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绝句,《乐游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五言绝句《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乐游原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译文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2、更:替、换。(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
3、登鹳雀楼朝代:唐代作者: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注释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4、白日:太阳。3.尽:消失。4.依:依傍。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5.穷:尽,使达到极点。6.千里目:眼界宽阔。7.更:再。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编辑本段]【王之涣《登鹳雀楼》的鉴赏】〖诗意〗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5、这首诗中“更”的意思是“还要”的意思,悠然的白日靠着山边慢慢的落下了,黄河随着大海流向远方,要想看到更远更美的风景,还要再登上高楼。指登的高看的远。借指做事需要不断进步。
6、诗篇名。唐代王之涣作。鹳雀楼,在今山西永济。全文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穷:尽,使达到极点。
8、白日:太阳。
9、登上鹳雀楼,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
10、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1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2、前两句写出登临所见的壮阔景色,气象雄浑;后两句将诗篇导入新境界,富有哲理。是千古传诵的名作。
13、《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一般认为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14、敕勒川,阴山下。
15、。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16、依:依傍。
17、尽: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18、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非最高层)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19、敕勒歌中最喜欢的是“风出草地见牛羊”,你看在辽阔大草原,风悠悠吹来,草被风吹动,我们才见到绿色草地上那些放牧的牛羊。
20、诗的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
21、(钢琴伴奏+人声Demo)
22、前两句写出登临所见的壮阔景色,气象雄浑;后两句将诗篇导入新境界,富有哲理。是千古传诵的名作。【登鹳雀楼】诗篇名。唐代王之涣作。鹳雀楼,在今山西永济。全文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3、“敕勒川,阴山下”,说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阴山是绵亘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阴山为背景,给人以壮阔雄伟的印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环顾四野,天空就像其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天苍苍,野茫茫”,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一片茫茫。这首歌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的色彩,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质直朴素、意韵真淳。语言无晦涩难懂之句,浅近明快、酣畅淋漓地抒写了游牧民族骁勇善战、彪悍豪迈的情怀。
24、王之涣〔唐代〕
25、登鹳雀楼这首是这样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6、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27、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注释〗
28、千里目:眼界宽阔。
29、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30、[作者]佚名(南北朝)
3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32、登鹳雀楼
33、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
34、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35、登鹳雀楼。我们看到的是诗人登高望远,看到日暮时分,流水东流,夕阳晚照的景色。
36、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37、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8、乐府诗集〔南北朝〕
39、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请再登上一层高楼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