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袁枚
2、作者简介
3、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4、此诗说砂砾飞扬如雪,突出其酷烈,说峰巅残月似徇,烘托其惨澹,可谓传神之笔。这两句写边塞,境界阔大,气势磅礴。
5、何当金络脑,
6、缘愁似个长。
7、yàoliúqīngbáizàirãnjiān
8、dàmòshārúxuě
9、mùtóngqíhuángniú,gēshēngzhènlínyuè。
10、báifāsānqiānzhàng,yuánchóusìgèzhǎng。
1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12、粉身碎骨浑不怕,
13、熟读唐诗三百首shúdútángshīsānbǎishǒu,不会吟诗也会吟bùhuìyínshīyěhuìyín
14、满头白发有三千丈那么长,是因为忧愁才长得这样长。
15、创作背景
16、qiānchuíwànjīchūshēnshān
17、燕山月似钩。
18、作者简介:
19、大漠沙如雪,
20、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21、“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十个字,感慨奋发,是诗人火一样的热情所化成。
22、liâhuǒfãnshāoruîděngxián
23、作品赏析
24、李贺(790~816),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25、《所见》
26、千锤万击出深山,
27、要留清白在人间。
28、yìyùbǔmíngchán,hūránbìkǒulì。
29、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30、fěnshēnsuìgǔhúnbùpà
31、[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注释]①牧童:指放牛的孩子。②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③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④欲:想要。⑤捕:捉。⑥鸣:叫。⑦立:站立。[创作背景]诗人在旅途的路上看见一个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这一幕触发了诗人的诗兴,就写下了这一首“所见”。[赏析]这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篇,诗人在诗中赞美了小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显得特别专注。“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听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这首诗正是在这种起伏变化中获得了巨大的艺术效果。诗的语言,明白如话,质朴无华,十分本色。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32、búzhīmíngjìnglǐ,héchùdéqiūshuāng。
33、《suǒjiàn》
34、lǐhè【táng】
35、《所见》《suǒjiàn》<清代: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mùtóngqíhuángniú,gēshēngzhènlínyuè。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yìyùbǔmíngchán,hūránbìkǒulì。
36、yuánchóusìgècháng
37、李贺【唐】
38、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这怎不使诗人愁生白发,鬓染秋霜呢?
39、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40、(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41、hédāngjīnluònǎo
42、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43、yānshānyuèsìgōu
44、《mǎshī》
45、作者:于谦
46、所见牧童骑黄牛,mùtóngqíhuángniú歌声振林樾。gēshēngzhènlínyuè意欲补鸣蝉,yìyùbǔmíngchán忽然闭口立。hūránbìkǒulì《所见》由清代诗人袁枚所作,它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乐的画面,表达了袁牧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47、bùzhīmíngjìnglǐ
48、快走踏清秋。
49、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50、全文赏析: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51、何处得秋霜。
52、烈火焚烧若等闲。
53、不知明镜里,
54、báifàsānqiānzhàng
55、kuàizǒutàqīngqiū
56、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
57、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58、héchùdéqiūshuāng
59、《秋浦歌十七首·十五》
60、zuòzhě:yuánméi
61、白发三千丈,
62、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