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匈奴的人就不敢度过阴山来南下入侵~
2、作者在这首诗中抓住战斗刚刚结束的场面加以描写,塑造了一个英姿飒爽、勇猛善战的将军形象,热情地歌颂了将士们为国杀敌立功的勇敢精神。
3、出自唐代王昌龄的《出塞二首》
4、《出塞二首》中第二首诗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时的情景,寥寥数笔,生动地描绘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胜利者的骄傲神态。全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5、这首诗描写了一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的情景。枣红马刚刚装上白玉装饰的马鞍,战士就骑着它出发了。战斗结束的时候天已经很晚,战场上只留下寒冷的月光。城头上催战的鼓声仍在旷野上回荡,刀鞘里的钢刀血迹未干。诗人用寥寥数笔,就把将士们的英武气概,胜利者的神态生动地描绘出来。
6、骝马新跨/白玉鞍,
7、《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组边塞诗。第一首诗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慨叹边战不断以及国无良将,反映出人民要求平息边患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8、骅骝骏马,是再好不过的马了,还要给它配上再美不过的白玉鞍桥,可以想见这马上骑手的威风。这英武的骑士是手持“金刀”(即金错刀)奋战沙场的。这骑士披一身月色,顶凛冽寒风,鏖战而归。但他全副精神仍沉浸在烟尘滚滚的沙场,那咚咚的进击鼓声还响彻耳畔。这风度轩昂、勇武不凡、充满自信的骑士,就是诗人心目中唐军将官的形象,也是诗人矢志抗敌、无时无刻不意欲拼搏战场的心灵写照。“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这实在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从耿耿赤心发出的雄壮的呐喊,也分明寄寓着诗人的殷切希望。
9、匣里金刀/血未干。
10、《出塞二首·其二》原文
11、唐代:王昌龄
12、这首诗抒写自信、进取、开拓为特征的传统尚武精神,风格刚健、清新。诗人描写战争的胜利,不在于字面,而在于构成一种气氛。诗歌选取战斗生活的一个片段,以“骝马”“沙场”“铁鼓”“金刀”等战争意象串成一系列战斗生活的画面,战斗的激烈与战场的肃杀尽在其中。诗头“新跨”一词将战士风风火火、迎接战斗的激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而诗尾以“血未干”这样一幅看似血腥的场景描写战士的内心——热血并未因为战斗的结束而冷却。这种激烈肃杀的气氛,生动地表现出战士的飒爽英姿和激昂振奋的风貌。
13、古诗中有hu(胡)的字有:
14、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的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15、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凉的月色。
16、出自唐代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7、骝马:黑鬣黑尾巴的红马,骏马的一种。新:刚刚。
18、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19、只要有像“飞将军”李广
20、《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组边塞诗。此文介绍的是第一首,这首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对《出塞》的评价历来很高。明代诗人李攀龙甚至推奖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杨慎编选唐人绝句,也列它为第一。
21、出塞二首其二:
22、《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组边塞诗。
23、后两句的意思是: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让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2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5、那样的猛将戍守边关,
26、沙场:指战场。
27、创作背景
28、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29、译文及注释
30、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其二: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31、第二首诗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时的情景,生动描绘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充分表现了胜利者的骄傲神态。全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
32、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3、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34、诗人描写胜利,不在于字面,而在于构成一种气氛。把战士的飒爽英姿,激昂振奋的风貌写了出来。
35、震:响。
36、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37、出塞》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38、出自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39、城头铁鼓/声犹震,
40、《出塞二首》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出塞》是乐府旧题。秦汉以来,边关多事,烽火不熄,士兵久戍不归。
41、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42、诗人关心边事,同情长期征战的士兵,认为边防上的要害问题是将领无用,不能抵御来犯的敌人,因此借乐府旧题《出塞》作诗以昔讽今。
43、战罢沙场/月色寒。
44、其中第二首诗在《全唐诗》中同时也录入李白诗作下,作《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