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知明镜里,
2、全文赏析: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3、liâhuǒfãnshāoruîděngxián
4、yàoliúqīngbáizàirãnjiān
5、sījun1lìngrénlǎo,suìyuèhūyǐwǎn。
6、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7、hánghángzhònghángháng,yǔjun1shēngbiélí。
8、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很难令人信服。
9、作者:于谦
10、xìcǎowēifēngàn,wēiqiángdúyèzhōu。
11、旅夜书怀:
12、全诗景情交融,景中有情。整首诗意境雄浑,气象万千。用景物之间的对比,烘托出一个独立于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使全诗弥漫着深沉凝重的孤独感。这正是诗人身世际遇的写照。
13、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14、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15、千锤万击出深山,
16、bīngxuělínzhōngcǐshēn,bùtóngtáolǐhùnfāngchén。
17、《秋浦歌十七首·十五》
18、hūrányīyèqīngxiāngfā,sànzuòqiánkūnwànlǐchūn。
19、白发三千丈,
20、(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21、佚名〔两汉〕
22、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23、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24、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25、qiānchuíwànjīchūshēnshān
26、烈火焚烧若等闲。
27、满头白发有三千丈那么长,是因为忧愁才长得这样长。
28、piāopiāohésuǒsì,tiāndìyīshāōu。
29、粉身碎骨浑不怕,
30、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31、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32、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
33、báifàsānqiānzhàng
34、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35、xiàngqùwànyúlǐ,gèzàitiānyīyá。
36、héchùdéqiūshuāng
37、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38、yuánchóusìgècháng
39、缘愁似个长。
40、白梅拼音:
41、míngqǐwénzhāngzhù,guānyīnglǎobìngxiū。
42、bùzhīmíngjìnglǐ
43、冰雪林中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44、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45、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46、作品赏析
47、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48、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49、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这怎不使诗人愁生白发,鬓染秋霜呢?
50、创作背景
51、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52、要留清白在人间。
53、fúyúnbìbáirì,yóuzǐbúgùfǎn。
54、何处得秋霜。
55、húmǎyīběifēng,yuèniǎocháonánzhī。
56、báifāsānqiānzhàng,yuánchóusìgèzhǎng。
57、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
58、dàolùzǔqiězhǎng,huìmiànānkězhī?
59、xiàngqùrìyǐyuǎn,yīdàirìyǐhuǎn。
60、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61、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62、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
6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64、qìjuānwùfùdào,nǔlìjiācānfàn。
65、búzhīmíngjìnglǐ,héchùdéqiūshuāng。
66、行行重行行
67、作者简介:
68、fěnshēnsuìgǔhúnbùpà
69、xīngchuípíngyěkuò,yuèyǒngdàjiāngliú。
70、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71、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72、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73、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