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3、《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此诗作于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
4、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5、创作背景:
6、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7、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8、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铺面而来,好不惬意!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9、千门万户曈曈日,
10、王安石〔宋代〕
11、春风送暖入屠苏。
1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3、诗中的第一、二句描绘出了元宵节时热闹的景象,但是却是指去年,反映出今年的不同,三、四句中写出了作者真正的写作目的是为了怀念自己心爱的人,前四句所表述的都是世人读到此处推断而来的结论,而最后四句作者直接点出了今年的元宵节确实与去年不同,而不同的原因只是因为在自己身旁的人不同,其中“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2句更是因为意境优美,让无数人记住。
14、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15、此诗作于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见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16、宋代:王安石
17、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18、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曈曈:日出时光亮而又温暖的样子.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千门万户:形容房屋广大或住户极多.
19、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20、歌颂春节的诗很多。王安石这首抓住放鞭炮、喝屠苏酒、新桃换旧符三件传统习俗来渲染春节祥和欢乐的气氛。这样写,精炼、典型、概括力强。诗中流露出的欢快气氛,与作者开始推行新法、实行改革、希望获得成功的心情是相一致的。现在贴桃符的人少了,多数人把桃符换成了春联,但过年放鞭炮、喝酒的习俗还在民间广为流传达室。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非常悠久的。这首诗也就具有传统美的品格。当然,现在大城市人太多,从空气的清洁和防火等方面考虑,并不提倡鞭炮
21、《元日》
22、【作者】王安石【朝代】宋
23、生查子·元夕
24、这首诗作于北宋时期,每到元宵节的时候,大家都会通宵歌舞,年轻人也会和自己心爱的人一起期盼着未来的日子越来越甜蜜。
25、《元日》全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翻译: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作者: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元日》是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26、[宋]王安石
27、爆竹声中一岁除,
28、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29、元日的作者不是欧阳修,是王安石
30、全诗大意:
31、宋·王安石
32、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家家户户都被太阳的光辉普照着,每年春节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
33、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34、整首诗中都写出了作者与自己心爱的人甜蜜的情感,但是如今不能相见的惆怅的心情,古今的对比,融情于景,将作者的相思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35、总把新桃换旧符。