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些诗描绘的意境离学生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学生无法直观地感受,那么就可借用多媒体鲜艳的色彩、典雅的音乐,把古诗中描绘的意境直接呈现在孩子们眼前,形成视觉、听觉上的强烈刺激,自然而然地吟诵出古诗来。
2、三.拓展意境依诗作画
3、你看,学生在这样诗情画意的氛围中目视其画,口吟其声,怎能不情醉其心呢?
4、诗歌是生活的再现。比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有一些孩子对诗中这些景物有着形象直观的感受,因为,他们有与这些自然景物接触的机会。而另有一大部分学生,缺少近距离观察体验诗中所描绘的情境的机会,或者平时不会留心在意这些景物,那么学习这类古诗,教师可带着学生走进活生生的画卷,使诗文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让学生借景入境,更真切地领略诗情画意。
5、《古朗月行》——(唐)李白
6、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7、首先在右下角画两个小孩,可以给他们画上古代的服饰和发髻,形态在画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下。
8、先画出苏轼的形象,然后画一些竹子,画出草坪,月亮,再画一个卷轴,上面写上古诗的内容,先给背景涂上深蓝色,月亮涂上黄色,竹子涂成绿色,画一些小星星,河水涂成浅蓝色,草地涂成绿色,中秋月古诗配画就画好啦,当然,大家也可以画在亭台楼阁、山丘啊、假山、游湖等等景物
9、《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0、《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1、如此,通过适当的引导为学生补充生活的情境,填补形象上的“空白”,学生对古诗就形成了较丰富的表象,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如《观沧海》一诗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学生已有较丰富的生活表象,教师就可以通过一定的活动或语言描述帮助学生走入“大海吞吐日月”的意境中去。身临其境感受诗的美,有效地愉悦了学生的视角,激活了丰富的想象,融自然于诗的意境,达到了“借景抒情,情由景生,情景交融”境界。
12、在有着画着一棵枯藤的老树,中间画上河流做装饰,大家也可以在画面画上一些落叶。
13、二.营造氛围赏画吟诗
14、一.身临其境借画品诗
15、接着在中间湖上一条石子路,石子的大小可以画的大小不一,这样看起来更好看,天空中画上一轮圆月。
16、如果是诗配画,那么画的内容一定要匹配诗的内容,相得益彰才好。比如是山水诗,就配山水画;如果是咏物诗,就配相应的物,比如咏竹的就画竹,咏梅的就画墙角梅;如果是边塞诗,就配大漠风光和将士,可以参考诗词大会上康震老师的诗配画;总之,配画要符合诗的内容和意境,两者可相辅相成。
17、叶圣陶曾说:“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是呀,“诗画互动”的教学正是以“画”为切入点,引导孩子们从诗的字里行间去想象这幅画,补白这幅画,让古诗焕发新的活力,闪烁想象创新的光彩。
18、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19、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20、《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是写诗人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两岸春景而引发思乡之情。重点之一是让学生体会“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和“海日升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话的意境。为此,我本们让学生收集有关的图片,并在课堂中尝试做了一个游戏“赏画吟诗”。让孩子们像诗人那样一边欣赏风景,一边吟诵古诗。
22、最后开上色,人物的衣服用蓝色、黄色和红色涂,石子路用褐色涂、树干也用褐色涂,圆月用黄色涂,河流用蓝色涂,在画面中写上诗句,那么这幅古朗月行诗配画就完成了!
23、山水树木都可以,看图的内容决定
24、《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