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横竖随意,把它横向的对折再对折,竖向对折再对折再对折,注意四周要留下边,这样之后整张纸叠成了横四竖八的三十二个格子,前二十八个写诗,后四个落款
2、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豪。
3、中秋佳月最端圆。
4、原文:风揽青桐叶半摧,时飘一片点苍苔。山僮不识林亭趣,却倂松枝尽扫开。出自:文徵明七言绝句。释义:扇型书法就是指把字写在扇上的书法作品,有的是直接写在扇面上的,由于扇有骨架,扇面多不平整,往往不好写。扇形书法注意事项:
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6、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7、最上面写诗名,旁边可以加上作者名字,下来一个方格一个字,适合五言绝句,比如: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刚好可以够你的格子。
8、石砚研飞墨染塘,无花无草亦飘香。
9、以上两说都有道理,而一般认为作者是李绅,其实并非定论。
10、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1、角度。每一排你要先想好角度多大。然后每一排之间的距离也要看好。
12、笔走龙蛇盘九曲,人面桃花映满墙。
13、章法就不用说了。
14、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5、”聂夷中出身贫寒,入仕后仅做过县尉小吏,对农民的疾苦比较了解,才有如此贴近生活的诗句。《全唐文》共收聂夷中诗一卷,诸如《田家》这类题材的诗歌占四分之一,看来“锄禾日当午”诗的作者,非聂夷中莫属。
16、元稹称李绅说:“予友李公垂,贶予乐府新题二十首,雅有所谓,不虚为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显见,李绅的诗风,与“锄禾日当午”诗的格调相一致。《全唐诗》收录李绅的诗,题《古风二首》,又称作《悯农二首》,其中之一就是“锄禾日当午”,另一首诗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17、一说“锄禾日当午”诗的真正作者,应该是唐朝另一位诗人聂夷中。此说的主要理由是:一,《全唐诗》于聂夷中和李绅名下分别收录这两首五言绝句,李绅《古风二首》诗后无篇章互见的说明,而在聂夷中《田家二首》诗后,加了一个脚注,称“锄禾日当午”等四句一作李绅诗。
18、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9、铁画银钓书万古,春秋雅事一毫藏
20、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21、中秋谁与共孤光。
22、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两首诗的意义相同。
23、落款的话,你自己要算好。落款跟文章一般是要空一些的。
24、“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唐诗读来朗朗上口,是妇孺皆知的佳句。然而,此诗究竟出自何人之手呢?
25、我认为这首七言绝句很是不错,我也很喜欢
26、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27、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而此书在李绅名下仅收录“春种一粒粟”等四句,可见古人把这首诗判归了聂夷中。三,聂夷中(837~),字坦之,河东(治今山西永济西)人,咸通进士。《唐诗纪事》说:“(聂夷中)奋身草泽,备尝辛楚,尤为清苦。
28、七言唐诗均可,例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9、如果要盖章。也要考虑的。盖章还有一种美观的功能。除了经常看到的,在落款后空一点盖章外。一般还会见到在文章中有盖章。这个一般也都是考虑到章法,整体艺术美观的问题。
30、一说此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绅。李绅(772~846),字公垂,无锡(今属江苏)人,元和进士,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之一,与著名文人白居易、元稹等交往甚密。
31、后来,人们选注聂夷中诗,干脆不取“锄禾”四句,这才引起误传。二,影印宋刻本《全芳备祖》列“锄禾”诗于聂夷中名下,所辑《田家二首》诗全文曰:“父耕原上田,子削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山;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3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因身在异乡,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以直抒思乡之情起笔,而后笔峰一转,将思绪拉向故乡的亲人,遥想亲人按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想念诗人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诗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名句,打动了无数游子离人的思乡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