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乡情在哪里》
2、在中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曾将不需押韵、不讲对仗、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如:史传、论说、颂赞、书记,包括经传史书在内的统称为散文。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游记、传记文学等等凡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主要是用以区别讲求韵律的诗歌。
3、随着时代的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4、散文的写作至少要注意两点:
5、意境深邃,
6、散文,是文学作品的一大体裁。(另外的是:小说、诗歌、戏剧〉。
7、《辞海》认为:中国六朝以来,为区别韵文与骈文,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统称“散文”。后又泛指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体裁。
8、注意语言,可味可闻,心情的抒写,巧妙的譬喻,创造出淡雅,闲静,情景交融的意境。
9、注意"文眼",
10、注意展开联想,
11、引证解释
12、清新散文
13、二是语言。一般来说,人们都说散文的语言要美,但是,什么是美?我以为,美的语言不一定华丽。它的美应该体现在不但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而且能够给人以启发,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
14、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
15、怎样写好散文,
16、散文它不能沒有主题,你选用的材料对文章的结构一定要合情合理,它应有详写与略写,笔下材料组成与排序。看你的文章叙情还是叙景,情景融合,叙情大自然,美化心灵。
17、散文,文学的一种体裁,向前迈一步,它就是散文诗。它除小说,小小说,戏剧能离的远一点外。它和随笔,杂谈,叙情,叙景,记事,小品,日记,又好象是亲子热妹。散文它字散文不散,短小精悍,灵活天添,从今至古,定意多变。
18、语言优美凝炼富于文采。
19、我们先举个例子,说明答案。如秦末汉初的韩信,对他的评价就有个乱字,散和乱基本意思相近。韩信他是一代战神,百战百胜,但人们常说,三齐王,乱点兵,韩信他不是在乱点兵,他用他那高超的指挥才能,将士兵和战将布局为最佳壮态,各尽所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而我们所说的散文,从字面上看,散文的意思是离散,一团乱麻,一窝蜂。但散文它有它那神来之笔,形散神聚,散中成文。
20、抓住线索,
21、不同的历史时期,散文有不同的含义。
22、“散文”一词大概出现在北宋太平兴国(976年12月-984年11月)时期。
23、形散神聚,
24、散文好像没有定义,只能说它是一种篇幅不长,笔法自由度最大,可以是叙事、白描、渲染等各种笔法,用于表达作者一种情感或情趣的文学体裁。注意,散文通常不表达作者观点。一旦文章有了观点,就开始向杂文转化,而杂文到底算不算文学,至今尚有争议,学术界偏向于不,政学界倾向于是
25、散文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一种文学体裁,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散文中所写的人生、自然、事件、景物等,都是从自身感悟出发,是作者对事物特殊意义和美的发现。
26、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27、散文的定义,
28、散文是文学创作中除小说、诗歌以外的另一种文学体裁。这些文笔散落于报头刊尾中间,上海的《新民晚报》可以看到不少精彩的散文作品。人们喜爱阅读散文因为它一般来说是短小精练的文字或记叙或抒情或议论。在文革前后毕业的高中生,语文教材中就有不少的优秀作品。鲁迅先生的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就是典型的记叙性散文。而高尔基的巜海燕》那海燕就像黑色的闪电髙傲地飞翔着…让暴风雨来得更加猛烈些吧!真是作者对革命高潮到来时渴望和急切之情。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舒发了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高呼着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的呼声。茅盾先生的巜白扬礼赞》那挺拔的如北方士兵一样的白扬树屹立在路旁,还有陶铸的巜松树的风格》都是充满了革命的理想主义情怀的。是议论性散文。我们可以欣赏萧红的《火烧云》,和秦牧的《艺海拾贝》,和邓拓的巜三家邨杂记》,都是一些优秀的散文作品。
29、一是结构。散文的结构应该是由所见、所闻到所想、所感。也就是写散文的着笔处一定要有“见”或“闻”,然后由此产生联想和抒发感受。
30、《文散神不散》。
31、现代散文则是同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其特点是,短小精悍,取材广泛,通过某些片断的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中任何有意义的事物,自由便捷,千姿百态,可以象诗歌那样直接抒发作者的强烈的感情,又不必象讲究韵律,。既能够象小说那样叙述事件,塑造形象,多方面的刻画人物性格,又无需结构完整的故事情节。既可以象戏剧那样表现矛盾冲突,又不要求时间空间的高度集中。还可以象论说文一样去说理议论,但是不一定运用抽象概念来进行推理和论证。
32、文采焕发。晋木华《海赋》:“若乃云锦散文於沙汭之际,绫罗被光於螺蚌之节。”(木华,字玄虚,广川人。《海赋》见《昭明文选》卷十二。所此句下注曰:“言沙汭之际,文若云锦;螺蚌之节,光若绫罗。毛苌《诗传》曰:“芮,涯也。”芮与汭通。曹植《齐瑟行》:‘蚌蛤被滨涯,光采如锦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