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夜发清溪入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3、此诗是作者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4、李白的这首诗,要学习的是第一句句法之妙,这是格律诗的倒转之法。
5、衣服多就罢了,“冕旒”、“衮龙”都是代表皇帝,这种重复是绝对不能犯的。
6、据说这是李白年轻时出川,见到秋月悬空,便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这首诗的释义并不复杂,老街从学习创作的角度说一下自己的浅显认识。
7、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8、王维写了五处衣服,用在八句中,还令人感觉重复,而李白五个地名只在四句中分布,却不让人察觉,真高手也。
9、全诗:《峨眉山月歌》唐代:李白
10、很多诗人在作品中喜欢用地名,例如这首诗中有峨眉、平羌、三峡、渝州、清溪五处地名,从数量上来说有点多,但是李白驾驭得很好。
11、《峨眉山月歌》这首诗是李白的经典七绝,此诗二十八字中,用了用了五个地名,可谓是千古绝唱。全诗如下
12、王维写衣服多的诗不是五律《早朝》而是《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13、“王、杨、卢、骆有文名,人议其疵曰:‘杨好用古人姓名,谓之点鬼簿,骆好用数对,谓之算博士。’”王、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人称“初唐四杰”。宋代尤袤《全唐诗话》卷一:“杨盈川之为文,好以古人姓名连用,如‘张平子之谈略,陆士衡之所记’、‘潘安仁宜其陋矣,仲长统何足知之’,号为‘点鬼簿’。宾王文好以数对,‘如秦地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号为‘算博士’。”
14、一、半轮秋与半轮月
15、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作者:李白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
16、高耸入云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美丽的月影。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见,依依不舍去向渝州。
17、@老街味道
18、其实一首诗中并不是特指地名多就如何,而是指同一类的意象要避免过多,例如宋代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一引唐伕名《玉泉子》:
19、作诗的时候,有人喜欢用古人名字,用的多了被讥为‘点鬼簿’;用数字太多,被讥为‘算博士’。喜欢用并不是问题,但是如果在一首诗中,用得太多,就容易出问题。
20、二、同类意象过多:地理图、点鬼簿、算博士
21、胡应麟《诗薮》特别批评说:
22、意思是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出处:唐代·李白《峨眉山月歌》
23、扩展资料
24、洞庭湖西秋月輝,瀟湘江北早鴻飛。醉客滿船歌白苧,不知霜露入秋衣。
25、另外,整首诗五用同类的意象却令人不觉,这种手法如果掌握不了,就尽量避免同类意象的重复。这是作诗的细微之处。
26、格律诗为了平仄、对仗和押韵的原因,其语序和散文句法的语序不同,常见倒装省略等等手法。
27、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挂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8、整首诗的意思是: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平羌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
29、这首诗的第一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意思是秋天的夜晚,在峨眉山上的天空中有半轮明月。其中有峨眉山,有秋,有月,还要体现出“半”月,用七个字来写并不容易。
30、如今学诗的人,能够写出“山月半轮秋”的人并不多见,这是“诗家语”法。
31、明王世贞《艺苑卮言》:
32、唐代:李白
33、译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34、例如《唐诗选脉会通评林》批评王维作诗,五用衣服:
35、问题:《峨眉山月歌》的全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36、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37、金献之云:王右丞《早朝》诗五用衣服字,李供奉《峨眉山月歌》五用地名字,古今脍炙。然右丞用之八句中,终觉重复!供奉只用四句,而天巧浑成,毫无痕迹,故是千秋绝调。
38、《峨眉山月歌》是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
39、《峨眉山月歌》这首诗写于开元十二年(725),秋天,李白在离开蜀中赴长江下游的舟行途中,写下此诗。此时,李白还是一个“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漫游途中,不免思念故乡故人。
40、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
41、王世贞说,一般人作七绝,如果出现五处地名,很容易显示出太多的雕刻痕迹,但是李白诗令人浑然不觉,自然流畅,这是高手。
42、作者擅长使用地名,不露痕迹,更值得注意的是其对于绝句诗艺的娴熟,承转很见工夫。"向三峡"在虚实之间,作为地名,"三峡"属实,但此时诗人尚未抵达,它又是在想像之中。作者把一系列普通地名赋予浓郁的诗情画意,变成了诗中的佳境,全篇说来亦巧亦壮,不愧为古今绝唱。
43、高高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圆的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月亮的影子。我夜间乘船出发要离开清溪去三峡,想念你却难以见面,只得顺流而下去往渝州。
44、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译文峨眉山升起半月的秋月,月影映入青衣江随着江水流。夜晚我乘的船从清溪出发驶向山峡,思念你却不能看见我乘的船驶下渝州。赏析题目叫“峨眉山月歌”,也就是多峨眉山月而歌唱。描写峨眉山月所构成的美景,表现的是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全诗的意境正如峨眉山月与影入平羌江一样,明朗清美,不显雕琢痕迹,也就是“自然天成”;并且借助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山峡,展现了船行万里的峡江行舟情景,而处处都贯穿着“峨眉山月”这一美好的意象,象征着诗人对故乡的永远思念。
45、按照正常语序写的话,大概是“峨眉秋夜半轮月”(半拗体律句),李白把秋放在最后一个字,是为了押韵。
46、是李白去蜀地途中所作。
47、仔细看一下李白的七言绝句,会发现几乎都是首句就开始押韵,例如:
48、王、岑二作俱神妙,间未易优劣。昔人谓王服色太多,余以它句犹可,至“冕旒”、“衮龙”之犯,断不能为辞。
49、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50、峨眉山月歌
51、此是太白佳境,然二十八字中,有峨嵋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矣。益见此老炉锤之妙。
52、大家可以比较一下“峨眉山月半轮秋”与“洞庭湖西秋月輝”的不同,可知第二种句法人人写得,第一种“半轮秋”句法就非一般诗人能够写出了。
53、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54、诗歌是作者早期居蜀时所作,写于作者二十六岁离开蜀地时,主要是借以表达豪情壮志及其对友人的思念。
55、知道了这种句法的妙处和原因,就更能体会学习格律的重要性。老街常说,明白格律才能更好地体会古人诗词的妙处,这句“半轮秋”就是一个例子。
56、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我似浮云殢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