:【尽】
4、注释(1)登鹳雀楼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2)题西林壁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7、经历:少(shào)不~事(年龄小,没有经历过多少事情)。
8、《登鹳雀楼》中将景、山、海、楼相给合,语言朴素,通俗易懂,这首诗家喻户晓,世世代代广为传颂,还波纳入九年义务教科书中,成为了最经典的诗篇。
9、登鹳雀楼
10、赏析(1)登鹳雀楼这首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2)题西林壁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
11、《望庐山瀑布》
1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3、是的。登鹳雀楼是山西永济市的名胜古迹,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周围风景秀丽,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以王之涣《登鹳雀楼》最负盛名。
14、[gēng]1.改变,改换:~正。~生(重新获得生命,喻复兴)。~衣(a.换衣服;b.婉辞,上厕所)。~定(改订)。~迭(轮流更换)。~递。~番。~新(旧的除去,新的建起)。~张(调节琴弦,喻变更或改革)。
15、鹳雀楼高台重檐,黑瓦朱楹,占河山之胜,据柳林之秀,在唐宋时期就被誉为中州大地的登高胜地。鹳雀楼立晋望秦,独立于中州,前瞻中条山秀,下瞰大河奔流,紫气度关而西入,黄河触华而东汇,龙踞虎视,下临八州,吸引了历代名流登临作赋。
16、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17、达到极端:~头。山穷水~。~情。自~(自杀)。
18、《登鹳雀楼》诗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短短的二十个字,将高度形象的景色概括得极生动,尤其是后十个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能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感到胸襟为之一开。
19、在唐代建在高高的土阜上的三层楼算是雄伟高大的。吸引了无数诗人来此登临眺望,揽胜大自然的壮美,不少诗人引吭高歌,留下了许多名篇。
20、全部用出,竭力做到:~心。~力。~瘁。~职。~忠。~责。人~其才。物~其用。
21、鹳雀楼被洪水冲没后,在永济城城楼挂了一块鹳雀楼的匾额,就成了象征性的痕跡保留在历史的记忆中。经过千百年的漫长岁月,鹳雀楼上的诗作和歌咏,特别是王之涣的一首最嘹亮的二十个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短歌,至今万口流传,光彩照人,在城市丶农村、机关、学校、游乐场所经常都能听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名篇警句。
22、都,全:~然。~是白的。~收眼底。~释前嫌。
23、王之涣〔唐代〕
24、李白〔唐代〕
2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尽显诗仙的浪漫主义。
26、登鹳雀楼这一课的近义词没有,反义词也没有。
27、全诗(1)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8、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从远处看去瀑布好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
29、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时。~阑。~夫。~鼓。~漏(原指计时用的漏壶,后泛指时辰)。
30、《登鹳雀楼》给人启发的诗句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题西林壁》给人启发的诗句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1、其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已成励志名句。
32、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其中,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
33、朝代:唐代
34、站在高楼上,只见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3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6、《登鹳雀楼》
37、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38、《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
39、诗篇名。唐代王之涣作。鹳雀楼,在今山西永济。全文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两句写出登临所见的壮阔景色,气象雄浑;后两句将诗篇导入新境界,富有哲理。是千古传诵的名作。
40、[gèng]愈加,再:~加。~好。~上一层楼。
41、全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2、在国力强胜的唐代,人心振奋,诗苑里,繁花竞艳生机勃勃,那强劲地的跳动着时代的脉搏。自然美感染着诗人的心灵。诗人的深邃的思想,经浓缩而结晶,于是在诗的深处闪耀出哲理的光辉。
43、登鹳雀楼》的诗字面意思是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的下落,气势磅礴的黄河之水滔滔不绝的朝着东海奔流,想将千里风景看个够,需要登上更高的城楼。这首诗表达了唐代作者王之涣不凡的胸襟抱,蕴含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44、翻译: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45、《登鹳雀楼》这首诗的意思是: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46、[jǐn]1.极,最:~底下。
47、[jìn]1.完毕:用~。说不~。取之不~。
48、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49、鹳雀楼是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的一座古楼,登鹳雀楼就是说爬这座楼。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50、作者:王之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